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墨深情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856803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墨深情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墨深情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墨深情教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墨深情教学案新人教版.doc(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古墨深情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朗读课文。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1.反复诵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和古诗词。2.精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3.理解文言文记叙(说明)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练的语言。4.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品味诗中的意境。1.认识陶渊明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2.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品德高尚、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通过

2、赏析核舟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5.感悟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所选杜甫诗三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

3、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是总说,介绍了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总括全文,与开头相呼应,显示了我国传统技艺的高深莫测。大道之行也阐述的是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望岳一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是诗人离开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

4、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国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中叙述了诗人亲眼所见的官吏乘夜抓丁,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现实,展现了“安史之乱”的一个侧面。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3.精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4.理解文言文记叙(说明)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练的语言。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品味诗中的意境。6.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七年级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部分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5、学生不仅要整体把握,而且要重点研读;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桃花源记叙事完整,可以让学生复述情节,概括“桃花源”的特征,了解其寓意并认识其局限性。短文两篇除了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可以激趣导入,让学生从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入手,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核舟”的特点,从而自觉接受“我国传统技艺博大精深”思想的教育。大道之行也文字简短,内容较为抽象,宜强调学生自学,教师可适当进行阐发

6、。有关内容可与桃花源记相比照,互相渗透。杜甫诗三首以指导学生背诵为主,诗歌分析应点到为止,关键是创设情境,引发想象,让学生自行感悟。要结合诗作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思想。第21课桃花源记2课时第22课短文两篇2课时第23课核舟记1课时第24课大道之行也1课时第25课杜甫诗三首2课时写作1课时第21课桃花源记1.易错字浔阳(xn)俨然(yn)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诣(y)2.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3.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食物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好像)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阡陌

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4.一词多义之为舍闻其志寻5.词类活用复前行(名词用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完)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初极狭,才通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6.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有光”前省略了主语“小口”)便舍船,从口入(“便舍船”前省略了主语“渔人”)陶渊明(约365-42

8、7),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他做过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仅80余日就弃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文题解说】“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是记的对象。【创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

9、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本文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尤其作者虚构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

10、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试译课文。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分步品味,通过想象、描绘、分析、推理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览胜,着眼于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本课为2课时。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1.体会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写法。3.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4.通过讨论,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11、的思想感情。【重点】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3.通过讨论、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第课时1.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课文。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4.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重点】1.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课文。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难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疏通文章内容。导入新课指导诵读初读感知翻译全文梳理重点导入一

12、:关联型设计意图用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引出东晋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而引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导入二:图文型设计意图展示优美的图片

13、,引出课题,为学习本文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的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导入三:简介型设计意图简介作者基本情况,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生活状况的基础上,了解本文的意境,引导学生

14、尽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陶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在世俗之中玷污自己的高洁,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顺带介绍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一、初读课文,指导诵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记。2.学生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不知、无论”两个词宜重读,语速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3.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5.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设计意图通过填写体现文章线索的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而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再读课文,填写下面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