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2841888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古诗词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夜望月复习,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3、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4、赏析诗词名句。,一、知诗人,北宋,东坡居士,豪放,子瞻,苏洵,苏辙,欧阳修,1、王建(约767-约830), 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2、苏轼 ,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与父 ,弟 合称“三苏”。 与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 一派。,唐代,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默写十五夜望月,二、明诗意,丙辰,欢饮,大醉,作此篇,。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

2、,千里。,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庭中,庭院中,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歇,休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清冷的露珠,打湿,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二)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达

3、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

4、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翻译词意:,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

5、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 2、在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说出诗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地白,凄清,(一)十五夜望月,诗人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别离思聚),三、悟诗情,(二)水调歌头,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 水调歌头上阙写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

6、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 。,又恐,何似,月下饮酒,对月怀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赏诗句(一),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1.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何事长向别时圆”

7、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四、赏诗句(二),2、“不应有恨”的“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3.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转”和“低”字的表达效果。,怨恨 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坎坷,“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

8、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堂清检测,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A,2、化用前人

9、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两处明显的化用:一处是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另一处是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请写出苏轼这首词中与之对应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 ,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_,_,_”,对人事与自然作哲理性思考,展示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5、诗句赏析:,(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