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42836952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 学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裂矿石B. 粉碎矿石C. 淘洗矿粉D. 取泥制

2、坯【答案】A【解析】【详解】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2.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骑自行车上学B. 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C. 用洗菜的水冲厕所D. 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答案】D【解析】【详解】A、骑自行车上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

3、排放,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环保理念,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C.面粉加工厂D.居民住宅区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B、酒精属于可燃物,无毒,不应张贴“有毒品”

4、标志,符合题意;C、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D、燃放鞭炮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目前已经明文禁止燃放鞭炮,故居民住宅区内应张贴“居民住宅区”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碳酸饮料B.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C. 成人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青少年需要量更大D. 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维生素,需大量摄入【答案】C【解析】【详解】A、剧烈运动后身体电解质流失太多,运动后喝碳酸饮料对身体伤害多,比如碳酸饮料可导致胃扩张,血液集中胃部,导

5、致大脑缺血,或会出现晕倒情况,因此运动过后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喝淡盐水来补充身体的水分,选项A错误;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并不是摄入碘越多越好,摄入量过多也会对身体有害,选项B错误;C、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选项C正确;D、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并非来自维生素,选项D错误。故选C。5.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

6、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B.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 含有3个原子D.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答案】D【解析】【详解】A、没食子酸(C7H6O5)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属于有机物,故错误;B、没食子酸(C7H6O5)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7):(16):(165)=84:6:80=42340,故错误;C、没食子酸(C7H6O5)是由碳氢氧 3种元素组成,一个没食子酸(C7H6O5)分子中含有7+6+5=18个原子,故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没食子酸(C7H6O5)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正确。故选D。6.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

7、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酚酞B. 放置滴管C. 取用盐酸 D. 搅拌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它地方,以免沾污滴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应用玻璃棒,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7.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原子核外有16个电

8、子C. 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D. 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5,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氮、磷、钾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8.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

9、. 部分氧气溶于水B. 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 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 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答案】D【解析】【详解】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B、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不符合题意;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符合题意。故选D9.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

10、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3种分子B. 属于复分解反应C. 丙为COD. 催化剂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醇在催化剂和250300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为CO,符合题意;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证据结论A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BCu与

11、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Na2CO3D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一滴水的体积很小,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B、Cu能置换AgNO3溶液中的银,Cu的活泼性大于Ag,故说法正确;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Na2CO3,例如碳酸钾、锌粒等,故说法错误;D、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氧气是可燃物燃烧

12、的条件之一,故说法正确;故选C。1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 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 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 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答案】C【解析】【详解】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故选项错误;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水会不断蒸发,当溶液饱和后,水继续减少,氯化钠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故选项正确;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

13、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浓度会大于5%,故选项错误。故选C。12.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选项甲乙丙A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B石灰水碳酸钠无色酚酞溶液C稀盐酸石灰石紫色石蕊溶液D浓盐酸锌粒紫色石蕊溶液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 甲中盛有浓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B. 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物

14、质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C. 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 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

15、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填1种即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