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2818254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潘启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六合区教研室小学音乐集体备课材料 主备人:潘启娟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单元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红星歌送别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认:三连音 评:成长的足迹(一)(二)奏:竖笛练习鳟鱼教学目标1热爱国歌,喜欢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了解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了解国歌创作与选定的背景以及作曲家聂耳的重要地位。3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

2、,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重要贡献。4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5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单元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 认:三连音4. 评:成长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诞生过程,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国歌雄壮的情绪,有表情地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背唱歌曲。3.能够感受三连音在音乐中的

3、表现作用和特点,并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重难点重点:背唱国歌。难点:三连音。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自制三连音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备复 备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由影片VCR片段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版国歌。体验歌曲的情绪: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感受歌曲的号召性、激励性、战斗性,2.再次听赏: 思考:(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在哪些场合会听到国歌?听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

4、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 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二)、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老师范唱。 2.引导学生随录音听好前奏,用分析、对比的方式解决歌曲第一句的弱起拍和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请学生在歌谱中标出重点句) 作曲家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

5、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 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向学生介绍三连音的有关知识。(多媒体出示音乐知识)(2) 学唱三连音 ,边唱边划拍。 “号角音 ”在旋律中非常突出。听一听,找一找,说一说“号角音 ”在什么位置出现?表现什么样的情景?其中的三连音节的特殊节奏,你能准确模唱吗?出示成长的足迹(一)引导学生唱旋律,注意唱准三连音。 (3)在唱三个起来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越?(强) (

6、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3.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三个起来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师纠正错误 。 6.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 7.观看升旗仪式,复习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讲述国歌的诞生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 2.音乐知识:介绍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课件出示),欣赏他的代表作。 3.做个小小指挥家:请生跟着老师学一学二拍子的指挥方法。多媒体出示二拍子基本图示和变化图示,让生跟着老师练一练。 4.全班起立齐唱

7、国歌,并试着指挥。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等)教学反思单元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唱红星歌教学目标1能自信的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能试着给红星歌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重难点重点:能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难点: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二部合唱红星歌。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备复 备一、组织教学,导入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

8、要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举手回答) 哦,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想呢是当一名士兵,可惜没有当成。唉?有这么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军人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 (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师:故事发生在1931年到1938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 (课件出示潘冬子照片) 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

9、迫过上好日子。 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跟他比一比好不好?二、同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智可爱的小潘冬子 好,同学们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纠正做的不正确的) 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三、教学新歌师:同学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叫红星歌 1.第一遍:好,同学们看着

10、歌词,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思考一个问题:本首歌的题材是什么?(听完出示课件)第二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首歌用什么情绪演唱?(出示课件) 2.重音记号的介绍(出示课件)3.(师富有表情的清唱歌曲 )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节奏和重音记号的运用 ,同学们把手伸出来给老师打节奏。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高声部)。(1)跟钢琴唱第一段。 (2)跟钢琴唱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3)纠正后整体唱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5.二部合唱练习,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1)跟钢琴唱低声部。(2)唱熟后进行二部合唱练习,注意音准

11、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6.体会不同节奏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奏一下。7.跟音乐踏步,体会不同的速度、感受进行曲风格。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 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 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 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 (跟音乐唱,教师给予鼓励) 四、拓展:1.听赏:儿童歌曲红星歌2.听赏闪闪的红星中的另外一首插曲-李双江的小小竹排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红

12、星歌,也知道了小英雄潘冬子,通过学习呢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毛主席毛爷爷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教学反思单元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唱送别2评成长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二部和声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重要贡献。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3.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难点: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

13、歌曲。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备复 备一、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的歌名是什么?(童年)童年是一首什么歌曲?(校园民谣)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2介绍学堂乐歌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了向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封建迷信的。 3.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二、学习歌曲送别1多媒体播放送别,学生欣赏。(课件展示)2教师: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就是我们刚才在视频播放中出现的人物。3介绍词曲作者(课件展示)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