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799261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程之:语法(一)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语法(一),第一节 词类活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份也往往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例如,“手“是名词,通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这一特定的语言结构里,“手”却带上了宾语充当了句子的谓语,具有了动词的一般特点,执行了动词的基本职能,即

2、由名词活用为动词。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古代汉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远比现代汉语多。古汉语词类活用多见于实词,

3、而且往往是其他类实词活用为动词。下面就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作用动词,分别加以介绍。为着讲课的方便,古代汉语里的名词充分状语和动词的使动用法虽不属于词类活用,我们也一并放在这里讲解。,一、名词用作动词: 有活用为一般动词及用作使动、意动等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名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顷公之嬖女人卢蒲就魁门焉。 (鞍之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同) 曹人尸诸城上。(城濮之战) 巾车脂辖。(子产坏晋馆垣) 例“君”原为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故可

4、知活用为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不君”的意思是“不行君道”。 例“门”后有充当补语的兼词“焉”,活用为动词后的意思是“攻打城门”。,例“肘”后有宾语“之”(代綦毋张),“肘之”是“用肘部撞碰”的意思。 例“尸诸城上上”等于“尸之于城上”,“尸”后既有宾语,又有补语,“尸”是陈列尸体的意思。例“脂”的宾语是“辖”,“脂”是注入(或涂抹)油脂的意思,即今天口语中所说的给车轴等处涂抹膏油。,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一般动词,表示主语向某个方位行动。例如: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年) 骋而左右,何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留侯世家) 子房前!客有

5、为我计桡楚权者。(同),例“东”前有副词“遂”修饰它,例“左右”通过“而”与动词“骋”构成词组,例“南”受副词“俱”修饰,例“前”有主语“子房”,所以这些例子中的方位名词都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孟子将朝王),君五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诸稽郢行成于吴) 齐威王欲将孙膑。(孙子列传) 例“吴王我”是说使我成为吴王那样的人。例“臣子”是说使伊尹为臣。例的“肉白骨”是说使白骨生肉。例的“将孙膑”是说使孙膑为将。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

6、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左传成公二年)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庄辛谓楚襄王) 故王不知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例的“西南其户”是说使门户向着西或南。例的“东其亩”是说使田垄都东西走向。例是说使州侯居左,使夏侯居右。例“东苏子”是说使苏子到东方去。,(三)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夫从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夫子加齐之卿相) 涉曰:“尹君,

7、何壹鱼肉涉也?”(原涉传) 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於山渊之精,君之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说山训),例是说(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夫人”是意动用法。例“外之”是看成外在的东西,“外”是意动用法。“鱼肉涉”是把原涉看成鱼肉,“鱼肉”是意动用法。例 “宝之”是以和氏璧随侯珠为宝,“宝”是意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有根据上下文意来分辨。二者在语义表达上的根本不同在于:使动用法具有使令意义,是使宾语如何;意动用法是意念上的看法,表达的是认为、当作、看成的意思。,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用作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

8、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形容词意义有着密切关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配关系。例如: 倾夺邻国,而雄诸侯。(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信陵君列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例“雄”本是强有力的,杰出的意思,这里解作称雄,“雄诸侯”就是在诸侯间称雄。例“多客”就是有许我食客。例“远小人”就是远离小人。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是以令吏人完各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子产坏晋馆垣),晋侯谓庆郑

9、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韩之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留侯世家) 上求鱼,臣干谷。(说山训) 例“高”“厚”是使动用法,是使其闬闳高,使其墙垣厚的意思。例“深之”是使寇深入(国土)。例“固项王意”是使项王的想法坚定,例“干谷”是使河谷干涸。 有时用作使动的形容词可以不带宾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且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例“贫”用作使动,是说使能作到强本工用者贫困。使“可大”“可小”是可以使之大,可以使之小的意思。,(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

10、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文帝繇系奇烃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列传)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严延年传)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夫子加齐之卿相),例“奇释之”是说认为张释之异乎常人。例“贤知其母”是说认为其母贤惠,明智。例“羞文学”是说以从事文学为羞耻,“贱仁义之士”即认为仁义之士低贱,“贵治狱之吏”即认为治狱之吏高贵。“异”宾语没有出现,“不异”是说不感到奇怪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儒者在本朝则美政

11、,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放)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滕文公下)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势不便也。(韩非子观行) 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孟子梁惠王上)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同上),例“美政”“美俗”讲的是儒家的行为。由于儒家主张经世匡俗,所以“美”是使动用法,“美政”是使政治美好,即修明政治;“美俗”是使风俗美好,即匡正风俗。则讲的是老子的出世思想。由于 老庄主张因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甘”“美”都用作意动。例“请轻之”指的是减轻赋税

12、,所以“轻”是使动用法;例的“轻”“重”讲的是乌获的主观感受,所以是意动用法,例“远”是使动,例“远”则是意动,也是由上下文义判定。,三、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可以活用为一般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吕相绝秦)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路温舒上汉宣帝书),藉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何有后世繁文饰礼之政乎?(章太炎秦政记) 例数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他诸例中的“百”、“二三”“一”、“四”、

13、“六”是使动 用法。“人百其身”,据郑玄注,是“说一身百死犹为之”;“二三其德”是说其人心反复无常;“四三皇”“六五帝”是说使三皇变成四个,使五帝变成六个,即出现第四个像三皇那样的人,出现第六像那五帝那样的人。,四、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动词本身的一种特殊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改变动词本身的词性,但是使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使句子意义改变。 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常见的不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不是主语而

14、是宾语。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子产坏晋馆垣) 强弩半军许延寿请延年为长史,从军败西羌,还为涿郡太守。(严延年传)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城濮之战) 郎中令善媿之。(龚遂传) 例“亡郑”中使郑灭亡,例“归之”是使郑伯归国,例“败西羌”,即打败西羌,例“退之”让二旆向后撤退,例“媿人”是使人惭愧。,有时候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仍然可以是使动用法。例如: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 例承上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言,“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之省略,“来”仍

15、是使动用法。例“走”从文义判断是使操军败逃。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与一般的动宾关系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而只能从意义上去分辨。试比较以下例句:,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龚遂传)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灵公不君)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会高帝山脚,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留侯世家)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夫子加齐之卿相)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城濮之战) 王辟左右。(龚遂传),五、名词作状词 在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一般不作状语。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作状语是非常普通的现象

16、,是名词本身固有的语法功能之一,不一定非要看成名词活用为副词不可。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从语义上看,其具体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意义。例如:,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张释之列传) 虎圈墙夫从旁代尉地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同)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或“像待似的”意思,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例如: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列传),(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有“在”或“向”的意思。例如: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留侯世家) 独奈何廷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