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795907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09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1,第九章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新发展经济学 (第二版) 周天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2,目录,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 第五节 工业布局 思考题,政治经济学,3,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一、城的起源之一:降低保护财产安全的成本 生产力的发展,是财富剩余和积累的前提;而产业和职业的分工,是产生私 有制和阶级的基础。生产和消费资料向有世袭地位和竞争能力的阶层、职业和产 业集中,于是财产的安全成了寻找一种有效制度保护的需求。,政治经济学,4,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二、城的起源之

2、二:协作费用、规模收益和外部经济 居民、手工业作坊和店铺等等,是城市的重要内容。那么,为什么民居、手工业作坊和店铺等等,会在地理上集聚在一起呢?从经济学原因看,有以下几点。 1.降低协作费用 2.生产和服务规模化 3.形成外部经济,政治经济学,5,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三、市的起源:降低互相交易的费用 不同分工形成不同生产行业,而不同生产行业之间的产品要进行交换, 需要有四个方面的成本, 1.信息搜寻费用,包括对要交换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数量等信息的了解,需要花费时间和代价 2.是协商谈判费用,交易者之间相互 要进行了解,要讨价还价,最后签订合同。 3.是交通运输费用,其费用的大小在数量一定

3、的情况下,一般取决于运输距离,距离越长,成本越高。 4.是产品的仓储费用,产品要堆放、保管、装卸、防盗等等,也需要消耗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政治经济学,6,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四、理论启示:乡村就地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谬误 乡村就地城市化是中国较权威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前期提出的中国农村就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 从经济学上看,农村就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征是单位分布密度太小、太分 散,商品和服务生产的专业化无法在分散的地域上进行,在家庭、企业和政府之 间以及每种群体内部几乎不存在紧密的相互依赖性,并且在农村无法实现高水平 的技术进步、工艺革新和企业管理。农村由于其本身特性而导致

4、空间更加分散, 而密度小又导致经济活动者分散。这种趋势与生产的无法专业化一起,形成了显 著的、普遍的不能相互依赖和外部极不经济。,政治经济学,7,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总之,从空间方面定义,经济发展是人口、市场、企业、基础设施在地理上的集中过程,即城市化过程。因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是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8,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从目前的文献分析看,现有的聚集经济分析方法不能从理论上和数据上证明两个难题: (1)不能证明一些特别大的都市,其聚集不经济会大于聚集经济,也不能说明所有的城市都会衡定在一个优化的规模段内。 (2)小规模城市有没有其存在的经济合

5、理性。,政治经济学,9,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一、网络经济与结构转型 如果通过网络经济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证明:二元结构的转型,从空间上看,转移和聚集经济的作用会使全国的人口和生产力向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都市等城市体系集中,结果是形成各层次结点及其相互连接的城市网络体系。,政治经济学,10,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网络经济的反面网络不经济: 首先,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与需求同时作用的经济,会发生供给与需求不平 衡的不经济。 网络也会发生网络结点之间非中心远距离或者小规模互联互交的不经济。 网络就总体而言,还会发生交流物流动路线不

6、优化造成的不经济。,政治经济学,11,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三、向现代化的空间经济形式城市网络结构转型 如果将一个城市放在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城市网络体系中,这个城市的最优 规模决定于它在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而且,各种交通信息网络的形成,改变了城市的分布和其最优规模的条件。 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和城镇的交易者,对某种产品的越层交易,通常是不经济的,这决定了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和城镇存在的经济性。,政治经济学,12,第二节 向城市网络型结构转变,按照上述理论,城市以不同等级城市的中心放射状体系分布。但是,由于下述一些原因,城市网络体系是放射状体系和网格状体系的复合体系。 从动态的结构转型经

7、济角度分析,在整个城市网络体系发展的长时期过程中,每个网络结点上的每个城市的最优规模是动态变化的。 当现代化,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后,较分散和较小的聚集点乡村已经消失。,政治经济学,13,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一、佩鲁的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s)是强调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与其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 发展极概念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而非普通意义的地理空间或者几何空间

8、,它是指“存在于经济单元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14,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1)“发展极”具有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第二,资本的集中与输出 第三,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凝聚经济效应 “发展极”分为两类:一类是吸引中心,另一类是弥散中心,政治经济学,15,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2)“发展极”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3个条件: 第一,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第二,必须具有规模效益 第三,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机器设备、人力等要素的供给和基础设施,政治经济学,16,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3)“发展极”的启示 “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

9、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自身的发展对其他地区或部门的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形成途径: 一种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一种是由政府通过计划经和重点投资来建立,政治经济学,17,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二、增长点理论 增长点理论,又称为增长极( Growth Poles)理论,它是指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区的分布和聚集会产生高速增长的若干点状空间,并由此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展理论。 增长点的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增长点的“扩散效应” 所谓增长点的“扩散效应”,是指经济增长的势头会随着增长点内部人力资本的提高,规模效益的扩大,技术进步的加速,创新群

10、的集结,从增长点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18,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二)增长点内部的“亲和力”将引致外部经济效果 在增长点内部所产生的“亲和力”将引致出两种重要的“外部经济效果”。 首先是,每一个企业得到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白领职员或技术工作人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其次是,厂商和行业的集聚,几乎会使每一个厂商都能分享到资源供应、维修服务、技术咨询、基础设施集中所产生的好处。,政治经济学,19,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极点,三、发展极政策与实证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极战略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落后地区的现代化战略, 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关的城市化问题以及

11、 对首位城市过度膨胀的控制。,政治经济学,20,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一、经济发展梯度的本质内涵与梯度划分 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来表明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换句话说,梯度主要被广泛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历程。,政治经济学,21,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二、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的渊源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的渊源是工业生命循环阶段论,其实质是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看成是工业生命循环阶段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就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

12、命循环阶段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内容是: (1)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其中各个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专业化部门在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政治经济学,22,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2)创新活动包括创造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思想、新的产业经营与管理方法等,它们是给区域经济注入生命力、推动它向高梯度发展的惟一力量源泉。 (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等级系统,以它们作中介,层层向外扩展。,政治经济学,23,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三、梯度转移的经济和政策机制 产业在地区间的梯度转移,特别制造业从高梯度产业国家和地区向低梯

13、度产业国家和地区转移,其后面的动因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贸易的市场机制调节所 致。核心的是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变动,还包括资源供求及运输成本等因素。当 然一些产业的转移,也与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有关。 (一)土地价格变动与产业转移 (二)劳动力价格变动与产业转移 (三)资源型转移 (四)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转移,政治经济学,24,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四、梯度发展的动态理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地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最有权威的是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之后, 经过许多经济学者的补充和发展才逐渐探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地区两极分化的机制,

14、他们把这种机制归结为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的综合作用。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地区间两极分化。 (一)极化效应的作用 (二)扩展效应的作用 (三)回程效应的作用,政治经济学,25,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梯度,五、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低梯度上,因此,根据梯度理论研究其发展战 略选择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般而言,按照梯度发展理论,一 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就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首先应该重点发 展它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或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织、食品、采煤等。,

15、政治经济学,26,第五节 工业布局,工业布局是指工业生产能力在国土上的布置格局。长期以来,工业布局多以 工业区位理论为指导,迄今为止工业区位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立足于单一工业或工业中心,着眼于成本和运输费最低的古典区位理论;立足于一定地区或城市,着眼于市场扩大和优化的近代区位理论;立足于整体国民经济,着眼于地域经济活动最优组织的现代区位理论。,政治经济学,27,第五节 工业布局,一、工业布局指向 一般来讲,在工业布局过程中,当需要确定最优工业区位时,首先假定拥有某种区位优势的地点都会对工业区位产生一种引力,而最优区位就在引力 的合力为最大的一个方向上.这个方向就是工业布局指向。大致说来,

16、工业布局指向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运输指向 运输指向针对的是这样一些工业部门,它们的生产成本差别主要是由运费造 成的,如钢铁、制糖等。这类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都在运费最低点上,因此被称 为运输指向或者运费最低点指向。,政治经济学,28,第五节 工业布局,(二)劳动力指向 在产品生产成本中,占最大比重的是劳动费用而不是运费或其他费用的工业 部门,在布局上即属劳动力指向。 (三)其他指向 其他指向 除运输指向、劳动力指向以外,在工业布局上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指向: (1)廉价电力指向。 (2)港口指向。 (3)水质指向。,政治经济学,29,第五节 工业布局,二、地域工业布局的最优组织 在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工业区位的选择,已由单个企业的布局,相关企业的成组布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集团项目集中布局等方面的工业区位 研究,逐步深入到一些工业部门或相关工业部门的跨区域生产体系联合加工的研究,从而形成地域工业布局最优化组织的区位理论。 在地域工业布局最优组织中,以固定式生产与流动式生产间的横向联合具有代表性。,政治经济学,30,第五节 工业布局,三、高科技产业布局 (一)高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