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274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认识跨省区域》ppt复习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严重的水土流失3、脆弱的生态环境4、生态建设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置 :东起 太行山 ,西至 乌鞘岭 ,南连 秦岭 ,北抵 长城 。黄土地形的分类 : 黄土原、黄土峁 土梁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因 : 风吹来 的高原。2、严重的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自然因素 :地形 :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植被 :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土质 :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气候 :降水集中在 7、 8月份,多暴雨。人为因素 :毁林毁

2、草,陡坡开荒, 破坏了地表植被 。开矿、修路使地表 疏松 。 影响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 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 沟谷增多 、扩大、加深,导致 耕地面积减少 。向 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3、脆弱的生态环境 地形破碎 ,气候 干旱 。 自然灾害频繁 :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水土流失的治理 :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 :修梯田;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沿江地带的

3、城市4、沿江地带的工业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25 35 N,地处亚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 中部地区 , 东部濒临海洋 。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 带状分布 的地理区域。范围 :东起 上海 ,西至四川省 攀枝花 ,东西绵延 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 100 200千米的范围内。 自然条件地形:以 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水文: 河湖众多 ,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资源: 耕地、水能、矿产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纽带作用 承东启西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

4、带和西部地区构成 “ H”形格局。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沿海 地带 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西部 地区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作用: 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西 东 辐射作用 沟通南北基础 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 ,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动力 高新技术 和相关产业。方向 由本地带 向南向北辐射 。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 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加强 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沿江地带的城市四大城市群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我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位置 :位于长江 入海口 ,是全国的最大 港口工业 :全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金融 :重要的 金融中心文化 :重要的 科技教育中心商业 :最大的 商业中心经济 :拥有 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地点记忆4、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 攀枝花 、 六盘水入江主要支流 雅砻江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重庆 武汉 南京、上海嘉陵江 汉江 秦淮河、黄浦江电力、冶金工业基地钢铁、轻纺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雅砻江钢铁、煤炭串联记忆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