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743058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知识讲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电子教案,第五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概述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客货流与客货运量分析 交通运输供需均衡分析,第一节 概述,一、交通运输需求的产生 1、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支付能力的旅客与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两个前提: 度量单位:运量、周转量、平均运程,3、如何产生的? 客运需求的产生: 生产性旅行需求 消费性旅行需求 货运需求的产生: 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生产力与消费群体分离; 地区间商品差异性。,4、需求结构的内容 需求的空间分布 流量、流向、流程、流的产生与消失地 需求的时间分布 不均衡性 需求的客货结构 货物品种;出行目

2、的、身份、运距,社会经济系统 规划与预测,运输需求 影响因素分析,需求规模分析,需求结构分析,客运需求分析,货运需求分析,出 行 量 分 析,空 间 分 布 分 析,客 货 运 构 成,服 务 函 数 分 析,运 输 方 式 选 择,运输供给分析,需求分析结果,需 求 分 析 流 程 图,二、运输供给 1、概念 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两个前提:愿意提供; 有生产能力。,2、运输供给的特点 有效供给范围大 运输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固定成本远大于变动成本,由边际成本决定的最优供给量实际上不是一点,而是一个较大范围。 短期价格弹性大 短期成

3、本曲线平缓,变动成本比重小,价格弹性大。能力按高峰需求设计,短期可随价格变化而增减。,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 有效供给范围大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下降,运输条件的恶化。,一定的不可分性 资金上连续投资; 时间上使用寿命长; 空间上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跨区域等。 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 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与垄断 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 使用者行为影响供给特征,第二节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一、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 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 运输服务质量 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变化影响 经济体制的影响。

4、,2、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运输需求增长越慢; 需求结构变化。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冶金原材料工业运量; 机械加工工业运输速度与质量; 高加工工业需求多样化,方便及时低损耗,运输网的数量与质量; 运价水平的变动; 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影响。 运输观念的转变、运距的变化,二、运输需求的函数 运输需求与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式中:L经济发展水平; P运输服务价格; A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 N人口数量。,例:铁路旅行需求函数的建立 主要变量: 人口数量、人均国民收入、票价实际水平 取19551987年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式中:X1总人口数量; X2

5、人均国民收入; X3票价实际水平。,二、运输需求曲线与需求弹性 运输需求曲线反映需求量与运价之间关系。,需求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某一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通常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 客运需求中:消费性需求弹性大; 生产性需求弹性小;,货运需求中: 价格弹性与货物价值有关; 价格弹性与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有关 需求弹性还与具体的运输方式、线路、方向有关。 能力紧张、富余情况下不同。,第三节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一、影响运输供给的主要因素 1、运输产品价格 2、运输成本 3、技术能力与速度 4、运营策略 5、政策机构的要求与限制 6、使用者行为,政府机构与市场,供给者行为,使用者行为,技术特征,技术行

6、为,服务水平,运输供给,二、运输供给曲线与供给弹性,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运输成本 2、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 3、考察时间的长短 供给函数,第四节 客货运量与客货流分析,一、客运量的生成 1、影响因素分析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 根据我国19521994年国民经济与旅客运输发展状况以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分析,旅客周转量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同步。在我国经济调整增长阶段,客运需求将快速增长。高于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 影响客运量与客流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劳动力、就业状况、城镇人口比例 旅游资源分布; 运输网的分布、密度与供给水平; 国家的政策

7、因素,总人口与客运量的比例 2001年,全国总人口:12.76亿, 客运量:153.4亿, 平均每人旅行次数12.0。 按省、市排序前五位: 浙江、海南、重庆、北京、四川,2、客运量结构 按运输方式的客运量构成分析(%),按运输方式的旅客周转量构成分析(%),按地区的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构成分析(%),旅客周转量中不分地区8.4% 东部:47.5、中部:34.5、西部:18.0,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二、货运量的生成 1、影响因素分析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经济结构的变动; 19781996年,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增长0.7%和7.4%,第一产业下降8.1%。 2004年一、二、三产业

8、结构比例为: 15.2、52.9、31.9,预计,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 11.5 、48.5、40; 2020年为8.5、47.5、44 能源分布与产业布局; 基本建设投资; 1990年:1703亿,1995年:7403亿, 2000年:13427亿,2001年:14820亿。 2001年各运输方式建设投资对比: 铁689;公1453;水90;航200;管7,2、货运量结构 按运输方式的货运量构成分析(%),按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构成分析(%),按地区的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构成分析(%),货物周转量中不分地区10.7%(中远海外公司),货运周转量,货运量,东中西部比较,按货物品类

9、的铁路货物运输指标分析(2001) 总货运量:178592万吨,其中: 煤炭等14项大宗货物:173712,占97.3% 煤炭76625万吨,占42.9% 2001年与2000年比较:零担运量下降近20% 集装箱运量增长14.3%,选题:,客货运量 预测的方法,三、客流分析 客流变化特点 主要通道客流量增长迅速,能力紧张; 京沪、京广、京沈、哈大、陇海、浙赣六大铁路干线营业里程占15.4%,承担近50%的客运量和近60%的客运周转量; 公路国道承担总交通量的三分之一; 民航40%客流集中在主要通道上。,客流结构发生变化 按旅客成分:工、干比例下降,农、外持续增长 按出行目的:公务比例下降,探亲

10、、旅游上升 自费出行比例大幅度增加。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旅游客流成为重要部分,旅行距离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铁路: 1980、1990、2000年分别为151、275、431km 客流的不均衡性突出 表现在时间、方向、区段上。 (假日客流、春运客流、民工流),选题:,高峰客流分析,第五节 交通运输供需均衡分析,一、意义和作用 定量描述社会经济系统、运输系统和交通流三者关系。,社会经济系统,运输系统,交通流,运输系统中流的形式由运输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系统决定; 现行的流的形式随时间的变化将引起活动系统的变化:通过所提供的运输服务和提供这些运输服务所消耗的资源; 现行的流的形式也将引起运输系统的

11、变化:相应于现有的或预测的流,企业或政府要发展新的运输服务设施或改进现有的供给服务。,二、静态均衡分析,OP为均衡运价,三、动态均衡分析 稳定的蛛网、不稳定的蛛网、循环往复的蛛网 三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对比关系 供给的运价弹性与需求的运价弹性的对比关系。,第6章 思考题,1、如何理解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输需求、运输供给和运输量三者的关系分析 3、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之间有何关系? 4、如何理解客流的不均衡性 5、交通运输供给与一般经济学中的供给概念有何区别? 6、在供需均衡分析中,运价和交通量的动态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