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734314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考资料精编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推荐关于修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方案的通知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我司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安排,拟在2009年12月上旬召开有关高校参加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方案第二次研讨会。请参与研讨会的高校修改完善本校方案,并准备提交第二次研讨会交流,现将修改意见通知如下:1至少补充一个专业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参会高校应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拟订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2补充学校培养标准。参会高校至少应拟订一个专业的本科阶段学校培养标准初稿,并将学校培养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落实到

2、某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实现。为便于参与研讨会的高校修改完善本校方案,提供附件材料请高校参考。附件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讨论稿),提出高校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示意学校培养标准的表述方式和详细程度,以及能力要求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实现的表述方式。参会高校应参照这个格式,但可以采用不同的能力体系。附件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讨论稿),是引导性的标准,学校培养标准应高于国家通用标准。附件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机械样例讨论稿),是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学校培养标准。附件4:“卓

3、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是对关键问题的说明。请参会高校在12月7日8:00前,将修改后的完整方案发到高教司理工处。联系人:都昌满,侯永峰,电话:010-66096262,邮件地址:。收到邮件请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有问题请尽可能通过电子邮件反馈,或通过QQ(15308239)联系。有关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方案第二次研讨会的正式通知将于近期发出。附件: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讨论稿)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讨论稿)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机械样例讨论稿)4.“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点(讨论稿)理工处二OO年十一月二十日附件1: “卓越

4、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编制要求(讨论稿)一、制定学校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加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应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的工程师培养标准。学校培养标准应高于行业专业标准和国家通用标准。二、学校培养标准的表述形式示例 以下为培养标准的表述形式示例,目的是使学校了解培养标准分解表述的方法,具体的学校培养标准由学校制定,分解的内容也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定。1 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1.1 基础科学知识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2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2.1.1认识和系统表述

5、问题2.1.2 建立模型2.1.3 判断和定性分析2.1.4 带不确定性因素分析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2.2 实验中探寻知识2.2.1 建立假设2.2.2 查询相关书刊或者电子文献2.2.3 实验探索2.2.4 假设检验和论证2.3 系统思维2.3.1 整体思维2.3.2 系统内的紧急性和互交性2.3.3 确定优先级和焦点2.3.4 决议时权衡、判断和平衡2.4 个人技能和态度2.4.1 主动和愿意冒险2.4.2 执着与变通2.4.3 创造性思维2.4.4 批评性思维2.4.5 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2.4.6 求知欲和终生学习2.4.7 时间和资源的管理2.5 职业技能和道德2.5.

6、1 职业道德、正直、责任感和负责任2.5.2 职业行为2.5.3 主动规划个人职业2.5.4 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3 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3.1 团队精神3.1.1 组建高效团队3.1.2 团队工作运行3.1.3 团队成长和演变3.1.4 领导能力3.1.5 技术协作3.2 交流3.2.1 交流战略3.2.2 交流结构3.2.3 写作交流3.2.4 电子和多媒体交流3.2.5 图表交流3.2.6 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3.3 外语交流3.3.1 英语3.3.2 其他欧洲语言3.3.3 其他外语4 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4.1 外部和社会环境4.1.1 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4.

7、1.2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4.1.3 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4.1.4 历史和文化环境4.1.5 现时的焦点和价值观4.1.6 发展全球观4.2 企业及商业环境4.2.1 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4.2.2 企业策略,目标和计划4.2.3 技术创业4.2.4 成功地在一个团队中工作4.3 构思与工程系统4.3.1 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4.3.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4.3.3 系统建模并确保目标可能达成4.3.4 项目发展的管理4.4 设计4.4.1 设计过程4.4.2 设计过程分期与方法4.4.3 设计中对知识的利用4.4.4学科专业设计4.4.5 跨学科专业设计4.4.6 多体综合设计4.5 实施

8、4.5.1 设计实施的过程4.5.2 硬件制造过程4.5.3 软件实现过程4.5.4 硬件,软件的结合4.5.5 测试,验证,认证以及取得证书4.5.6 实施过程管理4.6 运行4.6.1 设计和优化操作4.6.2 培训及操作4.6.3 支持系统的生命周期4.6.4 系统改进和演变4.6.5 弃置处理与产品报废问题4.6.6 运行管理三、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形式示例以下为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形式示例,目的是使学校了解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的形式及细化到的程度。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细化内容与细化程度。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1 认识和系统表述问题评估数据和问题表像分析假设和偏差

9、源把握总体目标、分清事情的主次制定解决方案(包括建模、求解析解和数字解、定性分析、实验、不确定性分析)2.1.2 建立模型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选择并应用概念性和定性模型选择并应用定量模型与模拟2.1.3 判断和定性分析估计量级、范围、趋势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展示解析解的一般性2.1.4 带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应用事件和序列的概率统计模型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讨论决策分析安排裕量和储备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结果和测试数据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形成总结性建议评估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四、学校培养标准实

10、现表述形式示例建立“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将学校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落实到各具体的教学环节。因为矩阵可操作性的限制,这个矩阵中所列目标的细化程度只需到学校培养标准所列目标的第三级。下表中的“能力”列应为学校培养方案细化到的最后一级,但本次修改只需要达到第三级即可。“实现(课程名称)”列,应为相应的能力培养通过哪些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实践等各种课程)中的哪些具体环节(如讲授,学生自学,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来实现,但本次修改只需达到课程即可。3.2 交流能力实现(课程名称)书写个人结构性的短报告、作草图、图示,简单人际交流统一工程(16.01-16.04)书写并报告个人或小组短报告

11、,如实验报告热工学(16.05),控制学(16.06),使用专业图示交流专业类课程书写会议水平大型个人或小组报告实验方法(16.621-16.622)书写作为简介用的大型合作报告,演示会议水平合作报告,应用适当研究资源,根据听众类别采用适当交流战略高级课程(16.821-16.822),(16.830-16.832)注:引自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对3.2交流的实现五、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在第二次研讨会之前,参会学校需要初步拟定一个专业的本科培养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需拟定各个试点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在学生

12、入学之前需拟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培养标准所规定的条目都应该能从课程大纲中找到其落实的地方、落实的方式和落实的程度。“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和教学计划需要根据课程整合要求和各门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反复调整。在“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和教学计划编制完成之后,再按照“学校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编制每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大纲不仅要包含知识点的要求,还应该包含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设计必要的环节,将本门课程所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按照学校培养标准的详细目标落到实处。对每门课程,需要确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即还需要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规定这些能力的实现方式。附

13、件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讨论稿)一、 工程师培养类型工程师的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三种。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设计型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型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如下表所示。学历层次工程学士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工程师类型应用型设计型研究型二、工程师培养标准构成表1.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国家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学校培养标准研究型(博士)设计

14、型(硕士)应用型(学士)国家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关系:国家通用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专业标准不仅是对国家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因此行业专业标准要高于国家通用标准;学校培养标准则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的满足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的培养标准,因此,学校培养标准应高于行业专业标准。三、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工科院校以应用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毕业生应到达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 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8、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