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732929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第一次课电子教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会计,课程学习内容,基础会计,也有的称为会计学基础或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虽然不同版本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有所不同,但总的内容其实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固定,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我们电大开放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付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而言,共安排了8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目标和职能,以及会计的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会计要素的划分以及各要素的特征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 第三章主要介绍会计科目的设置,账户的基本结构,复式记账的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以生产

2、制造型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为例进一步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第五章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还有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六章介绍了如何结账以及结账前必须要做的账项调整;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八章介绍了会计法律规范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职责,以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课程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根据本课程特点并考虑到不同学习条件的同学的不同需求,我们为本课程配备了以下几种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不论是传统教育形式还是现代远程教育,印刷成书的文字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因为它可以很全面、系统地以文字描述的形式介绍课程的基本

3、学习内容,而且使用方便(不需要其他设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以及任意标记与批注。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是由付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该书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在编排上还在每一章前面列出了本章的“学习目标”,每章正文后面还有“本章小结”以及“思考与练习”。 2.录像教材。本课程的录像教材是由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付磊教授和李百兴博士就本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有我负责串联,大致可以编成12个学时,既可以通过电视台播放,也可以做成光盘随书配送。 3.会计操作实务演示光盘。为了给初次接触会计的同学关于会计核算方法与技能的一些直观

4、印象,我们制作了一张会计操作实务演示光盘,把会计核算中填制并装订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项工作的操作过程拍摄下来并演示给大家。 4.IP课件。虽然都是视频资源,但在网上运行的IP课件制作相对灵活、快捷,可以及时就大家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包括作业讲评),因此本课程计划根据需要陆续制作6-8讲IP课供大家在网上点播。 5.网上学习辅导。包括发布学习辅导文章、重要参考资料、BBS讨论等。,第一章 绪论,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目标P6-7 会计的职能P8-9 会计方法P10-12,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对象:p17 抽象-资金或资本运动 具体-会计要素 为什么要划分会计要素 会计的

5、目标是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反映与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这种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总之,划分会计要素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提供各种分门别类的会计信息。,一、六大会计要素的概念与特征,世界各国对会计要素的划分不尽一致,但也大同小异。我国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即企业有哪些以及有多少财产物资,这些财产物资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即一个

6、会计期间结束的时候,企业取得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 由于会计要素的划分是后面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因此同学们必须理解各个要素的含义,掌握其特征,熟悉其主要内容。当然,刚开始学的时候大家可能一下子还很难做到,要等到把后面的各章学完以后才能够真正深刻理解,但现在也必须做到能够正确地区分六大会计要素。也就是说,必须知道企业各种常见的经济业务内容涉及的是哪一个会计要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六大会计要素各自的含义及其特征。,(一)资产,1.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理解:资产是符合一定

7、条件的资源 2.特征: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创收;(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购买、交换、生产、投入等等),(一)资产,3.分类(内容) 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长期资产)产两大类,主要项目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等。,(一)资产,(一)资产,(一)资产,4.确认条件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可暂时跳过),(二)负债,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

8、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理解:负债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2.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二)负债,3.分类(内容) 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两大类,主要项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等。,(二)负债,4.确认条件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可暂时跳过),(三)所有者权益,1.概念:

9、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理解: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2.特征: (1)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但是在依法减资、清算等特殊情况时,所有者权益也需要偿还;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的证明文件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三)所有者权益,3.分类(内容) 按照来源不同,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初学者可以通过后面的会计核算业务来逐渐熟悉) 资本公积(cap

10、ital reserves)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本的数额。该项差额是按投资人的出资额与其在新增注册资本中应占的份额数的差异计算的。,(三)所有者权益,4.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在数量上也就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是伴随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而进行的。 (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

11、,可暂时跳过)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即企业有哪些以及有多少财产物资,这些财产物资的资金来源是什么。P22,(四)收入,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等。 (理解: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流入) 2.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四)

12、收入,3.分类(内容) 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如制造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制造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 (初学者可以通过后面的会计核算业务来逐渐熟悉),(四)收入,4.确认条件 依据基本准则的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可暂时跳过),(五)费用,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

13、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理解:费用是经济利益的流出) 2.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可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者是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五)费用,3.分类(内容) 按照费用的归属,费用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其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初学者可以通过后面的会计核算业务来逐渐熟悉) 4.确认条件 依据基本准则的规定,费用只有

14、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可暂时跳过),(六)利润,1.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理解:利润是一种配比结果) 2.特征: 利润金额的确认和计量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确认和计算。,(六)利润,3.分类(内容)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收入、费用和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即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的时候,企业取得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P25,二、

15、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将会计对象数量化和价值化的一种行为。 会计计量基础,又称会计计量属性,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的标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P26,三、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基本表达式 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是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其基本表达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第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三、会计等式,三、会计等式,(二)会计等式的意义,在会计核算

16、中建立并运用会计等式,其意义 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反映会计要素间的数量关系; 2.为复式记账法及财务报表奠定理论基础 关于这两点,作为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难以一下子完全理解,不过没有关系,这里只需要先记住这两点,等学完财务报表以后再回过头看就很容易理解了。,(三)会计等式为什么能够成立,1.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示的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通俗地说就是指企业的各种财产物资,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各种债权(应收款)等等,也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示的就是企业各种资金占用的来源。换句话说,企业的资金占用(各种财产物资),从其资金来源上讲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来自于企业所有者的投入(即所有者权益),一种是来自于对外的借款和欠款(即负债)。也就是说,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两边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左边的“资产”是从存在和分布形态上表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从其资金来源角度表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