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72973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比较 (第一组)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 第一小组:张鹿、朱龙博、 周魏薇、周夏昀,中西建筑比较总括 中西宫殿比较 中西园林比较 中西纪念性建筑比较,什么是建筑,建筑不仅仅是人类避风遮雨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的寓所,是人类精神、情感的直接建构与传达的物态方式,是文化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人,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 对中西建筑的比较和研究,我们离不开文化的视野,只有从文化层面入手我们才能挖掘出建筑内在的生命力。,如果要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来点名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很多艺术史学家都会选择变革和稳定,这一组意义相对的词汇,中西建筑艺术比较,变革和稳定 “变革” 确切地描

2、绘了西方古代建筑发展的轨迹,从纪元前古老的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建筑到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一直到公元后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基督教建筑“变革”一直是主旋律。,最左边是柱式中最早定型的陶立克式 中间的是爱奥尼式 右边的是科林斯式,稳定 中国建筑文化的稳定性,在世界的艺术史上恐怕找不到与之匹敌第二家。 比如梁柱组合的木构框架从古一直沿用到清末,是我建筑文化系统稳定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不同的建筑价值观 西方人: 他们对建筑较为重视,认识它是艺术门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人类思想智慧的凝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美的化身。 在现代英语中“建筑”architecture是希腊文词根“Archi”和“tect”派生而

3、来。“Archi”的本意是“第一位的、首位”,“tect”是制造者的意思。 以后的古典美学家康德、黑格尔等都对建筑颇为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人: 我国古代的哲人和文士对建筑的看法比较模糊,他们既在宗法礼制等方面肯定其重要性,但将其看作是满足人们某种生活要求实用性技艺。历代关于建筑的专门论述很少,仅存考工记、营造法式、园治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书。,不同的物质载体 西方建筑石头史书 西方建筑在很早的时候就走上了石材发展的道路。 走向石材是因为西方建筑是为比岸遥远的神灵建造的寓所,追求的是对此岸世界的无限超越,永恒的神灵和永恒的建筑物同在,所以建筑物是要经久不毁的。石头作为建筑的材料也就是自然而

4、然的事情。,不同的建筑时空意识 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以单体建筑为主,类似于雕刻艺术,重视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和动感。其内部空间是相对静态的,因而在空间观念上表现出竖向、垂直、向上的特征。,中国建筑土木营构 中国的建筑是为生活在现世的人居住的,因而就没有必要修建万古长存的建筑物。再者中国人向来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这五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石被斥之五材之外,用它来修建房屋不是件吉利的事。,文化原因:西方人虽然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但是总是暗暗包含着一种对立和抗衡心理。所以为了表示出永恒的意念和与自然相抗衡的力度,西方的古典建筑非常强调建筑的个性,每座建筑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个体,常常有着巨大超然的尺度。,米

5、兰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中国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群体为主,类似于中国的绘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观念是横向的、平衡的。,文化原因: 以土木为基本材料,这种物理属性限制了建筑没有办法往超长的高度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的建筑走向了群体组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筑物的组合来延伸、扩大空间。,国家权力的凝固 中西宫殿比较,一 总说,宫殿是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最高建筑成就,比较,中国宫殿 木制,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 西方宫殿 砖石、以单体建筑的宏伟豪华见长,北京 故宫,法国 巴黎 凡尔赛宫 (皇宫),法王路易14到路易16的王宫,经过数代建筑师,雕刻家,园林建筑师的不断改进,一

6、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第一典范。,共同点,十分注重渲染建筑雄伟壮丽的气势,无论是东方西方,集权政体的最高统治者都想通过建筑艺术来显示帝国的实力和威严,来象征王权的至尊和永恒。,二 中国宫殿,朝代的更替 国力的盛衰 首都的迁移,秦朝 咸阳 阿房宫,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西汉 长安未央宫,唐朝 长安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气派,大明

7、宫正殿用龙首原做殿基。使大殿居高临下,显得极为高大壮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大唐文化的特征,具有一种兼收并蓄,勇往直前的气概。这也是国力达到甚为兴旺时才能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南宋 临安 皇宫,元朝 大都 皇城明朝 京师 紫禁城清朝 京师 紫禁城,整个建筑序列艺术采用了收缩和扩展,横向和纵向,压抑和开敞,高耸和低矮等多种对比手法,在节奏上逐步强化,有效地渲染了建筑群体的转严肃穆之气氛,突出了王权的至尊无上。,小结: 建筑风格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建筑规格大小与国力盛衰成正比 原因: 汉民族文化宽容,内向,保守 受外来文化影响不大 但强烈影响了周边国家,艺术构思与平面布局,冬宫 俄罗斯,重檐庑殿顶,

8、单檐四角攒尖顶,重檐歇山顶,等级差别,中国宫殿有着严格的主次,内外的等级。外朝和内寝是完全分隔开的,: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这一封建礼制思想在宫殿建筑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内寝是后妃所居,所以呈全封闭状态,建筑密集,安排有各种功能的房屋,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建筑的等级甚至在并列于大台基上的外朝三大殿长夜反映出来:太和殿级别最高,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是皇帝大朝的准备用房,就只用单檐四角攒尖顶,最后的保和殿是宴请众臣和举行殿试之处,其地位比中和殿重要,所以用重檐歇山顶。,西方宫殿中,没有十分明显的等级差,像凡尔赛宫内,国王起居之处与贵族大臣们的休息办公室同处于一个楼面,仅室内装修有些差别。不像

9、太和宫,特别设有皇帝专用的丹陛。另外由于习俗的不同,西方的封建伦理不是很强,相反,王公贵族均要携带夫人出席国王主持的宴会、舞会等各种活动,因此宫殿建筑的公共活动大厅特别多,这些厅的室内布置,较为亲近宜人,并且可与世外的花园直接相通,格调较为明亮开敞。,凡尔赛花园,就明清宫殿来看,外三朝的公共活动面积十分有限,不存在君臣同乐的可能性,最大的太和殿也只强调了宝座所在的区域,集中渲染了帝王个人的威严和至上。这和中国古代数千年来一贯是君权至上的封建集权统治的政体有极大的关系。而西方则不那么强调。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与民同乐共欢庆的相对民主思想,对欧洲君主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多少有些影响。,三 西方宫殿,

10、古罗马帝国皇宫 罗马市中心 巴拉丁山,西方宫殿之特点,高大、雄伟、华丽,凡尔赛宫镜厅,厅长76米,宽10米,高13米。镜厅墙壁上镶有17面巨大的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透过窗户可以将凡尔赛宫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在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法国 巴黎 卢浮宫 (皇宫/行宫),始建于1190年,俄罗斯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 (皇宫),始建于12世纪上叶,俄罗斯 圣彼得堡 冬宫 (皇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与巴黎卢浮宫 伦敦大英博物馆

11、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俄罗斯 圣彼得堡 夏宫 (行宫),西方宫殿,高大 华丽 精致的奢华和高贵,欧洲皇宫走廊和艺术油画画廊,金碧辉煌的欧洲皇宫大厅和豪华水晶吊灯建筑,多彩的人间天堂,中西园林比较,园林与人类文明,是建筑向室外空间拓展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渡,一直是建筑艺术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 16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论造园中写道:“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能怡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 园林是建筑艺术最好的修饰,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能怡悦我们的精神,因而是最完美、最纯洁的艺术之一

12、。,由于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中西园林在整体形象、风景内涵以及风格情调上均呈现出较大不同。 然而,纵然有着千百般差异,中西园林的基本立足点却是相同的:即园林均被看作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活环境。,古往今来,在东西方各种经典文献、艺术作品和故事传说中,许多哲人学者都将园林看作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宗教人士也以它为模式,来构筑理想天国的生活图景。 基督教在其宗教经典中,天堂和园林往往是密切融为一体的。 在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具有无上权力的玉皇大帝和它的大臣所居住的天宫也是一座很完美的园林,在飞檐翘角的殿阁亭楼四周,均是一派“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

13、的美妙风光。,文明初创阶段,早期园林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村落附近植树绿化,进行最早的园林活动。 另一种形式是住宅附近种植瓜果蔬菜的小块园地。 这两种形式园林的综合和发展,慢慢演变成多样丰富的园林风格。但它们起先却是朴素简单、从功利出发的,没有很明显的中西方差别。,西方园林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整和有序:花园最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和花草树木均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有序地布置着,现出明显的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迥然不同:园中没有强烈的轴线,没有修剪成几何形的植被花草。显出一种自然的、富有山林野趣的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

14、园治),自然观的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态度,直接联系着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亲密关系。 先秦儒家孔子;道家;中国佛家主流的禅宗。 西方古代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总纲。 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较多地处于对立的关系上。 他们认为,纯自然地山石、植物是粗糙不美的,唯有经过人的加工,才能用于园林欣赏。他们认为,完全由人创造的建筑能较好地表现出对称、均衡、整体统一等美学原则。,园林风貌的不同,西方:以建筑为中心,其它花草树木、水体雕塑等景物必须依附于建筑。(建筑形象集中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 :极自由,非对称的,所有景物均作曲线形,呈现自然之态。,对于自然形态

15、和造景材料的处理,中西不同侧重: 西方:突出人对自然物的改造和加工,不注意表现它们原来的美。完全人工化。 中国:中国园林的水多以池塘、溪流和瀑布等自然形式存在,表现的都是“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原理。 植物景致也一样,西方花园很少有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自然生长,姿态随意的树木花草。在那里,植物均按照设计要求,图案化地种在花坛或树坛中。,为了突出人的力量,西方园林中每每放置了许多直接表现人体美的雕塑。 中国园林中,用来点景的“雕塑”艺术品是纯天然的、抽象的园林石峰。(一些形状奇特古怪,表面凹凸不平的天然石块)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这些奇石是“天地精灵之气”的凝聚,具有较强的象征意味。,形式美和意境美,西方

16、造园特别注重风景外在形式的审美价值,所有景物的形式色彩,线条块面均十分周详地考虑了比例、均衡、对称、整齐、节奏、反复以及多样统一形式美的有关法则。所以西方花园中充满了直线、折线、曲线、三角、方形和圆形等基本线条和形状的对比。放眼望去是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体积、不同材料所组成的美丽的形式。,园林风景组合布局:景物布置极为自由,丰富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此外它的美是内现的,曲折含蓄的。“廊引人随,步移景异”。 风景形象包含的文化内涵:许多景物有深层含意。 古代文人游园赏景时往往将自己和自然物置于同一位置上,把它们看作亲朋好友,倾注着较深的情与爱。“以情看景,以情悟景”,观赏方式和习惯,西方:为了能从整体式把握风景的形式美,每每要设立居高临下的赏景点。不少园林占地较大,轴线长,园中常备有车、马,以供游赏者驰骋快游。 中国园林意境美的获得要依赖观赏者真切的体会和情感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