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思维导图

上传人:随**** 文档编号:142724382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7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思维导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地理思维导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思维导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综合自然地理 一、综自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 从系统论看地理学分科 三个组织水平 1.综合地理 2.综合自然地理、综合经济地理、综合人文地理 3.部门地理学 三学派 区域学派 人地关系学派 景观学派 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 分科 1.综合自然地理学 2.部门地理学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与综合地理学的关系 综合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详见三、直接研究对象) 实践意义(详见四、地理策略) 二、基础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一:自然综合体 二:地理系统 三:耗散结构 四:总结 系统 概念 贝塔朗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

2、性质 整体性 层次性 开放性 稳定性 发展性 自然地理环境这个系统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 功能结构 物质交换 物质组成 物质化学元素 物质体系地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派生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交换 对流层的物质交换大气环流 水圈的物质交换水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交换风化剥蚀搬运堆积 生物圈的物质交换物质循环 能量循环与转化 能量基础 内能核转变能 太阳辐射能: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分布特征 1.总辐射自北半球回归线向两极方向递减 2.同纬度大洋辐射平衡值比陆地高,且辐射等值线基本与 纬线平行;陆地R小且等值线因下垫面复杂变化而偏离纬 线甚至闭合 辐射平衡值:R为地表辐射收入和支

3、出代数和 其他能量:宇宙射线、潮汐能、有构造运动转化而来的势 能及其在固体物质位移中转化而来的动能、由太阳辐射通 过蒸发作用转化而来的势能及其在降水、河流、洋流、空 气流动情况下转化而来的机械能 循环和转化 循环:内能和势能主要通过构造力和重力不断循环 转化 太阳能在大气圈中的转化 太阳能在水圈中的转化 岩石圈表层的辐射能转化 有机体中的热转化 空间结构 垂直 分层结构 渗透结构 水平:地域结构 时间结构 古代地理环境发展趋势 新生代 自然地理发展规律 自然地理系统基本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开放性 稳定性 动态性 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表现 每个要素都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

4、他要素和整体的变化 某一要素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环境,还影响其他地区环境 统一演化 土壤的形成(土壤为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确定的方向 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划的现象 分异因素 1.太阳能及许多相应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地 带性) 2.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 地域分异(非地带性) 两大因素相互关系 能量均来自地理自然环境外部 1来源为太阳辐射能 2来源为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 互不联系、互不从属 时空上作用不均衡,且作用效果相矛盾 地域分异尺度分类 大尺度 全

5、球性地域分异 热量带(地带性) 海洋系统和陆地系统(非地带性) 海陆起伏(非地带性) 陆地:平原、盆地、高原 海洋:洋脊、洋沟、大陆架、大陆坡 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全海洋的分异:纬度地带性等 全大陆的分异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分带性(只在陆地最广的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明显)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巨大山系或高原,如科迪勒拉山 系、帕米尔青藏高原 区域性地域分异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 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这些需较大空间才能表现的分异应视为区域性分异 中尺度 地貌差异引起的分异 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 地方风引起的分异 山地垂直带性分异 小尺度:局地地势起伏、岩性与土质差

6、异、地表水地下水 的聚积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分异 规律 水平分异 纬度地带性分异 分异基础热力分带性(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 格里高里耶夫 依据辐射平衡值 划出了热力带 黄秉维 依据积温 划出了中国热量带 大陆纬度地带性分异 表现:景观及各组成成分性质沿纬度有规律更替 热量带气候地带性 植被、土壤、水文过程的地带性 大部分气候地貌和一部分的岩性地貌也表现出地带性 大陆地带性单位四个等级: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景观要素的共轭性:根据一定地域的景观特征,可以从某 个成分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成分的特征 海洋纬度地带性分异 表层性质沿纬度变化 自然地带界线随季节变化 地带性表现表层比深层强,带

7、数多 特点:具有全球规模,在大陆和海洋都有明显表现 自然地带学说(道库恰耶夫)P52 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大尺度 海陆分异 海陆起伏分异 海陆面积与形状分异 陆地干湿度分异 构造地貌分异 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中尺度 地貌差异 地方气候引起的分异:海岸气候、森林气候、城市气候 地方风引起的分异:西风走廊刮偏西风、阿拉山风口风力 发电 小尺度 局地地势起伏(地貌部位)气候变化引起的分异 岩性、地表组成物质、排水条件引起的地域分异 垂直分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成因: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垂直带谱:带谱特征 带谱性质取决于基带性质(海洋性带谱or大陆性带谱) 不同地段、不同坡向,垂直带

8、谱结构差异大 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低的带 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市衡量垂直带谱是否发育完好的标志 山地垂直带不可能是全球纬度带和非纬度带的缩影( why P78) 三维地带性分异: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 高原地带性分异(本质上为山地垂直带在高原面上的拓 展,表现为自高原边缘向内部辐合):五个理解P82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 马克耶夫:理想大陆自然地带分布图示 自然地带更替五条规律(这五点都可以根据图说出来) P84 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关系 共性 差异 1.水热条件变化原因不同 2.等级与规模的差异 3.光强变化规律不同(水平地带受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 而变,垂直地带

9、不是) 4.垂直地带有水平地带没有的特征(如冰川特征出现水平 地带没有的性质:冰川可以延伸到森林带中)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两个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各自有不同的能量基础 地带性区域可以看到非地带性的烙印,非地带性区域也是 地理环境各成分特征及整体景观特征都同时是地带性的和 非地带性的 陈传康的大陆空间地理相互关系图 研究地域分异的意义 分异研究步骤 地带性特征和分异规律描述 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规律描述 地表结构(地貌及水系组合状况)描述 自然经济结合分析 自然区划 概念:按照区域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分 为不同区域,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区

10、域发生、发展、 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再按照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 等级系统,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方法就叫自然区划 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综合体 分类 按对象不同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部门自然区划 按一定的生产目的划分的 应用性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原则与方法 原则 发生统一性原则 5 相对一致性原则:高划低or低合高 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单位空间连续性质和不可重复性 综合性原则:分析所有成分特征和整体特征 主导型原则 方法 古地理方法:地质遗迹实地考察、借鉴古籍资料、地质历 史研究资料 顺序划分法、合并法 类型制图法:根据土地类型组合分布图示进行区划 部门区域叠置法:重叠部门区划图,分析比较各部门区划

11、轮廓,重新界定区划界线 地理相关分析法:运用各专门地图、文献及统计资料,对 各成分之间相互关系作分析,后进行区划 主导标志法:找出主导标志,找出主导指标,根据指标进 行区划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地带性区划单位 带热量 如暖温带 地带代表的土类、植被(气候指标、水热指标) 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土地带 亚地带南、(中)、北 如苔原地带划分出来的典 型苔原、北极苔原、森林苔原亚地带 次亚地带更局部的地带性指标变化(植被、气候指 标)如藓类苔原次亚地带、灌木苔原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大区一级大地构造及构造引起的气候条件(气候大 陆度、湿润条件、纬度气候)、大区的整体性(山地区域 与平原区

12、域同属)如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原大区、 东部季风大区 地区海拔高度、平原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山地地区 的垂直带性、二级大地构造、鲜明的界线(山地区域和平 原区域分开)每个地区已有了自己的植被、土壤和景 观的共同特征,如青藏高原北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 区、西西伯利亚低地 亚地区三级构造及其引起的气候省性如四 川盆地、阿尔泰山山地、山西高原 州四级构造及地貌引起的气候差异,平原区域 应特别注意沉积物分布状况,山地地区的山系组合状况 如四川盆地西南部? 综合性区划单位 双列系统叠置单位是次要的 单列系统 叠置交替单列系统:带段国地带段省亚 地带段州次亚地带段区(景观) 交叉单列系统 区域划分:每一单

13、位独一无二,无属性抽象概括和重复出 现的现象;区域单位是具体的;各区划单位有空间连续性 景观 概念:自然省或自然州上的独立部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最一致的地段,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 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是区划下限单位 景观基本特征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属性最一致的地段 景观分布区和各部门自然地理区划下限单位吻合 保留有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能提供对区域的典型自 然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从而区别于土地单位 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显著(土地单位反复出现于众多个 体) 较土地单位而言有较长的历史、较大稳定性 山地自然区划研究 自然区划

14、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 室内准备 野外考察 室内总结 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三、直接研究对象:土地 土地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 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 对它们作用的后果(植被冠层向下到土壤的母质层) 概念辨析 4 土地属性 10 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P158 土地单位的界定(分级) 界定的重要性:我们想要对土地个体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前提是明确土地个体,而土地个体的规模大小和内部复杂 程度不同,故应划分不同级别的土地单位1. 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 2.土地分类的前提 土地单位界定方法论 理论基础地域分异规律 大尺度分异常表现为气候差异 中小尺度主要有地势

15、、地貌差异引起 土地分级具体要求P165 土地单位系列 48 山区土地分级的特殊问题 地势起伏引起各自然地理成分的垂直分异 山文结构影响大气环流形势从而影响水热分布 地表基岩引起的分异:山区是侵蚀强烈区,出露的岩石岩 性影响地貌形态从而影响土壤植被 多层地文期地形面影响(因为山区构造运动强烈嘛) 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正负地貌明显交替和破碎地带的现 象 土地分类(分类) 土地分类方法论 分类逻辑P186 唯一性 全部性 逐级性 分类指标的选取 依赖于分类目的 依赖于对分类对象的认知中产生的理论:1.地域分异规 律 2.自然地理总体背景 分类步骤的确定:选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土地分类注意事项P188 地块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 种:地貌面、岩性土质、土壤变种、植被群丛等都相同的 一些地块 属:同一地貌面上地块种的合并 科:水文和外动力条件有共同性的地块属的合并 人为因素处理:原生地块、衍生地块、人为地块 地块分类系统 顺序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地段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 种:相同的基质和植被 属:以初级地貌形态的分类为依据,如IA斜降山脊 IB平 顶山脊 IC谷旁山脊 科:由相同水文条件的初级地貌单位组成,如I山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