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阅读三步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267504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阅读三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X年阅读三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X年阅读三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阅读三步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三步法“阅读三步法 ”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2001 年 7 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 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 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 “泛 ”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 训练过程。 教师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 ,应寻找学生群体阅读的共性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文本 在阅读时的共性,根据阅读的一般步骤、规律来进行,兼容阅读常规(如使用工具书) 、阅 读方式(如朗读、背诵、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心理(如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辨析

2、 力等)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告诉我们:理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阅读三步法 ”正是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的基础,以培养学生自主阅 读能力为目标来构思的。“阅读三步法 ”顾名思义分为三步,分别是:问、画、用。所谓 “问”即是学生读文本前必须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 写? 教学效率跟学生参与、投入的程度正相关,带着 “问”字去阅读会让每个学生集中注 意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学生要明白 “作者写的是什么, ”就必须借助工具书进行各种 方式的阅读 ,才会形成一个明晰的结论。 而整个要想表述就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明确的分析 理解和高

3、度概括,才有可能口头或笔头表达。在这一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抓住课文要点进行 谴词造句的训练就与写作方式中的缩写紧密联系起来了。学生要明白 “为什么这样写, ”就需 要思考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者所选用的表达方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结构等。学生 在这一阅读思维的自觉训练中会自主形成写作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中心 、围绕中心选择恰当 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等写作的理性思维。所谓“画”:即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根据不同文本的最本质特色去勾画文本中表现主题思 想的主旨句、明晰文章结构的过度句、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句、凝练概括的交代句等关键句。 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有感性

4、和理性两个层面 :前者表现为未明确 “问 ”之前的不自觉行 为,属于发掘式阅读;后者表现为明确“问 ”之后的自觉行为,属于整理式阅读。二者相辅相成。关键性句子的勾画不是最终目的 ,教师要教学生自觉地将对这些关键性句子的理解置入 对整个文本理解的高度上去,思考 理解 表述这些句子在表现主题、 明确结构等方面 的妙处,感受文本语言的审美意趣 。如果说 “问”利于学生写作中形成关于主题 、结构的思维, 那么 “画”特别利于学生写作中语言表现力思维的清晰化。所谓 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又是对前两步效果的检查。我个人的做法常常表现为:要求学生表述对文本中富有表现力句子的理

5、解、表述对文本结构独到之处的理解、表述对作者怎样围绕主旨选材的理解、表述对文本的综合感受如读后感,等等。这种表述可采用口头、批注、品评、论述等各种方式。用”作为体现写作前提和基础的关键一步,教师要特别注意将学生置于集体参与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以个体作为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理解为中心,教师点拨指导,群体间讨论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将各种需要表述的内容进行分解或综合,营造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境,或口头复述,或笔头练习。弓I导学生在归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推演、思考,从中提炼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叶圣陶语) 自求得之”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接受和创造性应用的过程, 也是一个对文本综合习得的整理。而这种整理最好采用书面的方式,或写阅读笔记,或写心 得感受,或写鉴赏文字,用写作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个体对文本理解的表现程度。这 一步中,阅读与写作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总之,阅读三步法”以学生对文本内容、主题的理解为轴,串联对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以提高理解、应用文本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从而使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达到更高乃 至自我教育”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