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426683 上传时间:2017-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需要学习迁移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内在动力之一,学习迁移理论是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的所需。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信息技术教育,将进一步有助于我们丰富与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本文将从对学习迁移理论进行分析、认识和解读,随后再从它的视角之下分析对信息技术学习者的能力与计算思维的影响如何?关键词: 教育教学;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分层教学法一、对学习迁移的认识 (一)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上的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教育心理学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称之为“学习迁移”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其实其实可

2、以看到迁移的心理现象。比如,掌握英语的人想要学习法语那就就会显得比较容易;学会骑自行车的人要比那些不会骑自行的人去学开摩托车要显得先对容易一些;通过再次学习与研究,我们还可以将对于学习迁移的认识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它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2)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学科,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之下,在一定阶段内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研究成果。但是它相对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还是比较少的。笔者争取在一般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基于课堂学习迁移理论的视角,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策略的相关性研究,这样就更能有助

3、于我们完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操作的效率。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的技能养成只有建立在操作之上才能牢固的掌握。然而在进行相同性质应用程序的教授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学习迁移理论教学,以回忆前文所学的内容与操作将我们的学习者已知的操作进行“唤醒” ,随后在移植到相关界面学习与操作时就能够让学生自由练习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2)有助于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平时都是按照一些常规思路进行授课,如使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分层教学法等等。在学习迁移理论之后,我们可以将它与另

4、外一些教学方法混合使用,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效率,逐步更新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3)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者利用迁移教学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虽然学习迁移理论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也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但是大多数的探索研究都是集中于英语学科、数学学科、和化学学科等等,而相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迁移就有点差强人意了。况且在这么一小部分的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迁移理论研究还都是出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他们的研究多数还是以经验的提供,论文的呈现形式来展现的。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借鉴,帮助有限。笔者希望通过积极探索研究,促进信息技

5、术学科的学习迁移策略,能够在一定阶段内帮助从事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或者研究者提供一点实质性的借鉴与研究意义。(二)学习迁移本质的认识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通常所指的学习迁移是一种情境的学习对于另外一种情境学习的相关影响。即从人的能动性来看,对待事物的迁移有前后顺序的不同,因为两者作用是相互影响的。然而我们从迁移的性质来判断,亦有两者之分,例如正向迁移和反向迁移。如果能够对于人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迁移,反之则为反向迁移。比如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中有 wps 文字单元和 wps 演示单元,两者都属于应用程序的学习。学习完 wps 文字之后,再学习 wps 演示会有一种似曾相似

6、,操作起来如鱼得水的感觉。反之,例如在编程语言的学习中,对两种语法学习之后容易发生混淆,这样就会起到逆向作用。我们需要好好分析,研究学习迁移理论,让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价值。(三)学习迁移的解读 教师总是在遵循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的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评价与教科研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之上,遵循它所产生的规律和原则,积极采用一些有利于迁移教学的策略来促进正向迁移产生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在指定相关的教学计划的时候,可以关注授课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在深入去研究前后教学内容之后,适当调整与修改学习的顺序与内容,

7、这样就能产生一个相对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各种因素的利用与为其进行条件的创设摆在“首位” ,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迁移的正向作用,促进教学相长。从此可见,学习迁移理论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就不言而喻了。二、学习迁移影响下的学习者的能力与计算思维(一)学习迁移影响下的学习者能力的培养 1 理论课程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理论单元是一种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型。这种课在每个单元里面所占比例很小,基本都是分布在每个单元的第一、第二节课。这些理论课的开展是为了后续的技能课、实验课、学生作品课作铺垫的,如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二课认识计算机等等

8、。但是具有相同知识点的课程我们就可以使用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授课。在应用程序界面介绍,概念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重复的使用。理论课程的展开还是需要从教学三维目标入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是,知识与技能还是需要偏向于简单的理论知识介绍与教授,需要向孩子们深入浅出的解析出一个信息技术的知识重难点,有些课程还不止一个。过程与方法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切入,配合以教育智慧的施展才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到最佳点。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一定需要然给我们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收获到一些学习或生活意义,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技能课程学习的能力信息技

9、术技能课程是一种着重于学习者掌握操作技能为主的学习课程。像这种强调以技能操作为主的课程在书本中占的比例不小,因为我们施教的对象是中小学,他们现在所接触的毕竟还是需要靠近或者就是从生活中来源的。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对我们的学习者造成一定的困扰与阻碍,甚至是产生逆向作用。我们所强调的操作技能是附着于计算机操作和基础应用软件之上,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者能够快捷方便的操作各种基础类型的的应用软件的动手能力。技能的迁移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是应用程序的学习单元如前面介绍的 wps 文字与 wps 演示,它们之中各有关联与区别。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之下,我们可以运用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10、来完成学习目标,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加牢靠的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这里的操作技能就是要在多次训练当中,逐渐掌握它的操作技巧,摸索出它的操作规律并且最终能够形成学习者所要掌握的能力。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当中偏向于后者的训练,使用合适的过程与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领悟其意义。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参与,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者在外部刺激下将教学过程产生的影响内化吸收到意识中。这样有助于我们的学习者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达成度的完成。技能操作例如插入表格中的 wps 文字中插入表格、 移动和旋转中小猫的外部移动和旋转等等。但是我们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技能课在书本中所占比例不小,

11、但是我们在其中进行的技能训练不是等同于唯技术之上的观念。作为奋斗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关注的重点还是课堂教学以及施教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二)学习迁移影响下的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 1.算法思维 通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简介的反应过程。它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计算思维培养中占据主体地位,建立一个有效的符合实际的算法思维对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之下,我们可以将相同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匹配,再次进行优化得到一个新的算法思维。2.分解 它是对我们前期建立的算法思维,进行

12、有效的分项。让一个大的方案,划分成为一个个小的步骤实施,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抽象 当某些项目不能分解或者说暂时还不能实施,我们就可以用抽象来进行虚拟。找一种可以表示的方法,让我们的小项目更容易“实现” 。 4.概括 它是对我们先前顺利完成的项目进行一个定称,以便下次可以再次使用它。5.评估 它负责对前期几个实施方法的考核,权衡各个部分的利弊,通过分析研究让我们的活动能够变得更为高效实用。综上所述,学习好学习迁移教育教学理论,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服务。学习迁移只是丰富的课堂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种,希望我们面对新课改之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多思考学习者,让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掌握所学的基础之上,能够让他更好的现代社会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