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52843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类型,I、人内传播(自我传播) 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P75图51,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与要素: 1、感觉视、听、嗅、味、触觉。 2、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 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4、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 5、判断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理

2、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 ,是与外部环境衔接联系的。 2、不纯然为一种生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反应,而是积极能动地反映。 4、是一切其他的传播活动的基础。,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具有明确的互动机制。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为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表现。“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

3、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同样是信息,是“有意义的象征符”。,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本质上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人脑中会出现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的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

4、、选择、修改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内省有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内省式思考。 内省式思考只是在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问题状况,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 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联系。个人会将有关该问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都调动起来,就此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行为。,II、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

5、是一种符号互动。 一、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1、渠道多,方法灵活。 2、意义丰富、复杂。 3、直接性,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非制度化传播,随意性强,可控性强 。 三、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译码。 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四、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 1、面对面: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著、实物符号等。(体态的功能:P87) 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口语、类语言等。 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实时交流工具等: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

6、介和符号。,五、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 1、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爱。人际传播交换的主要是后三种资源。 2、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3、约哈里之窗,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了解,4、人际传播的动机可概括如下: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其它传播形式共同构成了社会信息的交互网络。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规模化延伸,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补充。并不能简单判定

7、谁的效力更大,只能说两者各有所长。 2、大众传播主要传递基本信息,而人际传播的劝服、劝说能力更强。 3、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4、在大众媒介上呈现出的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III、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人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狭义) 组织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组织传播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

8、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二、组织传播的功能: 1、内部协调形成整体。 2、指挥管理,鼓舞士气。 3、控制环境,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进行情感交流。,三、组织内传播的形式:正规的(组织人)和非正规的(社会人) 1、自上而下(下行传播):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会议等 2、自下而上(上行传播):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等 3、水平(横行传播):工作交流、信息协作等 4、非正式渠道传播:制度性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方式。包括: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四、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1、文字。包括文件、报告、信件等。 2、会议。 3、电话

9、。 4、组织内部的公共媒体,如内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 5、内部信息网络系统。,五、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DSS决策支持系统、 MIS战略信息系统、 POS销售/服务资料系统 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PR)宣传、 广告宣传、 CIS企业识别系统: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VI);行为规范标识(BI);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CI),作为组织的企业内部传播的“4S”策略,战略(Strategy) 结构(Structure) 研究(Study) 支持(Support),新闻与公关的比较,新闻 范围:以新闻写作为主 目标:提供新闻或信息给公众,新闻人员扮演客观的观察者 受众:一般

10、的社会大众 管道:通过单一的管道,公关 范围:除新闻写作之外还包括许多面向的工作,如事件规划和议题管理的咨询 目标:提供信息只是手段,改变受众的态度和行为才是目的 受众:分别针对不同的区隔受众 管道:整合多元化管道接触不同的公众,公关的新闻宣传和广告比较,广告 对信息的主控权:有 交涉的部门:媒体的广告部门 媒体关系:媒体有求于广告 传播手法:艺术夸张或自我宣扬,公关的新闻宣传 无(透过媒体守门人) 媒体的新闻部门 公关有求于媒体 接近新闻或让事实说话,公关:,透过形象,销售,广告:,销售 ,形象,公共关系的范围包括了广告,广告是一种手段工具,企业形象标识(CIS),(CIS)Corporat

11、e Identity System CIS构成要素: 1、理念识别(MI) 2、行为识别(BI) 3、视觉识别(VI),MI:是组织形象识别系统的灵魂。主要包括宗旨、价值观、方针和策略。 BI:是组织运行的所有规程和策略。主要有组织准则、行为方式、公益活动、管理方式、机构设置。 VI:是CIS最活跃、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层次最丰富。包括组织名称、象征旗帜、品牌标志、象征图案、宣传口号、办公用品、产品包装、橱窗展示。 案例: 麦当劳 “M” 麦当劳推出了“我就喜欢”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密集投放的方式大量在电视台播出,广告把流行的说唱乐和动感刺激的画面想结合,吸引了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增强

12、了产品的好感度也带动了销售。,广告与公关的比较,公关 范围:专业化沟通之外,还涉及组织的政策和绩效表现 目标:为组织创造有利运作的环境,建立并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 受众:多元化,包括内外部不同属性的公众 管道:多面向管道,广告 范围:专业化的沟通 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受众:产品消费者 管道:大众传播媒体,IV、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梅尔文德福勒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

13、和传播活动。”郭庆光 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的职业化 组织化 2、媒介的机械化 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差异化、个性化 4、受众的大众化 分众化、细分化 5、反馈的弱化 强化 大众传播的新的发展:1、信源多元化;2、技术融合化;3、内容个人化;4、传受交互化;5、关系平等化,V、大众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功能 一、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

14、动。 3、其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跨阶级、跨群体。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各位学者的传播功能观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三功能说” A、监测环境;B、社会协调;C、传承遗产 “外交官、使馆官员和驻外记者是专门研究环境的代表性人物,编辑、新闻工作者和演说家是内部反应的起关联作用的人,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者传递社会遗产。” (2)心理学家斯蒂芬森 工具性的传播:“传播痛苦”; 游戏性的传播:“传播愉快”,(3)传播学者赖特 1、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

15、作用; 2、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3、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4)传播学者施拉姆 1、社会雷达,监视社会环境; 2、操纵、管理和规定; 3、指导和教育; 4、娱乐 总而言之,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为: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二、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面功能分析 1、大众传播持续不断的宣称(只肯定不批判,只反复传播一些内容而对于另一些内容不予传播)会使人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降格以求受众,媚俗。 3、媒介以廉价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 4、麻醉精神,让人沉醉在虚幻中,由此

16、来取消或剥夺人的行动能力。(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富独创性的分析) 三、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 1、大众传播业自身成为非常重要的产业经济部门 2、大众传播业通过广告推动整个经济前行,总结: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 卖的机会的信息 等的信息;接受或拒 绝它们 协调(解释情报; 解释这种信息;制定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 制定、传播和 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 意愿;行使社会控 执行政策) 市场 制 社会遗产、 开创经济行为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 法律和习俗 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 的传递 定 娱乐,传播的功能与传播的效果之区别,思考题: 人际传播可以使用哪些形式及符号?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关系? 组织传播有哪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