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52827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概论,主讲教师:翟红蕾,参考书目及学术专家,张隆栋 大众传播学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约翰 人类传播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 传播学引论 新华出版社 张国良郭庆光李彬卜卫陈卫星黄旦陆晔赵月枝陈崇山吴予敏殷晓蓉郭镇之李良荣邵培仁张咏华戴元光段京肃吴文虎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关世杰(注:此名单中排名不分先后,此名单实不免挂一漏万。),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及其定义与类型,一、 什么是传播? (一)传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2、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共同分享某种东西) 。在希腊文中,commu-nication源于两个词根,其中cum是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munus意味着产品、作品、功能、服务、利益等。 communi-cation的意思就成为共享、共有。 14世纪在英语中写作comynycacion ,15世纪后逐渐变成现代词形,含义包括:通信、交流、会话、交往、交通、参与等等。,1、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古罗马时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 2、 互动关系说: A、“传播指的是人与

3、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 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库利社会组织 B、“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 3、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贝雷尔森和塞纳 4、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二)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二、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

4、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等于负熵。,三、信息的分类: 信息可分为:社会信息、生物信息、物理信息。 (一)社会信息的特殊性: 1、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认定态度、情感、价值和意识形态; 2、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成的整体。 3、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

5、性的系统。Double contingency指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德鲁曼 4、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四、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五、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非社会传播 自我传播 人类传播 人际传播 社会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

6、传播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六、传播的形式 三大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印刷术发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 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 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口语传播 人类语言的特性: 1、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具有无限的灵活性,表达内容上没有限制。 3、具有发音的经济性,有限的元音、辅音和音调产生数十万以上的发音。 4、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

7、造性。 局限:口语传播的距离空间有局限;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比较差。,文字传播 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但也有学者认为约6000年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据推算至少有5000年历史。 汉字的传播功能: 由于汉字是以取象为主,声形相拼的形声字,它既是形象的语言,有时声音的符号,因此具有一种超时空的功能,西方语言纯粹是信号,是声音的语言而不是对形象世界的模拟。 梁启超认为汉字是使“中华民族没有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中国人的思维起着定势的作用;中国形象思维,西方抽象思维。 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对联、相声以及书法艺术的形式产生的土壤。中国文字“书画同源”象形文字。,美国学者

8、诺伯特赖特也认为:“早期的中国只是一个好得不寻常的例子,刚好证明一项广泛的原则,证明所有早期文明都因为资讯技术而多多少少能够维持统一。”(非零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印刷传播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7世纪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5世纪40年代,1450年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1456年用手摇印刷机印刷了200本圣经带来书籍和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传播学界常把古登堡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的1456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 19世纪30年代,大众型的廉价报纸,每份仅

9、以一便士的价格出售的“便士报”,首先在美国创办。,电子传播 电子传播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有线:1837年莫里斯发明了电报机,1844年发出了第一份电报。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完成。贝尔等人19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系统。 无线: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意大利马克尼1895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无线广播电视和电话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标志人类进入卫星传播时代。,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是世界第一家正式电台。 1926年美国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网NBC成立 1926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电台:哈尔滨无线电广播电台。 1940年1

10、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电视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于11月2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70年代,我国电视台38座,电视机不足500万台,1995年达到970座无线台,1200多家有线台,1000多家教育台,电视机2.5亿台,观众突破8亿。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彩色电视广播的新阶段。 1962年,开始运用通讯卫星越洋转播电视节目。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进行实况转播,当时47个国家约7.23亿观众收看到了这些图像。虽然地球与月球遥遥相隔38万多公里,但

11、现代电子传播通讯技术的运用使声像传递仅需1.3秒钟时间。,电影 1894年美国爱迪生和托马斯.阿麦特研究的放映系统维太放映机。 1895年3月法国卢米埃尔发明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电影机。 1926年,美国的电影业与汽车业、罐头业、石油业、钢铁业、烟酒业并驾齐驱,为六大产业之一 1905年,中国人自己尝试性地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网络传播 Internet上提供一天24小时广播服务的无线电台已由1997年的351个飞速发展到1998年3月的1100个。 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发行电子版以后,中国新闻传播开始进入网络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现在的网民数已经过亿。

12、 21世纪,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最终将连成一体,家庭里的电话、电视、电脑也将逐渐合并。多媒体传播方式的流行。 例如:电脑上的视频点播、网上购物、拍卖等等。,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

13、、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七、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一)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WCN理论 (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祝建华教授提出来一个描述、解释和预测受众为何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新理论概念“新媒体权衡寻求”(Weight and calculated for New Me

14、dia,简称WCN)。这个理论观点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可见,使用新媒体是一个创新与扩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只有当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需求了,对新媒体的接近才开始。,第二节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属于什么科学? 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根据美国著名学者沃勒斯坦(lmmanuel WALLER-STEIN)在开放的社会科学一书中的说法,在十九世纪后期,构成社会科学的学科系统有三条明确的分界线: 1、以对现代文明世界的研究为一方与对非现代世界的研究为另一方构成了一条分界线。前者是历史学再加上三

15、门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后者是历史学再加上东方学。 2、第二条分界线是表现在对现代世界的研究方面,研究过去的历史学和注重现在的普遍规律的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之间存在着一条分界线。,3、第三条分界线是指在以探寻普遍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内部,对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对国家的研究(政治学)与对市民社会的研究(社会学)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分界线。 而这些分界线中的每一条在1945年以后都开始面临挑战。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化,使各个传统学科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产生了重合,这导致了双重的后果。一方面,无论是依据研究的对象还是依据处理

16、数据的方法,要想为这传统学科找到明确的分界线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可接受的研究对象有了范围上的扩大,每一门学科也变得越来越不纯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便是新创一些带有跨学科色彩的新科学,如传播学。,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 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二、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首先诞生在美国。 (一)社会背景 1、媒介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至19世纪中,美国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大众报纸(这成了大众传播时代开幕的标志);进入20世纪后,又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二战后的发展更为迅猛,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这种状况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