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52716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 浩,使用教材:郁有文、常健、程继红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 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籍:1、赵玉刚、邱东主编,传感器基础,中国林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祝诗平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国林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陈杰、黄鸿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 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和重点: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性(静态、动态特性); 各类传感器的转换原理; 特性分析; 测量电路; 实际应用; 实验。 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作业)15%+实验15%+期末考试60%+ 考勤10%,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1 测量概论 信息时代, 需要了解

2、和掌握各种信息, 获取数据, 因此需要测量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和检测信息的窗口, 是测量的首要环节 1.1.1 测量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 作。也就是将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的数。 其中:x 被测量 u标准量 n比值,含有测量误差 由测量所获得的被测量的量值叫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表示:数值表示(数值表格)、曲线或图形表示 。 测量结果仅仅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并非真值,所以还应 该给出测量结果的质量,即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完整的表述应包括:估计值、测量单位和测量不确定度。,国际标准单位,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被测量值

3、和比值等都是测量过程的信息,这些信息依托于物 质才能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传递。被测量作用到实际物体上, 使其某些参数发生变化,参数就承载了信息而成为信号,选择 适当的参数作为测量信号。 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参数是热电偶的电势,差压 流量传感器中的孔板工作参数是压差p。 测量过程:就是传感器从被测对象获取被测量的信息,建立 起测量信号,经过变换、传输、处理而获得被测量的过程。 1.1.2 测量方法 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比值的方法称为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的不同分类:根据获得测量值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 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根据测量方式可分为偏差式、零位 式和微差式测量;根据测量条件不同

4、可分为等精度测量与不等 精度测量;根据被测量变化快慢分为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以及,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主动式和被动式测量等。 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组合测量 直接测量:测得值直接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直接得到被测量的数值 y=x 简单迅速,精度不易达很高 间接测量:被测量是一个或几个测得值的函数 y=f (x1,x2,xn) (例如测长方体密度: ) 测量手续多、费时,用于直接测量不方便场合 组合测量:被测量须经求解联立方程组求得 x1=f1(y1,y2,ym) x2=f2(y1,y2,ym) 其中, y1,y2,ym 是被测量 . x1,x2,xn 是直接测得值 xn=fn(y1,y2,y

5、m) 复杂费时,多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 偏差式测量: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值 事先用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 特点: 简单快速,精度不高 零位式测量:用指零仪表的零位反映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用已 知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值。例如,天枰称重,电 位差计测量电势等。 特点: 精度高,但复杂费时,不迅速,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与零位式测量的综合,它将被测量与 已知的标准量相比较,取得差值后,再用偏差法 测得此差值。 x=N+ N-标准量, -微差量 N 特点: 精度高,反应快,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检测 3.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

6、测量: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 素始终保持不变。 不等精度测量:不同测量条件、不同精度仪表、不同测量方 法、不同测量次数、不同测量者测量等。 4.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固定不变 动态测量: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是随时间不断变化,1.1.3 测量系统 1.测量系统构成 测量系统应具有检测、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是传感器、 变送器和其它变换装置的有机组合(参见图1-1)。 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 输出可用信号。 变送器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便于传输和处理的标准信 号(目前多为15V, 420mA直流电流)。 传输通道将测量系统各

7、个环节间的输入,输出信号连接起来。 信号处理环节,对信号进行放大、运算、线性化、数-模或模- 数转换等,使信号便于显示、记录。 显示装置将被测量信息变成人的感官能接受的形式,如显示 屏显示,或打印出来。,2.开环测量系统与闭环测量系统 (1) 开环测量系统 : 信息变换沿一个方向, 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 输入输出关系:y = k1k2k3 x , k1、k2、k3为各环节的传递系数 因系统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系统的相对误差等于各环节相 对误差之和,即: 式中,系统的相对误差 i各环节的相对误差,(2)闭环测量系统: 有两个通道,一为正向通道,一为反馈通道。 其中, x为正向通道的输入量,为反馈

8、环节传递系数, 有: x=x1-xf , xf=y , y=k2k3x=k(x1-xf) 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当 k 1时: 输入输出关系由反馈环节特性决定。,1.1.4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测得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由于真值未知,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 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或用精度高的仪 器示值代替约定真值。 1.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 式中: 绝对误差 = x - L x测量值 L真值 修正值 c = - 实际值 x= x+c (2) 实际相对误差 式中: 实际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 L 真值,标称相对误差:由于真值无法知道,实际测量时用测量值

9、 x 代 替真值L (或精度高一级标准器具测量值x来代替),其相对误差称 标称相对误差: (3) 引用误差(满量程相对误差) 式中: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 仪表精度等级根据最大引用误差来确定。国家标准GB776-76 点测量指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测量指示仪表的精度等 级G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例如, 0.5级仪表引用误差最大不超 0.5%,1.0级仪表引用误差最大 不超 1% 。 (4) 基本误差: 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标准条件一 般是指: 电源电压220V5V, 电网频率502Hz, 环境温度205,湿度605%RH。基本误差由系统误

10、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组成。 仪表精度等级就是由基本误差决定的,用其量程内的最大基 本误差与满量程输出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5) 附加误差:偏离规定条件下出现的误差。 例如,温度附加误差, 频率附加误差, 电源电压波动附加误差, 倾斜放置附加误差等。 把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统一起来考虑,即可给出测量仪表的额 定工作条件范围。例如,在电源电压是220V22V,温度范围 050,仪表可过载运行条件范围等条件范围内工作,可以 知道测量仪表的总误差不超过多少。 (6) 与仪表性能有关的常用术语 零点误差:当输入为0时输出的误差。一般用满量程的百分数 表示零点误差。, 量程误差:仪表输出的理想量程与实际量程之

11、差。可用满量 程的百分数表示: =(/A) 100% 线性度、灵敏度等下章介绍。 2. 测量误差的性质 (1) 随机误差: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量被测量时, 其绝对值 和符号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ISO定义: 式中:xi 被测量的测量值 x 重复性条件下无限多次的 (n) 测量值的平均值 实际测量只能测量有限次,实用中的随机误差只是一个近似估 计值。随机误差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不能简单地修正。,(2) 系统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如果误差按照一定 规律出现,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差。 式中:L为被测量的真值 实用中通过有限次测量的平均值 x 与L的约定

12、真值近似地得出 系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的估计,可用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但由于系统误差不能完全获知, 因此只能对系统误差做有限程度 的补偿。 系统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项: 工具误差(又称仪器误差或仪表误差):指由于测量仪表或仪表 组成元件本身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例如,测量仪表中所用标 准量具的误差,仪表灵敏度不足的误差, 仪表刻度不准确误差, 变换器、衰减器、放大器本身的误差等,是最常见的误差,只 有不断提高仪表及组成元件本身的质量来减小。, 方法误差: 指由于对测量方法研究不够而引起的误差。例如,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没有正确估计电压表的内阻对测量结果 的影响。 定义误差:指由于对

13、被测量的定义不够明确而形成的误差。 例如,在测量一个随机振动的 平均值时, 测量的时间间隔t 取值不同得到的平均值就不同。 即使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下,由 于测量时刻不同得到的平均值 也会不同。 理论误差:由于测量理论本身不够完善而只能进行近似的测 量所引起的误差。例如,测量任意波形电压的有效值,理论上 应该实现完整的均方根变换,但实际上通常以折线近似代替真 实曲线,故理论本身就有误差。, 环境误差:由于测量仪表工作的环境(温度、气压、湿度等) 不是仪表校准时的标准状态,而是随时间在变化,从而引起的 误差。 安装误差:由于仪表的安装或放置不正确所引起的误差。例 如,应该严格水平放置的仪器,未调好水

14、平位置;电气测量仪 表误放在有强电磁干扰的地方或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等。 个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者本人不良习惯或操作不熟练引起 的误差。例如,读刻度指示值时视差太大(总是偏左或偏右);动 态测量读数时,对信息的记录超前或滞后等。 (3) 粗大误差 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又称疏忽差)。 含粗大误差的测量值为坏值,数据处理时测量值不应包含有 粗大误差,坏值应当剔除。 这类误差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测错、读错或 环境条件突然变化等引起。,1.2 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 从实际测量实践可知,测量数据中含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有时还含有粗大误差。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对测量结果的影

15、响 及处理方法也不同。对不同情况的测量数据,先要分析研究,判 断情况,分别处理,再综合整理,得出合乎科学的测量结果。 1.2.1 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 多次等精度地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值时,得到一系列不同的测 量值,即使剔除了坏值,消除了系统误差,然而每个测量值数据 各异,还含有误差,这些误差的出现没有确定的规律,具有随机 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或偶然误差)。 注意:只有尽量保持测量条件不变和系统误差已经减小到可以 忽略程度的前提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一系列多次重复测量所得 到的读数x1,x2,xn才可以看成是随机变量 x 可能取的数值,并且 它服从正态分布,这时才能对多次重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1.正态分布 大多数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理论是研究随机误差 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