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2644800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自我心理学教学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自我心理学,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新发展,亦称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导读 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三、艾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一、从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 三个发展阶段: 创伤范式:如果病人把内心的 “创伤经验”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内驱力范式:此时的自我心理学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先天的内驱力 自我范式: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思想初具轮廓,把自我看作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2、丰富自我防御机制 安娜归纳其父亲提出的10种防御机制,又补充了自己提

2、5种: (1)压抑作用;(2)否定作用;(3)禁欲作用;(4)投射作用;(5)利他主义;(6)移置作用;(7)自我约束作用;(8)反向作用;(9)反转;(10)升华作用;(11)心力内投;(12)对攻击者的认同;(13)隔离作用;(14)抵消作用;(15)退行作用,3、自我发展路线 (1)依赖情绪自信; (2)吮吸正常饮食; (3)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 (4)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 (5) 关注身体关注玩具; (6)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安娜对自我心理学的形成做了重要的贡献,但她并没有使字我真正摆脱本我的束缚,仍然是在本我与自我的冲突与防御中来研究自我,因而只能是本我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转化

3、的一为过渡人物。,评价,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1939年,哈特曼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1、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把自我看作是自主的。把它从伊底内驱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即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间的 “领域”,而是指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2、自我的起源与自主性的发展 自我与本我的先天同源性: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与它同时发生发展。 两种自我的自主性 一级自我自主 : 有自己的学习和成熟过程,不依赖本我的发展,如知觉、记忆、思维等; 二级自我自主:

4、 服务于本我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成独立的结构,如合理化、升华等。 3、能量的中性化: 能量的中性化是把本能的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哈特曼提出了能量的中性化,以实现自我离开本我,赋予自我自主性。 哈特曼认为,自我结构一经形成,中性化过程就产生了,如3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把饥饿的本能驱力转化为召唤母亲的哭声。经过中性化的能量成为了不带有本能痕迹的纯粹的中性能量,被自我随时、自由地支配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独立性,4、自我的适应过程 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 的结果,即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 哈特曼重视环境的观点,使自我心理学从本我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解脱出来,走上正常

5、的发展心理学。,三、艾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1902年6月15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少年时期深感“认同”危机 1927年结识安娜弗洛伊德,开始 接触精神分析 1933年移居美国,独立开业 1938年开始人类学研究,深感 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 1939年将姓名改为艾里克洪伯格艾里 克森,显示出身份认同上的转变 19601970年在哈佛大学任教 1994年去世,享年92岁,1902-1994,(一)自我及其同一性,1、艾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的继承和发展 保留了本能和力比多学说,但已并不是那么强调,他更愿意强调的是自我和社会力量在人格塑造中所起的作用 。 继承了弗洛伊德对于三我的划分,但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

6、个独立的力量,自我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综合了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2、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 “对同一性的研究已成为我们时代的策略,犹如弗洛伊德时代对性欲的研究。” 自我同一性人是指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在个人方面,有个人同一性,指认识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这是一个要确定自己做什么样的人的时期;在社会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 健康自我的建设性功能关键就是要维持一种同一感(也称自我同一感、心理社会同一感),这种复杂的内心状态包括四个不同方面: 个体性(individualit

7、y) 整体性和整合感(wholeness & synthesis) 一致性和连续性(sameness & continuity) 社会团结性(social solidarity),(一)同一性混乱,同一性的对立极端,也称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或者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这种状态包含着与同一感相反的内容: 内心支离破碎感,自觉人生没有目标,无法获取满意的社会角色或地位所带来的支持。同一性混乱的个体会感觉像是一个被放逐的人,或者一个流浪者,再或者谁也不是,就像艾里克森自己在二十多岁时所体验到的那样。,(二)人格的终生发展,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

8、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其中中心过程乃是自我过程。 危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一种“危机”,并非灾难性的事件,而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危机的积极解决与消极解决 积极地解决危机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并且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地解决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个体适应环境,并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在其后某个阶段里出现了一个极严重的危机,也可能使之前解决了的危机再生。,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对艾里克森人格心理学的评价,贡献: 强调人格发展中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将精神分析和社会学结合了起来; 强调健康和适应性的自我机制,使精神分析不再局限于临床个案的研究,而是拓展到了正常个体的研究; 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它自我心理学家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 不足: 理论思辨意味强,八阶段理论难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