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2635791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结合建立健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探索运用法治思维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xx县“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基层组织工作模式的实践,就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谈几点拙见。一、关于xx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一)寓党建于社会治理,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抓什么”的问题,全面布局牧区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强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用系统化思维,全面构建以“1+4+X”联系服务制度为总揽的服务体系。强化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以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两

2、代表一委员”、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专毕业生为服务主体的骨干队伍建设;强化以xx活动阵地、党员中心户“四个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为主要平台的基础保障措施。二是强化城乡“三到位”服务载体建设。用网格化布局,重点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构建务实有效的服务载体。构建“肩并肩”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走弯路”问题,完善党员干部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指标,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结对帮扶xx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牧户居民“双包四联”制度,重点做好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干部职工、xx(社区)“两委”以及党员中心户、社区网格管理员、民生协理员、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党员志愿者等5

3、个层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行“一对一” 全员服务到人。构建“心贴心” 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跑空趟”问题,整合民生事务集中办理、窗口授权服务措施,完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xx镇(场)便民服务大厅和县直机关服务窗口、xx(社区)服务大厅“三级互动”,党员中心户和社区网格代办点“双延伸”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提高民生事务办理单位入驻率和当场办结率,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到位。构建“面对面” 联系服务群众载体,解决群众办事 “出远门”问题,完善县级综合便民服务队、xx镇便民服务队、县直机关专业服务队、xx(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现场一日办公“队日”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与市场服务方式,重点加强流动服

4、务队伍建设,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到户。三是强化城乡“零距离”服务机制建设。用法治理念,健全制度化约束、契约化服务措施。完善制度措施,系统编制基层公共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市场服务项目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机制,明确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具体权限和责任主体,以“服务承诺书”的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学习借鉴热线电话服务、巡回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信息化服务等方式,明确“服务主菜单”。严明服务纪律,采取向群众立下“服务军令状”、“承诺书”的办法,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规定。(二)寓引领于行动自觉,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怎么抓”的问题,全面夯实牧区社

5、会治理基石。一是延伸党组织社会治理工作领域。综合考虑xx辖区牧户分布、交通通讯条件以及力量强弱等因素,按照集中连片、就近组织、灵活设置、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以每个党员中心户辐射半径x公里、辐射牧户x户左右为服务区域,在每个xx设置4-5个党员中心户,选择具备“三个合适”(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硬件合适)、硬件条件“六有”(有单独的客厅、可供x人以上使用的桌椅、专门橱柜、供电设备、电视机、DVD或电脑)的牧户,设立党员中心户,实行长线组织、短线管理。同时,做到“五个规范”(统一制作配备党员中心户牌匾,以及相关制度图版、活动记录簿、宣传教育材料、远程教育设施)。二是优化党组织社会治理资源配置。围绕拓

6、宽“双服务”向下延伸渠道,紧密联系群众需求,统筹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创建牧区文明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典型示范户、牧区道德讲堂等活动,按照将党员中心户建设成为牧区党员群众身边的学习议事、信息服务、维护稳定、共同致富 “四个中心”的目标,集约化利用牧民党员教育管理、培养锻炼基层干部、组织宣传发动群众、“草原110”报警点等资源,分解县直机关、xx镇站所、xx“两委”承担的牲畜防疫、政策宣传、咨询服务、收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调处、防灾减灾、互助合作、网格化管理等服务项目到党员中心户,一方面由党员中心户提供力所能及的上门服务;另一方面由党员中心户与xx镇、xx“两委”沟通后,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供预

7、约上门服务,明确涉牧项目资金重点向党员中心户倾斜、便民服务项目向党员中心户聚拢措施。三是明确党组织社会治理功能定位。坚持将牧区党员中心户建设作为县、xx镇、xx三级党组织书记“一把手”工程,纳入 “双服务”工作体系,成立县、xx镇、xx党组织书记挂帅,县、xx镇两级党委副书记协调,县委组织部部长、副部长、xx镇组宣委员推进、涉牧部门配合工作机制。在县委层面推行科级领导干部联系xx镇,县委组织员、组织部科室负责人联系xx制度;在xx镇层面推行xx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xx制度,xx镇党员干部联系党员中心户制度;在xx层面推行xx“两委”干部分片包户制度,实施“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把党员中心户作为教育

8、培训重点对象,同培训、同施教。(三)寓管理于联系服务,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抓什么”的问题,不断完善牧区社会治理思路。一是抓管理服务。通过搭建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服务半径明显缩短,为推行上门预约服务创造了条件,既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也方便了群众办事。特别是xx镇站所和xx“两委”能够集中精力,将该管理服务的事情管好,该由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既提高了牧民参与民主议事的积极性,又避免产生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根据牧业生产特点,依托党员中心户活动日制度,通过组织县直涉牧部门和xx镇站所开展“现场一日办公”活动,为牧民办理各种证照、解答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以及

9、进行健康体检等,将服务工作变得更为直接主动,赢得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全县党员中心户组织各类小型学习座谈会、那达慕等群众性活动,及时组织牧民群众学习全会精神全文,缩短工作时间。二是抓互助协作。通过党员中心户小型灵活方式组织牧民党员活动,实现党员教育、服务群众、民主议事的有机统一,克服涉牧部门各自为阵、自行其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通过xx镇联系干部和xx“两委”干部现场说教,组织牧民群众深入交流探讨党务村务家务,能够及时消除彼此隔阂误解。牧民群众普遍反映,通过党员中心户这个平台,党员中心户内的党员群众相互了解熟悉,互相交流探讨问题没有思想顾虑,敢讲心里话,能议共同关心的事,既方便了参加活

10、动,又加深了感情。三是抓示范带动。通过把党员中心户作为培养锻炼牧区基层干部的重要平台,引导xx党员牧民推选xx干部、党员牧民代表、“双带”能力强的牧民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把需要强化党性锻炼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缺乏实践经验的xx后备干部放在党员中心户这个平台上锻炼,有效解决了xx“两委”班子后继乏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和发展空间窄的问题。特别是通过搭建党员中心户协作平台,落实xx镇党员干部联系xx党支部委员、xx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牧民 “三联系”制度,拓宽社情民意来源渠道,在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牧区无职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服务一方群众、先富带后进有了舞台,牧区群众

11、学典型用经验也有了标杆。二、关于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几点启示(一)以“双轨并融”型组织模式促进社会治理。要强化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一是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职能。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基层组织依法自治,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架构。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渗透到社区、企业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社会的各个层次,成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三是不断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要把在群众中有威信,活动能力、服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群众骨干发展为党员,特别

12、注重把基层社会中的领导人物、xx骨干发展为党员,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鼓励xx和社区党组织围绕实施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直接参与更多的社会管理活动,以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二)以“大党建”格局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须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一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健全相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社会管理工作人员。二是拓展社会管理领域。在流动人口、企业、商户集中区域,及人口居住分散、社会管理薄弱区域,建立适度的社会管理队伍,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三是拓展“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

13、。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邻、产业关联”等特点,实施“活力党建”工程,强化区域共建,带动其他组织党建工作。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转型。(三)以党员示范引领促进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必须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培育群众社会管理意识。一是注重基层党员干部骨干培训。坚持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并重,把社会治理纳入基层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二是积极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切实发挥社会团体、社区活动团队等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活动、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服务管

14、理体系,让人民团体回归群众属性,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合法的方式、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地参与公共管理。三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骨干的作用。要把乡土人才、致富能手、文体骨干等力量团结到基层党组织周围,通过才艺比拼、魅力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四是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实施“和谐党建”工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公开,推行民主恳谈、民主听证、民主评议等制度。(四)以协作纽带推动社会治理。提升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建立衔接配合机制是重要保障。一是提高协作联动水平。完善衔接配合机制,深入整合党政

15、、社会、公众等资源,推动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融合。二是提高规范化水平。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充分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重大事项、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引导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主动适应信息化大趋势,积极打造为民、便捷、高效的市场服务、志愿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平台。(五)以长效机制保障社会治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是完善民情分析研判机制。坚持完善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制度,引导基层党组织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通报会),坚持和完善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等做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全

16、局性的问题。二是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推行党员干部“分片包组联户”制度,健全完善经常化的服务群众体系。三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社会治理创新纳入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目标,加强考核激励经费保障。健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用人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任用。综上所述,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只有在社会治理中居于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社会治理方向明确,社会治理步伐稳健,社会治理资源充足,社会治理影响深远;只有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引领社会治理管理的创新,才能保证社会治理创新不仅在保障方面得到加强,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才能有所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