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24961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褥期的护理剖析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 雷,产褥期的护理,产褥期概念,从胎盘娩出后至产妇全身各系统(除乳房外) 恢复或接近正常非孕时状态所经历的一段时 间。一般为6周,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及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腹壁,泌尿系统,产褥期母体的身心变化,(1)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一.生殖系统,a.产后第一日,宫底平脐,每日下降12 cm, 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腹部摸不到。,b.约产后3周,除胎盘附着面外,子宫腔内膜基本完成修复, 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修复需6周。 c.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 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

2、,一.生殖系统,(2)阴道:产后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约产后3周,阴道粘膜皱壁开始重新出现。 (3)外阴 :分娩后外阴有轻度水肿,产后23天后自行消退。会阴部若有轻度的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35日愈合。处女膜因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痕迹,称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产褥期能坚持做产后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接近未孕状态。产褥期内过早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发生子宫脱垂。 温馨提示:关于产妇产后子宫的变化可记忆为:“产后1日平脐,10日降至骨盆里,内膜修复需三周,胎盘附着(处)6周毕。”,二、乳房变化,胎盘娩出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 产褥期乳汁的分泌主要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初乳:产

3、后1周内分泌 的淡黄色乳汁。 过渡乳:产后2周内分 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2周后分泌 的白色乳汁。,三、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血容量:产后3天,产妇的体循环血容量增加15%25%,心脏负担加重。产后23周恢复到 未孕状态。 血细胞:白细胞在产后可达20109/L, 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和 血小板也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产后23周恢复。 血沉:增快,于产后34周恢复。,四、消化系统 分娩后12天内产妇常感口渴,喜进汤食,但食欲欠佳,以后逐渐好转。胃酸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产后易发生便秘。 五、内分泌系统 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个月

4、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常有排卵,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六、泌尿系统 产后1周尿量明显增加。 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因过分受压,导致膀胱 黏膜充血、水肿,加之产后外阴伤口疼痛, 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七、腹壁的变化 产后腹壁松弛,经过锻炼可在23月恢复。腹部出现妊娠纹,由紫红色逐渐变成白色。,产褥期母体的身心变化,生命体征,子宫复旧,产后宫缩痛,会阴,恶露,褥汗,产褥期产妇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生命体征 体温:一般不38,泌乳热一般持续416h,产乳最初24h可有37.839 脉搏:1w后降为孕前水平。 呼吸:由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

5、血压 :正常产妇变化不大,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血压于产后下降。,临床表现,(二)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 产后第一日:宫底平脐,每日下降12 cm,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腹部摸不到。 (三)产后宫缩痛 产后12天出现 持续23天消失 多见于经产妇 哺乳时反射性加重,临床表现,(四)褥汗 产褥早期出汗多, 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 一般1周内可自行好转。 (五)会阴 产后会阴可有轻度水肿, 一般于产后23天自行消退。,(六)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称恶露。 正常恶露特点:血腥味、无臭,46w 异常恶露特点:血性恶露时间长、臭。注意:原因可能有胎

6、盘、胎膜残留、 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一般护理,会阴护理,子宫复旧,运动锻炼指导,心理护理,尿潴留的护理,产褥期产妇的护理,(1)生命体征: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3次,如体温超过38,应加强观察,查找原因,并向医生汇报。 (2)饮食: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饮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3)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特别是产后4小时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及做产后操,多饮水,每天梳头刷牙,要勤用热水擦身或淋浴,勤换衣裤、会阴垫及床单等。 (4)活动:一般正常分娩者,产后24小

7、时可下床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增强食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康复。由于产妇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应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以防止子宫脱垂。,一般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会阴护理,1.仔细评估会阴伤口情况。 2.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000的苯扎溴铵溶液擦洗2次,原则是从上至下,从内到外。 3.会阴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4.有伤口者取会阴伤口对侧卧位。 5.伤口疼痛剧烈或肛门坠胀者,应报告医生。,护理措施,1.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宫缩与阴道出血情况,每30min至1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前应排空膀胱。帮助产妇按摩宫底,促进恶露排出。

8、2. 24小时后,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检查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性质、量、有无气味。,子宫复旧,护理措施,尿潴留的护理,产后46h应嘱产妇解小便,如产后8h仍不能自解小便应采取以下措施: 1.解除产妇对排尿疼痛的顾虑。 2.用热水洗外阴及尿道口周 围,热敷下腹。 3.针刺关元、三阴交等穴位。 4.肌注新斯的明。 5.导尿。,护理措施,心理护理,1.促进舒适,建立良好关系。 2.母婴同室,培养母子亲情。 3.指导护理,优化家庭形态。,产后保健操 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加强及恢复,防止尿失禁、子宫脱垂;保持健康体形;预防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便秘。 1、呼吸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放在体侧,深吸气使腹壁下陷内

9、脏 牵引向上,然后呼气,目的是运动腹部活动内脏。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平放于体侧,左右腿轮流举高与身体成一直角,目的是加强腹直肌和大腿肌肉力量。,。,运动锻炼指导,3、挺腹运动:仰卧位,双膝屈起,双足平放在床上,抬高臀部,使身体重量由肩及双足支持,目的是加强腰臀部肌肉力量。 4、缩肛运动:仰卧位,两膝分开,再用力向内合拢,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双膝分开,并放松肛门。目的是锻练盆底肌肉 另外,还有仰卧起坐、胸膝运动等。,。,运动锻炼指导,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1.对婴儿有益 (1)提供营养及促进发育; (2)提高免疫功能; (3)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和保护; (4)增进母子感情; (5)初乳含有帮

10、助代谢胆红素的成分,可减轻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2.对母亲有益 (1)喂养适宜,无污染,喂养方便,节省经济; (2)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产后出血; (4)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炎、卵巢癌发病率; (5)延长排卵时间。,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含接姿势,步骤一:碰碰宝宝嘴唇,让嘴张开。,正确的含接姿势,步骤二:嘴张开后,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嘴放在乳头和乳晕上,宝宝的腹部正对自己的腹部。,正确的含接姿势,步骤三: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其鼻子和面颊应该接触乳房。,正确的含接姿势,步骤四:待宝宝开始用力吮吸后,应将宝宝的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母乳喂养姿势,侧躺式能够在分

11、娩后的几周得到更多的休息。特别适合剖腹产的产妇使用。首先你需要侧躺,头枕在枕头上。然后宝宝侧躺到床上,面向你的一方,嘴和你的乳头成一直线,下半身贴近你。让乳头接近宝宝的嘴巴,你可以用手指来托着乳房。中途可以换边,同时要注意把孩子抱起来看是否需要打嗝。,母乳喂养姿势,摇篮抱 抱姿这种姿势无论在家里或者公共地方都比较方便。要用右侧乳房喂哺的时候,用右侧的前臂和手来支撑孩子的头部和身体,另外一只手可以用来承托乳房和将乳头递进孩子的口中。,母乳喂养姿势,斜倚式的步骤是: 如果是新生儿,妈妈应托着宝宝的头、肩膀及臀部。妈妈可以用手夹住乳房轻轻碰触宝宝的上唇,刺激宝宝的寻觅反射,等宝宝嘴张得很大,很快地抱

12、宝宝靠近乳房(并非移动妈妈的身体),让宝宝同时含住乳晕与乳头,而非只含住乳头。,母乳喂养姿势,橄榄球抱姿 适用于那些吃奶有困难的宝宝,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妈妈观察孩子,在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调整宝宝的位置。 步骤为让宝宝躺在一张较宽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将他置于你的手臂下,头部靠近你的胸部,用你的手指支撑着他的头部和肩膀。然后在孩子头部下面垫上一个枕头,让他的嘴能接触到你的乳头。,乳房护理,1.一般护理 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擦洗 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 每次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房,如乳汁充足宝宝吸不完时,应将剩余乳汁吸出或挤出 哺乳期使用棉制乳罩,

13、大小适中,避免过松或过紧,乳房护理,2)平坦或凹陷乳头的护理: 配置乳头罩(有中央小孔的特制乳罩):从妊娠7月起开始佩戴,对乳头周围组织起稳定作用,同时柔和的压力使内陷乳头外翻,乳头即可从中央小孔持续突起.,平坦,凹陷,(3)乳头皲裂的护理: 皲裂较轻,可先喂健侧再患侧。 喂奶结束时,母亲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 每次哺乳后,再挤出数滴奶涂抹与皲裂的乳头、乳晕上,并将乳房暴露在新鲜的空气中,使乳头干燥,有利于伤口愈合。 温馨提示:乳头皲裂者,应先喂健侧,后喂患侧。因为婴儿刚开始时吸吮力强,易引起患侧乳房疼痛。,。,食指轻压婴儿下颌取出乳

14、头,乳房护理,乳头皲裂,乳房护理,(4)乳房肿胀的护理 1)原因:产后开奶时间晚、婴儿含接姿势不良、未做到按需哺乳。 2)预防:分娩后马上吸吮,确保正确的含接姿势,做到充分有效地吸吮,鼓励按需哺乳。 3)处理:如果婴儿能吸吮应采取正确的含接姿势频繁喂养,若因乳房过度肿胀,婴儿无法吸吮时应将乳汁挤出喂哺婴儿,挤奶前先刺激泌乳反射。可采用热敷、按摩、拍打等方法,母亲应精神放松,然后再用手或吸奶器将汁挤出,每次挤奶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1.告知产妇于分娩后6周进行复查。 2注意会阴部卫生,勤清洗,勤更换内衣裤。 3复查完毕,生殖器官已复原的情况下,恢复性生活。注意避孕。 4、坚持母乳喂养。,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