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615495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之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一)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之古代文学常识与诗歌鉴赏,第一部分:先秦两汉(四言诗到五言诗),一、春秋时期,1、人物:孔子、老子 2、作品:论语老子诗经春秋,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和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老子:名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n),楚国人。我国古

2、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称“太上老君”。后人称其为“老子”。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五千字左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颂”是祭祀乐歌。,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3、。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高考热点体验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07北京)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y):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du):摘取、拾取。捋(lu):成把地握取。袺(ji):手持衣角盛物。襭(xi):把衣襟掖在腰

4、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赋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这是一首讲述妇女恋爱、婚姻直到被离弃的故事的诗,可以知道这首

5、诗出自风、雅、颂中的 ( )。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采用了( ) 的表现手法。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的意思是:,1、这是一首讲述妇女恋爱、婚姻直到被离弃的故事的诗,可以知道这首诗出自风、雅、颂中的 ( )。 风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采用了( ) 的表现手法。 比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的意思是: “女孩啊,不要沉迷于和男人的爱情中”,春秋是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本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

6、,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粱传。,二、战国时期,人物: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屈原 作品(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作品(历史散文):左传国语 作品(诗歌):“楚辞”,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7、。,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城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一生著

8、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经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国公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作编为韩非子。,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后代,贵族。 屈原虽忠事爱国,但却屡遭排挤,两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9、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是中国最早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长于记言。,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

10、歌总集。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三、两汉时期,人物:司马迁、刘向、贾谊、班固 作品(历史散文):史记 战国策 汉书 作品(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 作品(政论文):过秦论,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史记又叫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11、,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 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 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整理了战国策和楚辞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分为12策,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

12、断代史。,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少得志。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之为“贾长沙”。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是中国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典型。 作品过秦论论积贮疏,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 汉乐府指由乐府机关所采制的民间诗歌。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

13、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也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这些诗产生于东汉末期。作者不一,姓名不详。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阅读乐府诗长歌行,完成12两小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晞:晒干焜:明亮的样子老大:年老。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2比、兴是汉乐府诗常用的艺术技巧,请找出长歌行诗中的比兴句,分析它们的作用。,1.目的是激励人们努力进取,莫让青春

14、年华付水流。(或希望人们珍惜时间)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兴”的手法,由欣欣向荣的园中葵引发诗意的联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是“比”,用春秋的更迭,草木的盛衰比喻人生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也是“比”的手法,以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能西归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使用比兴的手法,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读下面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回答问题:,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15、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请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这是一首文人借乐府形式写的诗。 B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C主人公在吃鱼的时候意外地从鱼腹中得到了丈夫的来信,这一情节极富传奇色彩。 D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2开头两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句是起兴的句子,领起下文,奠定全诗的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

16、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3“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枯桑”、“海水”尚且知“风”、知“寒”,物犹如此,那么作为一个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孤凄呢?抒发了女子心中的痛苦与思念。,4这首诗抒情主人公是征夫还是思妇?何以见得? 。,阅读古诗涉江采芙蓉,回答15题。,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