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央苏区史名词解释(部分)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64KB
约8页
文档ID:14259156
中央苏区史名词解释(部分)_第1页
1/8

名词解释1.(百度:中央苏区)1931 年 11 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PPT: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1933 年秋,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疆域总面积,约 8.4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 453 万,时称500 万2.(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 年 11 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

她是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1935 年 10 月转移至陕北,首都由瑞金迁至陕西延安12 月瓦窑堡会议后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 年 9 月 6 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此制实已终结1937 年 9 月 22日正式宣布取消 备注、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PPT167)中央苏区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的诞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全国性的国家政权机构,其版图疆域除直接辖有中央区外,还先后辖有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川陕、湘鄂西、湘鄂川黔、琼崖、广西右江、闽东、陕甘边、陕北等苏维埃区域此外,还有一些小块的红色区域总面积共约 40 余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 3000 万人4. 东 固 革 命 根 据 地 , 位 于 赣 中 南 , 以 吉 安 县 的 东 固 为 中 心 , 形 成 吉 安 、 吉水 、 永 丰 、 泰 和 、 兴 国 五 县 交 界 地 区 的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

不 少 读 者 可 能 对 此比 较 陌 生 , 建 国 后 20 多 年 里 也 没 有 东 固 革 命 根 据 地 这 一 正 式 说 法 但 毛 泽东 说 它 是 第 二 个 井 冈 山 , 陈 毅 称 它 为 “东 井 冈 ”, 当 地 的 老 百 姓 说 : “上有 井 冈 山 , 下 有 东 固 山 ”它 所 以 形 成 一 个 根 据 地 , 曾 山 在 一 篇 回 忆 文 章 里说 得 很 清 楚 : “以 东 固 来 说 , 地 位 处 于 永 丰 、 吉 水 、 兴 国 、 泰 和 几 县 的 边 区 ,有 大 山 , 地 形 非 常 好 ”此 外 , 他 还 着 重 认 为 东 固 山 的 农 会 基 础 好 , 万 安 暴动 失 败 后 许 多 共 产 党 员 来 到 这 里 , 在 此 播 下 了 革 命 的 火 种 5. 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 年前后,即自 1927 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而成为新军阀后,到 1930 年底这段历史时期,是握有军权的新旧军阀们以混战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剧烈动荡时期1929 年三四月间爆发了蒋介石同桂系军阀之间的战争毛泽东自 1929 年 3 月中旬开始,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同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东征闽西,把井冈山武装斗争的火种播种到福建。

1929 年 3 月 11 日红四军第一次挥师入闽,蒋桂战争爆发后,攻占了龙岩、永定,成立了两县革命政权红四军乘胜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地方赤卫队,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从而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6.长汀决策1929 年 3 月 20 日,毛泽东在福建省长汀县的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作出了不再返回井冈山,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建立新的割据区域的决定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指公元 1934 年秋至 1937 年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参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坚持在中国南方八省 15 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游击战争PPT: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组建了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项英、陈毅等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8. 中 共 苏 区 中 央 局 1930 年 9 月 , 党 的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后 , 中 共 中 央 为加 强 对 苏 维 埃 区 域 的 领 导 , 决 定 在 各 苏 区 分 别 设 立 中 央 一 级 的 代 表 机 关 ——中 央 局 和 中 央 分 局 。

1931 年 1 月 15 日 在 江 西 宁 都 小 布 成 立 了 中 共 苏 区 中央 局 , 这 是 全 国 苏 维 埃 区 域 党 的 最 高 领 导 机 构 , 中 共 苏 区 中 央 局 委 员 有 周恩 来 、 项 英 、 毛 泽 东 、 朱 德 、 任 弼 时 、 余 飞 、 曾 山 及 湘 赣 边 特 委 1 名 ( 名单 未 定 ) 、 共 青 团 中 央 1 人 ( 名 单 未 定 ) 后 增 加 王 稼 祥 、 顾 作 霖 、 邓 发等 , 周 恩 来 任 书 记 周 恩 来 未 到 达 苏 区 之 前 , 项 英 、 毛 泽 东 先 后 代 理 书 记 中 共 苏 区 中 央 局 成 立 之 初 , 机 构 不 完 善 , 人 员 也 不 能 到 位 , 一 直 随 红 军 总部 行 动 , 几 经 辗 转 于 1931 年 9 月 从 永 丰 龙 岗 迁 至 瑞 金 1933 年 , 中 共 临时 中 央 从 上 海 迁 至 瑞 金 后 , 与 中 共 苏 区 中 央 局 合 并 , 组 成 新 的 中 共 中 央 局 9. 寻 乌 调 查 ( PPT) 毛 泽 东 1930 年 5 月 所 作 的 江 西 省 寻 乌 县 的 农 村 经 济 调查 报 告 。

当 时 中 国 共 产 党 已 在 江 西 、 福 建 的 边 界 建 立 了 革 命 根 据 地 , 为 了 认清 中 国 农 村 和 小 城 市 的 经 济 状 况 , 开 展 土 地 革 命 , 巩 固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 毛泽 东 从 实 际 出 发 , 运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阶 级 分 析 方 法 , 作 了 这 个 调 查 《 寻 乌 调 查 》 ( PPT143) , 1930 年 5 月 6 日 , 毛 泽 东 率 领 前 委 机 关 从 会 昌到 了 寻 乌 县 城 , 花 20 多 天 时 间 , 在 寻 乌 城 作 了 一 次 全 面 深 入 的 城 市 社 会 调查 1931 年 l 月 上 旬 , 第 一 次 反 “围 剿 ”战 争 一 结 束 , 毛 泽 东 就 在 古 柏 的协 助 下 , 在 宁 都 县 小 布 的 龚 家 祠 , 将 寻 乌 调 查 的 笔 记 整 理 成 一 篇 8 万 余 字的 调 查 报 告 , 题 为 《 寻 乌 调 查 》 《 寻 乌 调 查 》 是 红 军 初 创 时 期 我 党 了 解和 认 识 我 国 南 方 中 小 城 市 的 百 科 全 书 , 也 是 毛 泽 东 早 年 撰 写 的 一 本 马 克 思 主义 社 会 学 的 重 要 著 作 。

只 是 限 于 当 时 的 条 件 , 这 个 调 查 报 告 直 到 1937 年10 月 才 与 毛 泽 东 的 其 他 8 个 农 村 调 查 一 起 结 集 , 在 陕 北 出 版 现 在 已 收 入《 毛 泽 东 文 集 》 第 一 卷 (《 兴 国 调 查 》 、 《 东 塘 调 查 》 、 《 木 口 村 调 查 》见 课 本 81 页 )10.反 罗 明 路 线 罗明路线指 1933 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认为,闽西根据地边缘地区条件困难,党的政策应不同于巩固地区当时党内“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这说成是“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因而发生了 反“罗明路线”事件 11. 富田事变,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军于 1930 年底在江西富田发动的一次兵变,也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变12.AB 团AB 团”是蒋介石、陈果夫于 1926 年 11 月底至 12 月间在南昌策划成立的一个以篡夺江西国民党省党部大权为目的、反人民的国民党右派组织主要创始人是段锡朋所谓“AB”,是英文 Anti-Bolshevik 的缩写,直译就是反布尔什维克故“AB 团”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布尔什维克的秘密政治集团。

它的骨干成员是:段锡朋、周利生、程天放、洪轨、巫启圣、曾华英、熊育锡、王礼锡、王冠英、罗时实等13.闽西肃“社会民主党” 在赣西南苏区整肃“AB 团”和“富田事变”发生后,闽西苏区进行了一场整肃“社会民主党”的运动1931 年初,闽西苏区新红十二军召开纪念国际共运领袖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列宁的大会李卜克内西、卢森堡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第二国际堕落为修正主义后,他们又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纪念大会上,当介绍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是第二国际领导人、社会民主党员时,有个叫吴拙哉的和几个缺乏国际共运知识的青年士兵,突然呼喊了“拥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万岁”的口号由此,闽西苏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整肃“社会民主党”运动中央苏区四大名刊(11\12\13\14)(ppt38 到 40 页)14.《 红 色 中 华 》 , 是 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革 命 根 据 地 创办 的 第 一 份 中 央 机 关 报 1931 年 12 月 11 日 在 江 西 瑞 金 创 刊 初 为 中 华 苏维 埃 共 和 国 临 时 中 央 政 府 机 关 报 。

自 第 50 期 起 , 改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 中 央 工农 民 主 政 府 、 中 华 全 国 总 工 会 和 中 国 共 产 主 义 青 年 团 合 办 的 中 央 机 关 报 铅 印 , 4 开 1 张 第 1~ 49 期 为 周 刊 , 第 50~ 147 期 为 3 日 刊 , 第 148 期以 后 为 双 日 刊 1937 年 1 月 29 日 , 改 名 为 《 新 中 华 报 》 1982 年 , 人 民出 版 社 影 印 出 版 了 《 红 色 中 华 》 , 合 订 本 二 册 15.《 斗 争 》 , 中 国 共 产 党 苏 区 中 央 局 机 关 刊 物 , 1933 年 2 月 4 日 在 江 西瑞 金 创 刊 , 中 央 机 关 和 红 军 撤 离 中 央 苏 区 前 夕 停 刊 (共 出 版 73 期 ), 中 国 工农 红 军 到 达 陕 北 后 , 1935 年 11 月 21 日 续 刊 毛 泽 东 在 《 斗 争 》 上 发 表《 长 冈 乡 调 查 》 和 《 才 溪 乡 调 查 》 两 篇 调 查 报 告 16.《红 星 报 》 , 是 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中 央 革 命 军 事 委 员 会 的 机 关 报 。

1931 年 12 月 11 日 在 江 西 瑞 金 创 刊 1933 年 夏 , 邓 小 平 被 调 到 红 军 总 政 治部 任 秘 书 长 , 不 久 便 担 任 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