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

上传人:Ron****an 文档编号:142589929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元明清)康俊平杨保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课程标准 康俊平 杨保红课程编号:RF0B07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是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重要的作家作品;介绍和评价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及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特征及其规律,熟悉和掌握古代文学重点作家及作品,从而构建起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具有丰厚的古代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

2、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本课程为 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承上启下,与先秦魏晋唐宋文学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完整体系。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教学以文学史为线索,重点讲授唐宋元明清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精选各个时段的代表作家

3、、代表作品,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贯穿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评析古代文学作品和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中小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做好只是储备和能力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挖掘阐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整体风貌, 2.要求识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3.要求

4、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把握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 4.了解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5.要求背诵名篇名句。(二)、能力目标 1.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要求借助语文注释、字词典等工具查阅古文字的音、形、义,形成自学能力,独立阅读文言文。 2.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通过教学示范、文例模仿能够写出文通字顺的赏析文章。 3.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懂得选题,引用资料,会写规范的学术论文。 4.文献检索能力。懂得运用书目、工具书等查阅资料。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6.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能力。 7.知识迁移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汲取中国古代优良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

5、文化素质。 2.培养知情、知美、知性的审美情操。 3.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储备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基础。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共54学时)第六编 元代文学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元代文学概述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对文学的影响第二章 元代散曲的鉴赏实践实践内容第一节 讨论重要作品的鉴赏第二节 讨论元代散曲的美学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要作品解读;讨论散曲的美学特征

6、第三章 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第一节 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成第二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第三节 元杂剧兴盛的表现及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元杂剧的体制、繁荣的表现及原因第四章 关汉卿杂剧的鉴赏实践第一节 讨论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第二节 讨论悲剧名作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三节 讨论喜剧救风尘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四节 讨论历史剧单刀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实践重点与难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的解读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窦娥冤第五章 西厢记的鉴赏实践第一节 阅读西厢记全剧第二节 讨论西厢记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与难点:西厢记的人物形象第六章 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家第一节

7、 白朴与马致远第二节 杨显之和康进之教学重点与难点:白朴、马致远杂剧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的解读第七章 元代后期其它杂剧作家第一节 郑光祖和倩女离魂第二节 其他后期杂剧作家教学重点与难点:倩女离魂的解读第八章 南戏第一节 南戏的概述及其体制第二节 四大南戏与高明的琵琶记教学重点与难点:代表作品的解读第七编 明代文学第一章 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念及分期第二节 社会特点与文学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把握明代文学的特征第二章 三国演义鉴赏实践实践内容第一节 讨论三国演义的性质第二节 讨论曹操形象教学重点三国演义的性质重点及难点是曹操形象解读第三章 水浒传教学内容第一节 成书、版本、作者第二节水浒传的

8、思想内容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女性群像论(1学时)教学重点及难点是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解读第四章西游记教学内容第一节 成书、版本、作者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解读教学重点及难点是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解读第五章金瓶梅的鉴赏实践教学内容第一节 讨论 西门庆的形象第二节 讨论 潘金莲的形象教学重点及难点是金瓶梅的人物形象解读第六章 “三言”、“两拍”与明代短篇小说教学内容第一节 “三言”“两拍”的思想内容第二节 “三言”“两拍”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文言小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言”“两拍”的思想内容第七章 明代戏曲教学内容第一节 明代杂剧第二节 明代传奇第

9、八章 汤显祖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牡丹亭的艺术成就第九章 明代诗文词曲教学内容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第二节 明代中期诗文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第四节 明代散曲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明代诗词文曲的创作情况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一章 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 清代历史与文学第二节 清代文学的特征与形态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把握清代文学的创作情况;第二章 清代戏曲教学内容第一节 戏曲 的发展第二节 李玉与清忠谱第三节 李渔与风筝误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清代戏曲的创作情况第三章 南洪北孔教学内容第一节 洪昇与长生殿第二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教学重

10、点和难点:作品的解读第四章 聊斋志异教学内容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其他短篇小说教学重点予难点:聊斋志异的解读第五章 儒林外史教学内容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教学重点与难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第六章红楼梦鉴赏实践实践内容第一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第二节红楼梦理想色彩第三节 两条线索:宝黛爱情与家庭兴衰教学重点与难点:由家庭兴衰和个人命运透视时代没落第七章 清代诗词文教学内容第一节 清代的诗第二节 清代的词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清代诗词文的创作情况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 学时分配表一序

11、号内 容理论课时实训课时总课时第六编元代文学5813第一章 概述 1第二章 元代散曲的鉴赏实践3第三章 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2第四章 关汉卿杂剧的鉴赏实践 3第五章 西厢记的鉴赏实践2第六章 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家1第七章 元代后期其它杂剧作家1第七编明代文学12618第一章概述1第二章三国演义鉴赏实践3第三章 水浒传教学内容3第四章西游记 3第五章金瓶梅的鉴赏实践3第六章“三言”、“两拍”1第七章明代戏曲1第八章汤显祖 2第九章明代诗文词曲1 第八编清代文学15623第一章概述2第二章清代戏曲2第三章 南洪北孔42第四章聊斋志异3第五章儒林外史3 第六章红楼梦鉴赏实践4第七章第七章 清代诗

12、词文1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1.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教学过程中,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多做示范,认真指导。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

13、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学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制定以下考核方式:(一) 课堂表现(讨论、朗诵、背诵等):占总成绩的10%(二) 小 论 文:要求每位学生完成2-3篇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三)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本课程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建议采用面向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材为:中国古代文学 郭兴良、周建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于非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信息技术应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