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580067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所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和诗歌天上的街市。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赞美人间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引人遐思。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培养其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适合快速阅读的练习,天上的街市想象奇特,意象新奇,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

2、可以适当向课外阅读延伸。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延伸,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并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旨在指导学生组建一个文学社团,创办一个文学社刊,引导学生为初中三年的文学阅读做好计划和准备。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19.皇帝的新装21.学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取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联想和想象,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朗读现代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4.背诵美句美篇,积累常见文言实词。5.在写作实践中大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

3、富,表达更生动。6.指导学生组建一个文学社团,创办一个文学社刊,引导学生为初中三年的文学阅读做好计划和准备。7.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阅读西游记。8.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其主要内容,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20.天上的街市121.女娲造人122.寓言四则2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1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2名著导读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3课外古诗词诵读1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9 皇帝的新装课题皇帝的新装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

4、,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3.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4.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领会作者讽刺皇帝的用意。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5、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略有改动。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文体知识童话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

6、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读准字音炫耀(xun) 称职(chn) 滑稽(j) 骇人听闻(hi)陛下(b) 头衔(xin) 爵士(ju) 愚蠢(y chn)赏赐(c) 随声附和(h) 妥当(tu) 御聘(y pn)勋章(xn) 钦差(qn)辨清字形炫(xun)炫耀 碌(l)忙碌 衔(xin)头衔 袍(po)袍子眩(xun)眩晕 禄(l)俸禄 街(ji)街道 胞(bo)细胞 衙(y)衙门 抱(bo)拥抱 衍(yn)繁衍 苞(bo)花苞理解词语滑稽:(

7、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炫耀:显示,夸耀。妥当:稳妥适当。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呈报:报告(上级)。陛下:对君主的尊称。精致:精巧细致。御聘:皇帝请的(人)。 爵士:欧洲某些君主国中最低的封号,不能世袭,不在贵族之列。华盖: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的伞形遮蔽物。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新课导入 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想起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小学时,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今天,老

8、师介绍安徒生笔下的一位皇帝给大家认识。这位皇帝酷爱新衣服,这不,他又在换衣服了,这一次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衣服哟,那就是“皇帝的新装”。新课展开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引子:皇帝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24)开端:骗子诱皇帝上钩,织新装。 第三部分(523)发展:写皇帝和群臣“看”布料。第四部分(2433)高潮:写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第五部分(3437)结局:一个小孩子揭穿新装的骗局。2.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情?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爱(引子)织(开端)看、穿(发展)游行(高潮、结局)【品味亮点词语】1.第段中哪些词语

9、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 作者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总”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2.皇帝为什么又派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这位官员是否真的“诚实”?一方面,皇帝想借这个机会考验大臣,看他们是否称职;另一方面,皇帝对这种布料虽然起初有点怀疑,但现在逐渐开始相信了。而就是这个“诚实”的大臣,在皇帝面前扯了大谎,于是这“诚实”也有了嘲讽的意味。3.第 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快乐”都有什么含义? 皇帝为能穿上这美丽、精致的“新衣”举行游行大典而快乐,为能鉴别出臣民是否称职、愚蠢而快乐;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保住了

10、自己的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有机会向皇帝献媚而快乐;而骗子因既赚足了钱,又得到了荣誉,感到快乐。【感悟精彩句子】1.第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把愚蠢无知的皇帝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自作聪明的皇帝真以为世上有如此神奇的新装。“马上”表现了他迫不及待的心情。2.第段和第段中老大臣的心理描写有何作用?老大臣为什么要撒谎?这两段心理描写突出了老大臣的自欺欺人,虚伪透顶。老大臣撒谎是因为他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3.第 段又一次略提百姓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是骗局的扩展,强调“美丽的布料”受到重视,为游行大

11、典的盛况埋下伏笔,同时也加深了文章的讽刺意味。4.“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是反语。这些自以为“高贵”的骑士,实际上是虚伪、愚蠢的人。作者故意用“高贵”来修饰骑士,表达了对他们的讽刺。5.“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可以时时暴露各色人物的虚伪嘴脸,提醒读者:这是一件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6.“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这句话写出了皇帝怎样的丑态? 这句描写了皇帝穿“新衣”时的丑态。“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这些动作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他自欺欺人的心理,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7.“有一个小孩

12、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不可以。这句话说明老百姓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是自己的判断,借小孩子之口,既可以表明自己的怀疑,又可以让自己的名声得到保护。【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 皇帝为什么一听骗子对新装的介绍就马上心动了?因为这衣服不仅漂亮,而且还是一件法宝,它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旦有了这件新装,就可以帮助自己检验他的臣民,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2.皇帝对这件美丽而神奇的新装已是垂涎欲滴了,总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请找出能反映皇帝当时心理活动的有关词语,说说这些

13、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无须害怕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 说明: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又深化了中心思想。3.这场骗局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孩子总是单纯天真,不会说谎且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会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用这天真的声音来揭穿新装的底细,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4.皇帝知道真相后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游行”? 这是对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他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5.

14、你对皇帝知道真相后还要继续游行的这种行为是怎么看的? 明知道错误还坚持不改,那就是错上加错。坚持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愚蠢的行为。【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出丑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狡诈和愚蠢的本质,以此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写作方法运用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从整体构思上说,骗子骗局的设计,皇帝及大臣官员乃至百姓的上当受骗,最后演出了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体现了极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从局部看,也是如此。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说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