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2578195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二章D教学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及结构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长趋势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及结构,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和特点 1、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2、财政支出的特点 公共性: 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提供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非营利性: 财政支出不是为了营利,但非营利性不意味着财政支出可以不讲效益,(1)购买性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政府投资所需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

2、支出的特点:1)有偿性 2)对经济的影响的直接性: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政府安排购买性支出,主要执行资源配置职能。,(2)转移性支出 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 特点:1)无偿性。 2)对经济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对财力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但对社会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却是间接的;政府安排转移性支出,主要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将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研究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第一,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若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则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也就较大些;若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

3、则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第二,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而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2、按政府职能分类 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在财政支出管理上最常采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我国依据政府职能的不同方面,将财政支出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这种分类方法,能揭示一国政府执行了怎样的职能,以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情况。,3、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

4、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这种分类与政府预算科目相一致,为编制政府预算提供依据),三、财政支出的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预算安排不同种类的支出的构成情况。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形成了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而不同的支出结构对财政运行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1、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政府在不同阶段职能重点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会呈现出这样一些有规律性的趋势: (1)经济建设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社会服务支出比重逐步上升;

5、(2)在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将从较高的水平逐步下降,该比重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时最大,到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在社会服务支出内部,转移支付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类 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其中: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其中:公债支出,补助金,45.2,34.9,10.3,61.5,50.1,11.4,41.0,5.6,35.4,22.5,5.5,17.0,其他,13.8,16.0,合计,100.0,100.0,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按职能分类法,建

6、国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如下表所示:,建国以来我们各个时期财政支出结构 %,建国以来我们各个时期财政支出结构 %,从表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呈如下发展变化趋势: 1)经济建设支出是最大的支出项目,长期趋势来看其比重逐步下降。 2)社会文教支出比重逐步上升。 3)国防支出明显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变化较大。 4)行政管理支出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大幅度的上升。,(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1)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供给的范围不规范; 财政支出供给比例不合理;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比重不协调。,2)优化思路: 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应重点用于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非竞争行业;

7、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调整和优化文教科卫支出结构;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和衡量指标 1、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 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总额。有广义和侠义之分:侠义的财政规模是指政府预算中的公共支出的规模;广义的财政规模是指政府安排的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2、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常见的衡量指标有两个: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是直接用货币量来表示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要说明的是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运用绝对量指

8、标测量财政支出规模,可以比较直观、具体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对量指标是用财政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运用相对量指标,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1、从各国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看,无论是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各国财政支出规模普遍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年度,法国,德国,日本,瑞典,英国,美国,1880 15 10 11 6 10 8 1929

9、 19 31 19 8 24 10 1960 35 32 18 31 32 28 1985 52 47 33 65 48 37 1991 53 49 67 53 43 1996 57 57 71 54 42,一些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年度 印度 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巴西 新加坡,1979 13.9 22.2 18.6 11.7 17.4 18.6 1984 15.2 27.6 19.7 9.8 20.3 26.3 1987 18.0 30.0 22.3 15.3 29.5 34.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978-2002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年份 财政

10、支出(亿元)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 1122.1 31.0 1982 1230.0 23.2 1986 2204.9 21.6 1990 3083.6 16.0 1994 5792.6 12.4 1996 7937.6 11.7 1998 10798.2 13.8 2002 22053.15 21.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直到1996年才停止。此后,财政支出规模开始上升。,三、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 (一)有关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 1、瓦格纳定律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德国经济学

11、家阿道夫瓦格纳在对19 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进行考察后,提出了被称为“瓦格纳定律”的研究成果: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 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与市场的当事人之间 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法律,这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 所谓经济因素 是指工业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也需要政府进行

12、管理与调节工作。 此外,他还认为,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用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 的增长。,2、皮考克和怀斯曼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英国财政学家皮考克和怀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 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 他们假定:政府喜欢多支出,但公民不愿意多交税,所以,当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密切注意公民关于赋税承受能力的反映。在正常条件下,随经济发展,即使税率不变,税收也会增加,这样,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13、外在因素 一旦发生非常事件,政府必然要提高税率,公共支出增加,而公众也能接受。而危急时期过后,公共支出则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正是因为上述两方面原因相互交替的作用,使得财政支出规模呈梯度渐进增长。,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占较大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中期阶段,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作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同时也加强政府的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

14、施支出转向诸如教育、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等支出,且增加速度其他方面,也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 它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状态(人口和人口年龄结构)、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此外,各种微观因素也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影响。,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和特殊性 1、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 经济学上所讲的效益通常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得

15、对比关系,是人们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有用的劳动成果的要求。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财政支出的数量与其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支出数量实现尽可能多的政府职能的要求。,2、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计算“所费”与“所得”时,只需计算发生在该经济活动本身的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而政府除了计算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外,还要计算间接的和无形的“所费”与“所得”。,水利发电工程的成本和效益分析,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直接的,间接的,水利发电,效益,成本,航行、灌溉、防洪、旅游,水库风景美化(对居民、旅游者),风景美化(对非居民或旅游者),建设设备、维修,淹没土地破坏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环境,高压线影响电视清晰度,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一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能获得利润,就是可以选择的目标;而政府则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表现形式单一即只需采用货币计算的价值形式;而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益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除价值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如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