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75168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8月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孟盈,前言,在我们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管道进行管理,它们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常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它们被称为“ 生命的管道 ”。 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职,从真正意义上来提高护理务服内涵。,管道的分类,1、供给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如给氧管、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2、排出性管道 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

2、出尿液,消除代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定,计算液体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例: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有意义。 4、综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等。例: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3、。护理对策.,各种管道的护理,原则,标识,评估,评估,原则, 类导管:红色,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等,类导管:黄色,中心静脉置管、腹腔引 流管、切口引流管、鼻肠管、造瘘管,类导管:胃管、导尿管、吸氧管、 输液管。,标识,观察和记录,(1)保持通畅,管道是否脱落、 (2)标识是否分明 (3)准确留置,引流物的量、色、质、性状 (4)固定牢靠,严密检查各引流管各衔接处,以免漏 气及脱出以及有无液体外溢 (5) 保持清洁 (6)局部皮肤的变化 (7)病人有无不适,常见异常的应对措施,供给性管道,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深静脉置管 由于它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

4、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深静脉置管 由于它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CVP,1 固定与消毒 2 预防气栓 3 管路的护理 4 封管护理,PICC,PICC的维护 1、日常维护及使用 2、每七天的护理,排除性管道,引流的目的 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 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蓄积

5、,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 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 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 引流的原理 吸附作用 导流作用 虹吸作用 消化道的蠕动作用 引流的基本原则 通畅、彻底、低组织损伤、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确定病原菌,胸腔闭式引流管维护 1、目的: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出。 2、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

6、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1、保持管道的密闭 2、严格无菌操作, 3、保持引流管通畅 4、观察和记录 5、拔管,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通过缝线固定于皮肤,均接无菌引流袋,每根引流管均应注明放置部位。 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应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病床两侧既要保证引流管无扭曲和受压,又不可过度牵拉引流管;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或更换体

7、 位前,应先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患者下床活动前,应先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患者 的衣裤上面。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 每隔 1 2小时挤压 1次。挤压时左手固定近端( 引流管靠近腹壁戳孔的一侧 ) ,防止因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和管道拔出,右手向远端用力牵拉并挤压引流管,反复挤压数次。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取半坐卧位,这样不但使患者舒适,而且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充分引流和使胸廓活动更为充分。从而尽可能的预防肺部感染、膈下积液和腹腔积液诱发感染。促进肺功能及早恢复。 严格无菌操作:腹腔引流袋一般每日应该更换 1次更换

8、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首先,应夹闭引流管,将引流袋与引流管分离;然后,用棉签消毒引流管内、外口,消毒时遵循由内向外的原则;最后,连接无 菌引流袋 ,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护士应密切观察腹壁戳孔处有无渗血、渗液、 脓性分泌物 以及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导尿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分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

9、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4、防止逆行感染 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25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周更换1-2次连接管及集尿袋。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

10、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5、根据病情拔管 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而定,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监测性管道,是指放置在体内的监护站,监测病情

11、变化的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等。 例如:上腔静脉导管不仅可快速补充液体,还可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和调节输液滴速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等。 胃管有三重作用: 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胃管的护理 1.1胃管妥善固定 1.2保持负压引流袋的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袋在负压状态,及时倾倒引流液,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袋。 1.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正常引流液为清亮或草绿色,若引出鲜红色或咖啡色液体,提示有出血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1.4胃管留置期间,协助患者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1.5胃肠减压期间注意事项。严格禁食、禁水,按医嘱须口服药物时,如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人,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人后夹管印而n,以免药物吸出。 1.6胃管留置时间长,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切不可擅自拔除;一般术后5一7日,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拔除。硅胶管一般每月更换,橡胶管一般每周更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