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73835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差异比较,为什么要进行中西比较?,音乐体系,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哲学根源,各种不同导致 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结构形态 存在较大差异,一、节奏和节拍,西:等分时值,中:散板,规整节拍, 易于计算、合作, 规律性强,打破规则,打破机械,流动感强, 气韵连贯,自由空灵,收放自如,二、调式与调性,西:建立在“调性”变化,大小调,强调“调式音高”的作用, “转调”是其非常重要的音乐发展手段,中:建立在“调式”变化,五声调式,同样音之间顺序与主次的变化, 缺少“动能”、“紧张度”,三、和声与复调,西:狭义的“和声”功能和声,注重音和音的纵横关系,音响科学+审美听觉经验, 西方音乐生

2、命力与存在价值体现,中:广义的“和声”多个高度的音同时发声,单声结构,缺乏功能性,自然的多声结合, 陪衬,没有紧张度,无须解决,二泉映月合唱版,复调,西:各自独立的声部同时进行,建立在“和声”功能之上,音和音的追赶 音乐展开的生命线,中:支声复调(有主有次),单声部,线性思维,细微的加花变化,彩云追月合奏版,四、曲式结构,西:奏鸣曲式,音乐发展逻辑,原则:对比统一, 戏剧性、哲理性,(回旋曲、变奏曲),中:多段连缀体结构,散体、线性,不是靠逻辑,自然的发展变化,过程,十面埋伏之十三段曲名,五、表现观念,西:无标题音乐 绝对音乐和纯音乐体裁,独立的艺术,中:文学性标题 题解,文字标示,自娱性质,

3、修身养性,非纯音乐,六:审美形态,西:立体思维 建立在科学、逻辑、方法之上,中:线性思维 理论发达,但实践不需要,以旋律表现为主,中:重情、重心 弹拨乐的特色,音与音之间的想象空间,经验科学(人的自然之情多于科学的总结),直观逻辑(凭直观构成音乐而不是音乐的逻辑思维),目的方法(追求达到人文的目的重于对方法的探索),七:文化精神,儒家的审美理想 美和善的统一礼乐(将伦理规范和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审乐以知政” “周代乐制” “近代革命歌曲” “当代主旋律红歌”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缺乏独立性象征、隐喻,如琴曲,道家的审美观念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音乐观,1、广泛的自然题材90%,2、独白自娱的超越之情,无须刻意,“道”的含义:辩证思想无所及而无所不及,无为而无所不为,对音乐的审美理想“大音希声”,注:魏晋玄学家王弼老子注 “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 故有声音非大音也;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总结,中国传统音乐:儒道合一的传统人文精神 强调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的艺术,西方古典音乐: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建构音乐 强调音乐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规则方法性,需要比较:差异明显,各有所长,无需比较:文化背景不同,不存在先进与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