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73031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礼仪第一章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仪,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平的尺度。,一、我国礼仪的起源 中国原始的民族礼仪,是在先民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原始的巫术仪式祭祀,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礼仪行为。 在不断重复的祭祀过程中,祭祀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逐渐完善和固定下来,礼仪也就应运而生了。,二、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早在25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葬礼上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尧、舜时代已具国家雏形。夏、商、周三代时,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经相当完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多年间,儒家传统礼仪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30

2、00多年商王武丁的妻子,同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女将军。在她的墓中,可以看到成组的青铜器、已胶结在一起的大量货贝以及殉人的骨骸。,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达875千克,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鼎内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因而得名。据考证,“司”是祭祀之意,“母”是“母亲”之意,“戊”则是这位王后母亲的庙号。司母戊鼎是殷商时期一件典型的祭祀用具。,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为天坛,一直是明清两代皇家专用的祭天神殿。,“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彻底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礼仪革命,抛弃了封建主义旧礼教中的糟粕,继承和发

3、扬了以对人尊重为处世原则,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礼仪的精髓,使中华礼仪开始走上新生的道路。 现代礼仪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代生活为基础,剔除封建糟粕,表现出新的社会关系和时代风貌。,礼仪与社会制度、公民素质、道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礼仪以它不同的内涵和形式,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使社会保持合理秩序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礼仪将会更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言行,使其向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方向发展。,三、礼仪的含义 历史上,礼指的是敬神和为敬神而举行的各种仪式。仪指的是礼的仪式、仪节。仪由礼而生,又要合乎礼的规范。 现在我们说的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

4、中,关于对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的表现形式: 礼仪规范表现在礼貌、礼节、仪式等方面。 礼貌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时,表示尊敬和友好的言谈和行为。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表示尊重、祝颂、问候、致 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规定形式和程序的规范活动。,“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四、礼仪的原则 (一)敬人的原则 (二)自律的原则 (三)适度的原则,藏族敬酒敬茶的习俗,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的习俗,五、礼仪的作用 (一)礼仪是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二)礼仪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 (三)礼仪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四)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 (五)礼仪是当今社会国际交往的需要,六、学习礼仪的方法 (一)博学 (二)善思 (三)躬行,活动练习,活动情境: 下课了,一个同学从座位上起来慌忙外出,不小心将旁边桌子上同学的水杯碰掉地上,打碎了。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处理自己做错的事情,明白怎样才能平息矛盾,征得对方谅解。,活动要求: (1)随机抽出一个小组,让两位同学表演水杯掉地后如何向对方交代。 (2)有其他同学评价两位同学处理此事的方法及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