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2562199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中药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中药讲义教材(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中医学教研室:毛庆菊,一、解表药,一.概念: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解表药主要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化解,从而解除表证。 二.作用和适用范围 1.发汗解表改善或消除表证 2.部分兼宣肺止咳平喘作用治疗表邪犯肺、肺失宣降之咳喘 3.部分兼透疹作用治疗麻疹、风疹初期,疹出不畅 4.部分兼利尿消肿作用治疗水肿兼表证 5.部分兼祛风胜湿止痛作用治疗风湿痹证 6.部分兼消疮肿作用治疗疮疡初起兼表证,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已有阴津损伤者,虽有表证,当慎用,或配合调补气血,养阴生津药 3.因时因地而异 4.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

2、膀胱经; 功效 1、辛温解表 2、宣肺平喘 3、利水消肿,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发汗力较强,尤宜于风寒表实证 。 2.用于咳喘实证。尤宜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 。 3.用于水肿,或水肿兼有表证者。 4.用于风寒湿痹证,以及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胜 炙用:辛散之性缓,偏于平喘止咳。 使用注意 1.体虚多汗,肾虚喘息不宜用。 2.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不宜用。,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肺、脾; 【功效】 1、辛温解表 2、除湿止痛 3、祛风止痉 4、透疹止痒,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皆可用之,发汗力弱,既散风寒,又疏风热。

3、 2、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祛风之力较优,为治风通药。 3、风疹瘙痒,破伤风,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柴胡,性能功效 1、疏散风热 2、和解表里 3、疏肝解郁 4、升阳举陷,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临床应用 1.和解退热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和解退热; 外感发热。本品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疟疾寒热。前人有“疟不离少阳”之说 2.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证 3.升提阳气而举陷气虚下陷证,菊花,处方用名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 黄菊花(杭菊花); 野菊花(苦薏),性能功效 1、疏散风热, 2、平肝明目, 3、解毒疗疮。 因品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 偏长

4、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 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 偏长解毒疗疮野菊花(偏于苦味) 应用要点 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 4.解毒治疔疮肿毒;,二、祛风湿药,一.概念:凡能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的药物。 祛风湿药主要能解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邪气。 二.作用和适用范围 1、主要作用:祛风、除湿;部分药物兼有散寒、通络、止痛、补肝肾、壮筋骨; 2、适用范围: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筋脉拘急等证; 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祛风湿药,大都辛散、温燥,能耗阴伤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必要时配伍补阴养血药同

5、用;,独活,功效 1、祛风除湿 2、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1、治疗风寒湿痹证其性下行,对腰以下痹痛尤宜; 2、治疗外感风寒湿之头痛等表证;,秦艽,功效 1、祛风除湿 2、清热除蒸 3、清利湿热 临床应用 1、治疗湿热黄疸、湿疹; 2、治疗阴虚内热证; 3、治疗风湿热痹证善走四肢,祛风湿而治痹,舒经络以止痛,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风药中的润剂),三、祛湿剂,一.概念: 凡具有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强健脾胃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二.分类 1.化湿燥湿药: 性味:多属气味辛温芳香;多入脾胃经; 功效:以辛散温通,芳香能化脾胃湿浊。 主治:主要适用于湿犯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呕恶

6、泄泻等病证。 2、利水渗湿药: 性味:多属甘淡、性偏于寒;多入脾、肾、肺、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通利小便。 主治:适用于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病证;,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祛湿剂大多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 3.利水渗湿剂能伤阴,阴虚病人慎用; 不宜久服,以免伤阴;,藿香,功效 1、化湿解暑 2、和中止呕 3、辛温解表,临床应用 1、治疗暑湿病、湿温病夏季伤暑所致头昏胸闷、恶心欲呕;暑多挟湿,本品能解暑湿,为暑令常用之药。 2、治疗湿阻中焦所致脘痞食少、恶心呕吐和中止呕作用强,最适宜脾胃湿浊所致之呕吐; 3、治疗夏季外感风寒证挟湿滞者解表行滞化浊; 用法用量 煎服,31

7、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 叶偏于发汗;梗偏于和中;鲜品消暑化湿辟浊力强;,茯苓,功效 1、利水渗湿 2、补中健脾 3、宁心安神,茯苓皮,临床应用 1、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病症性味甘淡,甘能和中,淡能渗湿; 2、治疗脾虚湿困、水饮不化之食少便溏、痰饮; 3、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用茯苓;,茵陈,功效 1、利湿退黄 2、除湿止痒,临床应用 1、治疗湿热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 配合附子、干姜等温性药还可以治疗阴黄证; 2、治疗湿热内藴所致风疹隐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致3060g;不宜久煎; 民间有“三月茵陈四

8、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四、清热药,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之。 二.性能特点: 性皆寒凉,味多苦,具清泄之功,多主沉降。 归经则多依所清脏腑及气血不同而异,如清气分热药多入肺胃;清热凉血药多入心肝;清虚热药则多入肝肾。,三.作用及适用范围: 分别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作用。 1.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 2.脏腑火热证 3.各种血热证 4.多种湿热证 5.各种热毒证 6.虚热证,四.分类: 1. 清热泻火药 2. 清热燥湿药 3. 清热凉血药 4. 清热解毒药 5. 清虚热药,五使用注意 1.细心辨析热邪性质、部位,以及有无兼证,以便选择用药,

9、并作必要的配伍。 2.性皆寒凉而多味苦,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忌用。 4.中病即止,不可过用,1、清热泻火药,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适应证: (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气分实热证。 (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石 膏,性能功效 1、清热泻火 2、除烦止渴 3、生肌收敛 生用: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煅后: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供外用),临床应用 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 2.肺热咳喘,痰黄稠。 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 4

10、.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先煎;清热泻火生用,敛疮止血煅用;,栀子,性能功效 苦寒清降,善导心、肺、胃、三焦之热及肝胆湿热之邪由小便而解。 入气分能泻火除烦,入血分能凉血解毒,具有气血双清的特点。,临床应用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 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夏 枯 草,性能功效 清泄肝胆之火而散郁结,是治肝热痰火郁结之要药。,临床应用 (1)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尤善治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 (2)痰火郁结瘰疬,瘿瘤。 本品久服对胃有刺激,以蜜膏

11、为佳。,2、清热燥湿药,苦寒性燥 除清热燥湿外,还多具有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湿热证、实火证及热毒证。,黄芩,处方用名 淡黄芩: 枯芩(片芩):功偏清泻肺火 条芩(子芩):功偏清泻大肠湿热。 炒黄芩: 偏清热安胎 黄芩炭: 多用于止血,黄 连,处方用名 川连,黄柏,处方用名 关黄柏; 川黄柏 盐水炒黄柏,黄芩 黄连 黄柏,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各种湿热证、实火证、热毒证, 常相须为用。 差异: 黄芩 善清上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清泻肺热,肺热咳嗽,痰黄稠多用。 黄连 善清中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泻心胃之火,为治疗心热烦扰不寐,胃火呕吐、消谷及湿热泻痢之要药。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实火,为治疗下

12、焦湿热诸证所常用。,不同点: 黄芩 清热安胎, 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黄柏 善退虚热, 治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为实热、虚热两清之品。 前人有“黄芩治上焦, 黄连治中焦, 黄柏治下焦”之说 。,龙胆草,临床应用 1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黄疸、尿赤、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等。 2肝经热盛生风高热、惊厥、抽搐。,3、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清热之中长于解毒而适用于各种热毒证, 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相应的配伍 热毒深入血分配伍清热凉血药 夹有湿邪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 正气不足配伍补益药,金银花,功效 1、清热解毒 2、疏散风热 3、凉血止血 处方用名 金银花,双花,二

13、花,忍冬花。,临床应用 1疮痈疔肿,肠痈肺痈; 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3温热病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或热入营血,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 4热毒血痢 5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用量用法 1020克,通常生用。解表轻用,解毒宜重用。 忍冬藤(银花藤) 解毒作用不及花 祛风湿通经络,既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又治风湿皮肤瘙痒。,连翘,性能功效 1、清热解毒 2、消痈散结 3、疏风散热 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临床应用 1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以及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3痈肿疮毒

14、,瘰疬结核。 金银花偏于解毒,连翘偏于散结;,蒲公英 野菊花,相同点:均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常用药,治疗痈肿疔毒,乳痈肠痈,目赤肿痛。,不同点: 蒲公英 散结力胜,为治乳痈良药。又能清热利湿通淋,治湿热黄疸,淋证。 野菊花 兼泻火利咽止痛,可治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证。内服外洗治皮肤瘙痒,湿疹。,大青叶 板蓝根,相同点: 清热解毒凉血,治温热病气分热盛或气血两燔,高热斑疹,丹毒痈肿,咽喉肿痛,痄腮。,不同点: 大青叶 苦咸而大寒,入心胃经,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而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轻扬入肺又兼清散,能表里及气血两清 温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 心胃火盛上攻,喉痹口疮; 外感风热或温

15、病初起热邪较重者。 板蓝根 以解头面部与局部热毒而利咽散结见长 外感风温时毒,高热头痛,大头瘟毒,痄腮。 咽喉肿痛,烂喉丹痧。,鱼腥草(蕺菜),鱼腥草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力强, 是治疗肺痈的要药, 又兼利尿通淋,用治湿热淋证。,白头翁 马齿苋,共同点:皆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泻痢。,不同点: 白头翁 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马齿苋、又能凉血止血,治崩漏,便血,尿血等。,4、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多归心、肝血分。 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 适用于热入营分或血分之证 热入营血,必然耗伤阴液,本类药物多清热而不伤阴,有的药兼滋阴作用。,生地黄 玄

16、参,共同点:清润兼以滋补,以凉血及滋阴为主,用于热入营血,及阴虚发热,津伤口渴,肠燥便秘诸症。,不同点: 生地 质润多汁,滋阴凉血之力较优,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两种。鲜品苦重于甘,性大寒,清热凉血生津之力较大,温病热入营血之证较宜。干品甘重于苦,养阴及清虚热作用较好,尤宜于热病后期,阴液已伤及虚热证。 玄参 解毒散结,治喉痹(热毒壅盛或阴虚火旺者皆宜)、痈疽、瘰疬等为生地所不能。,牡丹皮 赤芍,共同点: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及血瘀闭经,跌仆损伤等。,不同点: 丹皮 清热凉血之力较优。兼辛味,善于清 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多用治温 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 退无汗之证。 赤芍 散瘀止痛之功较强。清泻肝火,治 目赤翳障。,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多无苦燥伤阴之弊。 适应证: 1.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2.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青蒿,既清虚热,除骨蒸,又为截疟要药。鲜品大量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