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2562087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358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8页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8页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8页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8页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教学教案(3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马臻 2016-05-13,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内容提要,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二、常见乙类传染病,三、常见丙类传染病,四、小 结,2016-05-13,内容提要,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二、常见乙类传染病,三、常见丙类传染病,四、小 结,2016-05-13,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病,(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2016-05-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强制管理的烈

2、性传染病 城镇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2016-05-13,(三)传染病的分类及疫情报告,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城镇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三)传染病的分类及疫情报告,2016-05-1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 24h内上报,(三)传染病的分类及疫情报告,2016-05-13,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传染病的特点,。,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点,受社

4、会 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2016-05-1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2,3,1,传染性,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后免疫,内容提要,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二、常见乙类传染病,三、常见丙类传染病,四、小 结,2016-05-13,二、常见乙类传染病,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结核病 第三节 梅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2016-05-13,第五节 艾滋病 第六节 麻疹 第七节 布鲁菌病 第八节 炭疽,患者,男,40岁,反复乏力、食欲不振2年,加重1周。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输注血液及血制品史。其母亲为乙肝患者。查体:神志清楚,精

5、神尚可,慢性肝病面容,巩膜无明显黄染,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腹平软,肝脏肋下及剑突下未触及,脾脏肋下2厘米可触及,质地中等,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350u/L, AST :230u/L, TBIL:22mol/L, DBIL:10mol/L。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粗糙。 问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因)。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

6、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2016-05-13,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2016-05-13,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2016-05-13,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无症状感染常见,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严重者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7、,肝炎的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2016-05-13,五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2016-05-13,各型肝炎潜伏期,潜伏期,(一)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甲、戊型多见,总病程24个月 黄疸前期(平均57d):发热、疲乏、食欲下降、恶心、

8、厌油、尿色加深,转氨酶水平升高。 黄疸期(26周):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浓茶样尿,转氨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升高。 恢复期(12月):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复常。,皮肤黄染,巩膜黄染,浓茶样尿,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较缓,无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 可发生于5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任何一种。 由于无黄疸而不易被发现,而发生率则高于黄疸型,成为更重要的传染源。,各型急性肝炎特点,甲、戊型常有发热,戊型易淤胆。晚期妊娠妇女、老年患者感染戊肝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乙型部分有血清病样症状,成人感染大部分完全恢复。 丙型病情轻,表现隐匿,多为无黄疸型。 丁型表现为混合感

9、染 、重叠感染,双峰型ALT升高,加重病情。 甲、戊型不转为慢性,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约10%转慢性,丙型超过50%,丁型约70%转为慢性。,(二)慢性肝炎,常见于乙、丙、丁型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 病情轻,可有疲乏、纳差、厌油、肝区不适、肝肿大、压痛、轻度脾肿大。 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慢性肝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二)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 具有早期肝硬化的肝活检病理改变与临床上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肝掌,(三)重型肝炎(肝衰竭),占0.2%0.5%,病死率高。 病因及诱因复杂: 重叠感染、妊娠、HB

10、V前C区突变、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三)重型肝炎(肝衰竭),表现一系列肝衰竭症候群: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TA40; 黄疸进行性加深,TB上升 17.1mol/(Ld); 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征等; 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胆酶分离,血氨升高。,【肝性脑病的分期】,临床上按神经精神症状的轻重把肝性脑病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微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出欣快、反应迟钝、睡眠节律的变化。 二期(昏迷前期):一期症状加重,可出现:行为异常、嗜睡、精神错乱.经常出现扑翼样震

11、颤等. 三期(昏睡期):有明显的精神错乱、昏睡、肌张力等症状. 四期(昏迷期):神志丧失,不能唤醒,没有扑翼样震颤等.,(四)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症状轻。 慢性淤胆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有梗阻性黄疸临床表现:巩膜、皮肤黄染,消化道症状较轻,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 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GT或GGT,ALP或AKP,TBA,CHO等升高。ALT,AST升高不明显,PT无明显延长,PTA60。 应与肝外梗阻性黄疸鉴别。,(五)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两型 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

12、活动的表现,常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 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两型,代偿性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属Child-Pugh A级 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 可有门脉高压症,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两型,失代偿性肝硬化 中晚期肝硬化,属Child-Pugh B、C级 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胆红素35mol/L,PTA60% 有腹水、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56分 B级:79分 C级:10分(包括10分),瘀斑(手),瘀点(腹

13、部),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六)特殊人群的肝炎,小儿病毒性肝炎 多为隐性感染。 急性肝炎以甲肝多见,有表现者多为黄疸型,消化道、呼吸道症状明显,早期易误诊。 感染HBV后易成为HBsAg携带者。 小儿慢性肝炎以乙型和丙型多见,病情大多较轻。,老年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以戊型肝炎较多见。 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淤胆型较多见,合并症较多。 重型肝炎比例高,病死率较高。,妊娠合并肝炎 病情较重,尤其以妊娠后期为严重。 消化道症状较明显,产后大出血多见。 较易发展为肝衰竭,病死率较高,对胎儿有影响(早产、死胎、畸形)。 妊娠合并戊肝时病死率可高达30%以上。,第一节 病

14、毒性肝炎,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2016-05-13,(一)流行病学资料,食物或水型流行暴发,儿童发病多见,以及秋、冬季节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中年以上的急性肝炎患者,应考虑戊型肝炎的可能。 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及有与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携带者密切接触史,有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对有输血制品病史的患者,应考虑丙型肝炎的可能。,(二)临床诊断,急性肝炎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血清ALT显著升高,而无过去肝炎病史者应首先考虑甲型或戊型肝炎的诊断。 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 病程

15、不超过6个月。,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分为轻、中、重三度。,B超检查结果可供慢性肝炎诊断的参考 轻度: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 中度: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 重度: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

16、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重型肝炎(肝衰竭):主要有肝衰竭症候群表现。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恶化,2周内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为急性肝衰竭; 15天至26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性肝衰竭。,淤胆型肝炎 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肝炎肝纤维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B超检查结果可供参考。 肝炎肝硬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 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 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三)病原学诊断,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