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558256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自然之道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

2、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

3、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

4、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

5、迪。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五)板书设计自然之道焦急震惊懊悔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发出悲叹教学反思:1、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教学纬线:以绿

6、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2、教学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3、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么变化的设计理念:黄河是怎样变

7、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理解造

8、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教具准备: 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 唐太宗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

9、变化的)二、自读质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三、探究交流(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板书: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河沙(二)全班交流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A:(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 明)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

10、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 (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师:美吗?(美)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

11、变化?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师:不到两千年

12、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

13、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 社会)。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

14、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这么多方法 “数管齐下” “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

15、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板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