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14255240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 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 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 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 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 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 在人类早期是作

2、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 辗 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 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 虔诚地相信, 只要登上它, 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 象,因而滋生了 “万物皆有灵 ”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 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 “ 山”从“宗”,说明 “崇拜 ”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

3、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 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 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 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 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 所谓“ 登高避祸 ”要早二百多年。 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 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 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 ”相重,又与 “ 久久 ”谐音,故认 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

4、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 饮宴。 ”北朝杜台卿的 玉烛宝典 进而解释说: “其时黍秫并收, 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 遂成积习。 ”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 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 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 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 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 得以长寿。 2 古人说: “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 态山岳山神崇

5、拜, 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 活动。 (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 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 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 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

6、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 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 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 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 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 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

7、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 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 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 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 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

8、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7题。 3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 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 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 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 鲤为讲官。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 太子颂 以进, 因命陈清大义, 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 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

9、官俟 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 擢侍讲学士, 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 进左侍郎。 屏绝私交, 好推毂贤士, 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 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 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 也。 鲤素鲠亮。 其在部持典礼, 多所建白。 念时俗侈靡, 稽先朝典制, 自丧祭、 冠婚、 宫室、 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 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 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

10、。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 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 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 ,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 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 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 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 遽 命与一贯同致仕。赓 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 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 注:

11、座主:主考官。珰:宦官。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一贯:指沈一贯, 明代官员。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已而西去已而:不久。 B益无所假借假借:宽容。 C鲤力言非故事故事:先例。 D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致仕:退休。 5下列对文章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贯将去虑/ 鲤在贻己 / 后忧欲与俱去/ 密倾之帝 / 亦嫌鲤方鲠 B一贯将去 / 虑鲤在 / 贻己后忧 / 欲与俱去 / 密倾之帝 / 亦嫌鲤方鲠 C一贯将去虑/ 鲤在贻己 / 后忧欲与俱去/ 密倾之 / 帝亦嫌鲤方鲠 4 D一贯将去 / 虑鲤在 / 贻己后忧 /

12、欲与俱去 / 密倾之 / 帝亦嫌鲤方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沈鲤很有远见和谋略。师尚诏作乱,攻占归德又向西逃去后,沈鲤估计贼人还会再 来,于是告诉驻守大臣严加防守,后贼人果然返回。 B沈鲤很有才学。他曾非常详尽地解释太子颂的大义。神宗即位,讲官中只有他 的陈说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 C沈鲤关心百姓疾苦。在皇帝因担心旱灾而想要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时, 沈鲤怕增加百姓负担而向皇帝进谏。 D沈鲤忠君爱国。八十岁的时候,皇帝派遣官吏探望他,他不仅上奏答谢,而且极力 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3、) (1) 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5 分) (2) 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5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11 分)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 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 烟雨: 指长满蘋草、 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 即鉴湖, 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 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

14、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 ( 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陈情表中李密讲述自己亲戚少,家中人丁不旺的句子是, 5 。 (2) 游褒禅山记集中表达自己治学、处事的原则的句子是:,而 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3)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表明史记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成一家之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5 分) 文化大史 张大千以锲而不舍的毅力,使自己的艺术开始在世界崛起,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是

15、 一个旅行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大使 ”,他使世界上无数的人知道:“艺术在中国 ”,使世界 认识了中国, 认识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特别是他与西方美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艺术 大师毕加索的会晤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一次重要的接触。 1956年7月27日,张大千来到法国的烧陶名城 瓦拉里斯镇观看陶器展览会。毕加索 也来到展览会主持开幕典礼。张大千目睹了万众欢呼毕加索的热烈场面。第二天,即7月 28 日上午 11时30分, 张大千夫妇和翻译受毕加索邀请,来到他在乡下的别墅 加利福尼亚宫。 这是两个气质、思维、艺术创作方法完全不同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 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专门学校,张大千的启

16、蒙老师是母亲,毕加索的启蒙老师是他当图画老 师的父亲。 在艺术道路上, 张大千师承中国传统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独领风骚; 毕加索也是如此,在广泛接触各种传统流派的基础上革新,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张大千的艺术主张是:“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刭超物的天趣,才算是艺术”;毕加索 则主张作画应 “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处,一种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相似之处。”张大千和毕加 索都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享誉世界。在生活经历上, 两个人也有绝妙的相似。张大千一 生将近一半的岁月寓居海外,但始终怀念祖国,保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做一个中国 人而自豪; 毕加索一生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也一直保持着西班牙的 芷狺习惯和气质,他拒绝了所有要他放弃祖国国籍加入其他国籍的建议。 毕加索请张大千来到画室,参观他的油画、版画、雕塑、素描、拼集式作品、拼贴画。 毕加索还拿来他的1百多幅用毛笔水墨仿齐白石风格画的花鸟虫鱼作品。张大千很惊讶,他 很感慨这样一个已处于艺术顶峰的巨匠大师,仍在细心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毕加索说: “我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