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142552358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东山二中高二 ( 上) 语文 检测卷 说明: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卷( 共90分) 一、知识积累 ( 共21分)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 1分,共 8分)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2) 台隍枕夷夏之交,_ 。 (3)_ ,蟪蛄不知春秋。 (4)_ ,鸟倦飞而知还。 (5) 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 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6)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

2、思。( 每小题 1分,共 4分) (1) 策 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 _ (2)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且: _ (3) 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寻: (4) 穷 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 _ 3.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 分) A.腹犹果然 B.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 C.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D.实为狼狈 4.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A.乐 琴书以消忧B.雄州雾 列,俊采星驰 C.目 吴会于云间D.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5. 下列对于课文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归去来兮辞中的“

3、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本文就是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初的激动 2 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B.滕王阁序中的“序”是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王勃在文中铺叙滕王阁一 带的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无路请缨”之感慨。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个人专著。逍遥游即出自此书,本文意境开阔,想象 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陈情表中的“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李密在文中情真意切地陈述了自己 不能应命的理由,层层推进,措辞委婉。 二、文言文阅读 (共24分) (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9 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

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 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 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职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

5、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 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刘日薄 西山薄:迫近 B.除 臣洗马除:革除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 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7. 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臣以 险衅,夙遭闵凶 B. 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D.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8.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 进退两难的处境, 提出了“愿乞终养” 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

6、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 次“辞不赴命” ,一次“辞不就职” ,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3 C.本段连用“察臣” “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 “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 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 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6 分) 偃虹堤记 (宋)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

7、图,自岳阳门西 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 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 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 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 三分之二, 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 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 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 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

8、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 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 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 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 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 民捍患兴利, 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 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

9、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 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杀:减少。本句意为:到最上边是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4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 ) 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10、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 三) 文言文翻译 (9分) 11. 将上文偃虹堤记中画线的句子和课内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3 分) _ _ (2)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 分) _ _ (3)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 分) _ _ 三

11、、诗词鉴赏。 (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 ) _ _ _ _ 13.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 分) _ 5 _ _ _ _ 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8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何为国学 方克立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在我看来, 学界目前 所讲的“国学” ,就

12、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 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 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 “中国学” 或“汉学” 研究的对象、 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 、 “旧学”或“国故学”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 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 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 “国学者

13、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 学问是“通人之学” ,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 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 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 六类, 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 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有人提议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我不赞成这种意见。因为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 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 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 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 还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 学等自然科学,农学、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 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