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14255227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与提高提高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害的 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无关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 项 B2 项 C3 项 D4 项 2下列与细胞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常根据组织切片中细胞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细胞是否发生了癌变 B

2、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后,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细胞癌变与细胞的衰老、凋亡都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癌症村”的产生主要是由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3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4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用花粉培育成的

3、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 DNA 降解, 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2 / 6 A细胞凋亡可能是nuc-1 基因受抑制的结果 B癌细胞中不可能存在nuc-1 基因 C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细胞内的nuc-1 基因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D正常机体细胞中的nu-c1 基因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表达 6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降低,癌变细胞膜的黏着性增强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坏死代谢停止

4、,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D衰老、死亡的细胞可被浆细胞清除,癌细胞可被效应T 细胞裂解 7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 B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C效应 T 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癌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8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几种方式。下列关于有丝分裂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46 个 DNA 分子 C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

5、的DNA 数目相同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央可见某个细胞从分裂中期 进入分裂后期 9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期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 B期的母细胞有4 条染色体 C期的细胞内含有4 条染色体 D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3 / 6 10下列图像是某同学观察某种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绘制而成的染色体行为简图,你 认为正确的是() ABCD 11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被用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和 RNA 的变化。图甲 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 和细胞质中信使RNA 的含量变化

6、。试回 答有关问题: 甲 (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DNA和 RNA ,最好选择标记的物质依次是 _ ,研究中选择的测量材料是根尖_部位。 (2)图示 c 时期细胞核DNA 、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这种比例将 维持到细胞分裂的_才开始变化。 (3)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功能旺盛的分裂时期可能是_时期。 (4)图中细胞核DNA 减半的原因是 _ 。 (5)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欲把乙图中的A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操作是 _ 。 12一般来说,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续时间短的时期是_;动 物细胞培养时, 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细胞一般会停在细胞周期的_,

7、假定体 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 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 请推测其中一个细 胞进行一次DNA 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_条染色体被标记。 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在3 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 蒸馏水,测定其pH。 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 、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 4 / 6 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 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 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

8、设的依据是_ 。 (2)该实验的原理是_ 。 (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越大,_下降幅度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 ,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 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 _。 13如图所示,A、B、C 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期是_,B 图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期是_。 (2)B 图中共有染色体_条,DNA 分子 _个,该种类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染色 体_条、 _对。 (3)C图表示的是 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 为_。 (

9、4) C 图代表的生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条,该图下一时期细胞的变化为 _ 。 5 / 6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 叙述有误。 2A 解析: 原癌基因就是调控细胞周期的正常基因;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 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癌症村”的产生主要由环境引起。 3C 解析: 染色体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A 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加倍,而 染色单体数量为0,B、D 错误;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 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 正确。 4A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最终发 育成的一定是一个个体,不能是其他的(如愈伤组织)。克隆羊的诞

10、生说明动物的细胞核具 有全能性。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往往高度不育,这是单倍体的特性,不能说明花 粉细胞不具全能性。 5D 解析: nuc-1 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使DNA 降解,进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细胞凋 亡可能是nuc-1 基因表达的结果。 在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也有nuc-1 基因, 但其并未表达。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的凋亡,故并非所有细胞内的nuc-1 基因始终处于休眠状态。细 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故正常机体细胞中的nuc-1 基因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 成功表达。 6C 解析: 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 抑癌基因

11、发生突变导致的;浆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抗体,而不能直接作用于抗原。 7C 解析: 头发变白属于细胞衰老现象。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体内细胞的自 然更新、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均属于细胞凋亡过程。细胞凋亡与基因的程序 性死亡有关。 8C 解析: 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在 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92 个 DNA 分子;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 过程中,根尖细胞已经被杀死,故在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 9D 解析: 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 10C 解析: 细胞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A 错误;在纺

12、锤体的牵引下,着丝点先行,拉 着染色体移向两极,B 错误、 C 正确;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 错误。 11 (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分生区( 2)21 2后期( 3)a、c (4)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5)向上移动装片 6 / 6 解析: (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 DNA 和 RNA ,最好选择标记的物质依次是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2)图甲 c 时期为 DNA 复制后期,染色体复制 完成,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细胞核DNA 、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 2 12,到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这种比

13、例发生变化,三者数目比例为:22 0。 ( 3)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a、c 时 期。 (4)有丝分裂的末期, 随着染色体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细胞核中 DNA 减半。 (5)在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实际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12 分裂期分裂间期 20 (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 生的 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的CO2的量增加。(2)CO2在水中溶解使水的pH 值下降,人 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的量不同,溶于水后导致溶液pH 值不同,通过测定pH 值的 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 运动

14、强度pH 值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 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 解析: 本题以细胞的有丝分裂为实验背景进行考查。分裂间期是进行细胞内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细胞的建设过程,时间长, 分裂期是对遗传物质进行重新分 配的过程, 耗时短。 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形成 20 条含有 3H-胸腺嘧啶的染色 体。实验原理主要是针对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设置原因进行作答。实验变量的设置原因为 “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呼吸强度不同,产生的CO2的量不同,溶于水后导致溶液pH 值不 同。”反应变量的设置原因为“CO2溶于水后使pH 值下降,通过测定pH 值的变化,可以 推测呼吸强度的变化。” 13 (1)前期后期(2)12 1263(3)动物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 为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4) 6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形态,纺锤体消失,核仁、 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2 个子细胞 解析: 根据 A、B、C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判断:A 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B 是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染色体12 条(暂时加倍) 、DNA 分子 12 个,C 是动物细胞有丝分 裂的后期, 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