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552186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八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古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课 古诗四首 第2课时,新 课 导 入,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都是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结合注释,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准节奏。,(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了解作者,探究背景,(一)渡荆门送别 1.李白(701-762) ,字太

2、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有李太白集传世。,2.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临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二)登岳阳楼(其一) 1.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3、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2.登岳阳楼共两首,这是其中一首。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沿岸,临洞庭湖。始建于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诗意探究,(一)渡荆门送别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4、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诗人刚从三峡中出来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的眼界,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此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天远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江岸辽阔,诗人此时见到平原十分欣喜。,4.尾联运用了什

5、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呢? 拟人。不是,“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送“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5.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思念之情。,(二)登岳阳楼(其一) 1.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诗交代了什么? 这两句交代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

6、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的政局;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2.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是从什么角度介绍岳阳楼的? 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徙倚”两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在傍晚时在岳阳楼徘徊,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感慨万千

7、,“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3.小结: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眺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代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局势危亡,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期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4.尾联情景相生。试分析“风霜”和“老木沧波”的具体含义。 “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 “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为国焦虑、饱经风霜的写照,也暗示了国家危亡不可救药的局势。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8、,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表面上抒写到岳阳楼游玩,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的思想。,1. 根据诗意背诵,先在头脑中勾勒出画面,然后结合意境背诵古诗。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背诵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背诵得最好、最快、最准确。,背诵指导,本堂课引领学生赏析的两首古诗各具特色,有的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喜悦之情;有的则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情;有的透过人物不经意的举动表现其焦虑心情。这些蕴含在诗句中的人物的情感都是通过某些诗句具体表现出来的,这堂课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了这些关键句子,从而理解了蕴含在其中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课 堂 小 结,布 置 作 业,比较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的异同。,板 书 设 计,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激动欣喜,送别尾联思乡、惜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登岳阳楼(其一),融为一体,叙事,登临楼上 暮时徘徊 万里来游 三年多难,帘旌 夕阳,抒情:无限悲伤,绘景,日暮 沧波,家国之恨 身世之愁,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