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54682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PTX 页数:118 大小:1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服装设计精编版(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服装设计,本章要求: 1.对服装设计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2.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服装设计原理与方法,服装的三大构成要素是设计、材料和制作。设计是其灵魂,材料是其物质载体。制作是其手段。分为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种。 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是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一 造型要素及应用,服装是由三维空间所表示的物体,可以从空间的任何位置观察它的立体形态,研究它的美感,所以服装造型属于立体构成的范畴。点、线、面、体是服装造型的四大要素,这些要素与美学原理相结合就组合出完美的造型。,1. 点,点是零次元非物质存在与空间的,在概论上是球形的,但不一定是圆的,它可以是

2、不规则的几何形。 当单一的点在图形中心时,会给人一种平稳、静止、集中的感觉。在一侧则给人一种运动感和方向感。 两点分布在等距离位置时,给人一种对称、平衡的感觉。 多个点按不同形式排列给人一种方向感、节奏感、韵律感。,对称的点,单一的点,多个点,点在服装中的应用,点在服装中的应用一般体现在图案、纽扣、服饰品等方面。恰当地应用能起到吸引视线、画龙点睛的作用。,2. 线,线是由点的移动的轨迹构成的。线具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形态,千变万化。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不同的设计效果。,1、直线,直线能够显示出坚强、硬直、单纯、男性的特征。直线有水平、垂直、斜线三种。水平线有横向伸展的性格,垂线有上升、

3、庄重、权威、苗条的性格,斜线有运动和不安定的性格。,线在服装中的应用,2. 曲线,自然界中的曲线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种,几何曲线有丰满、正规的性格,如圆、椭圆等;自由曲线有一定的随意性,有活泼、柔软、优雅的性格。,曲线的应用,线在服装中的应用,线在服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造型、工艺手法和服饰品等方面。在工艺手法上主要体现在镶边、嵌线装饰线的应用等方面。,三、 面,线移动的轨迹构成面。面具有平面和曲面两种。平面又包括圆形、方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等。圆形有圆满、滚动之感;方形有安定、严肃之感;正三角形有稳定感和锐利感,倒三角形有不安定感;多边形给人变化的感觉;不规则形给人一种随意、活泼之感。

4、曲面属于立体范畴。,2. 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服装的造型是由不同的面组合而成的。不同的面料,不同形状的面多层次地搭配,大面积图案的组成,能够使服装更加丰富,富有韵律。面在服饰品上的体现也很多,如遮阳帽、围巾、披肩等。,四、体,面的轨迹和面的折叠构成立体。体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造型上,在服装上有整体造型和局部的造型。如礼服,羽绒服,二、美学原理的应用,所谓美是经过整理,有统一感,有次序的情况下产生的。次序是美的重要条件。这种美的形式的标准,即美的形式原理” 美的形式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六条:即比、平衡、旋律、强调、统一、夸张。,1.比例,所谓比例是指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长度或面积的数量关系,是

5、指通过大小、长短、轻重等所产生的比例关系。 1.黄金分割比例 1.618 2.渐变比例 1、2、3、5、8、13、21、 1、2、3、4、5、6、7、. 2、4、8、16、32、64、 服装中常用的渐变数列是3、4、6、8、12、24、.,2、平衡,平衡原为计量上的一种状态。在服装设计当中,平衡是指服装的各种因素在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平衡感。 平衡有两种形式:对称式平衡和非对称式平衡。,1.对称式平衡,对称式平衡有左右对称、局部对称、回转对称三种形式。 左右对称在服装中体现较多,但缺少动感,一般可以小饰品来增加变化,局部对称指服装上的一部分采取对称的形式,如胸部、肩部、袖子等部位。 回转对称是指

6、以一点为基准,将两个元素进行方向相反的对称配置,多体现于图案。,2.非对称式平衡,非对称式平衡即均衡,指元素在空间距离上没有均衡,要依靠大小、强弱、长短等要素来实现一种平衡感,在服装上体现在门襟、纽扣、口袋等装饰手法上。,三、 旋律,旋律也称节奏,原是音乐、舞蹈的术语,生活和自然界中许多有规律的元素都可以构成节奏,例如海螺的纹理,植物生长的节都表现一种旋律的美感。在服装设计中表现为元素反复地出现。 1.造型上:荷叶边的设计,荷叶领的设计。 2.色彩上:色彩上强弱的反复对比也显得非常优美。 3.图案上:面料不同图案的组合,也能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四、强调,1.强调功能 2.强调色彩 3.强

7、调工艺 4.强调造型,五、统一,统一含有完整、整体的意思,也就是各要素之间的一致与协调。装饰手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六、夸张,夸张多用于文学和漫画创作中,主要是扩大想象力,增强事物本身的特征。,(三)服装的廓形与局部设计,服装廓形是指衣服与人体结合以后,在逆光下整体外轮廓呈现的形态。它是对立体形态的服装进行抽象概括后形成的服装外轮廓线的特征。廓形概念的加入,丰富了服装造型的设计空间和设计思路,同时,廓形特征所给予人的视觉冲击力又加深并强化了服装的个性特征和时代感。,三、服装设计方法,服装设计是集感觉、灵性、组合、创作等为一体的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灵活运用服装材料、

8、色彩、准确把握服装造型、流行趋势的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应用相应的设计方法取得满意的设计效果,服装设计要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1. 什么人穿(who); 2. 什么时候穿(when); 3. 什么地方穿(where); 4. 什么场合穿(occasion); 5. 为什么穿(why);,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可归纳如下。,1. 调查研究法:对当前的服装市场现状进行详细调研,通过收集反馈信息,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和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改进设计。这是比较容易成功的设计方法。 2. 极限法: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服装效果,在服装设计中,经常采用把事物的状态和特性推到极限去思

9、考,探索其可能性的创作方法。 3. 逆向思维法:“把事物放在正相反的位置上或方向上去思考”的设计方法即逆向思维法。 4. 转换法:根据用途把某一事物转换到另外领域中应用的方法。 5. 加减法:增加或删除服装现状中必要或不必要的因素使其复杂化或单纯化。,第二节 服装设计与色彩、面料,一、服装设计与色彩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1. 色彩的产生:色彩现象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即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单色光重合起来形成白色光。而色彩是通过光刺激人的眼睛所产生的。光本身带有颜色,从这样的光源射出来的色光叫光源色;而一般物体不能自己发光,当白色光照在

10、物体上时,物体吸收了白色光的一部分,反射一部分,被反射的光刺激人的眼睛后,引起我们的对色彩的知觉,这种色叫物体色。物体色又分为表面色和透过色两种。,2. 色彩的属性:,(1)色彩的三要素:一切色彩都具有三大要素明度、纯度、色相。其中任何要素的改变都将改变色彩的面貌。 色相:是指色彩相貌的名称。是色彩的最大特征。如:红色相、绿色相等。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降低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某一色相加入白色,明度就会提高,相反加入黑色,明度就会降低。,(2)色调:,是指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由色彩的三要素决定。从色相角度分为红色调、

11、蓝色调、黄色调等;从明度角度分为浅色调,中色调,深色调;从纯度角度分为鲜调、灰调;从色彩的冷暖角度还可以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3. 色彩的表示:,色彩的表示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式是色相环表示法,它是将色彩的色相关系在平面上做有秩序的排列,但它无法同时表示色彩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色立体是色彩表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它是依据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转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立体的模型。,4. 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其对比效果的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明度、纯度对比,(2)明度对比:两种以

12、上的色彩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它决定色彩感觉明快、清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3)纯度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它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色彩面积与位置的对比:,在色彩组合中,相同面积的色彩对比效果最强烈;当对比双方属性不变时,一方增大面积,而另一方减小面积,则对比效果就会削弱。对比双方的色彩位置越近,对比效果越强烈,反之则越弱。对比双方呈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而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效果最强。,色彩的肌理对比:,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给人的视觉感、触觉感对色彩的感觉影响十分重要。同种色

13、的搭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打破单调感,同时获得意外的美感情趣。,(二) 色彩的情感,色彩的视觉心理是表达色彩感情的最直观、最充分的方式,它包括共同感受色觉心理和色彩的心理联想两个方面。 1. 共同感受色觉心理:是人们对色彩刺激产生的共同联想或心理反应。它包括色彩的冷、暖;轻、重;软、硬;前、后;大、小;华丽、质朴;活泼、庄重;兴奋与沉静感。,(二) 色彩的情感,2. 色彩的心理联想:由于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一、红色和绿色,红色:活跃、热情、勇敢、爱情、健康、野蛮、活力、危险、 绿色:公平、自然、

14、和平、幸福、理智、幼稚、安全、无力、平安,黄绿:休息、安慰、安逸、幼小 青绿:深远、胎动、诽谤、妒心,黄绿和青绿,二、 橙色和黄色,橙色:富饶、充实、未来、友爱、豪爽、积极、温情、阳气、疑惑、危险 黄色:智慧、光荣、忠诚、喜悦、光明、希望、明朗、野心、猜疑、,青色和紫色,青色:自信、永恒、真理、真实、沉默、冷静、沉静、理智、冷淡、警戒 紫色:权威、尊敬、高贵、优雅、信仰、孤独优婉、不安、病弱,青紫和红紫,青紫:壮丽、清楚、孤独、固执 红紫:梦想、幻想、悲哀、恐怖,白、灰、黑,白:神圣、纯洁、无私、朴素、平安、诚实、明快、冷酷、不信 灰:中性、谦逊、平凡、失意 黑:神秘、寂寞、黑暗、压力、严肃、

15、气势、黑暗、失望,3. 色彩的象征与偏好:,色彩的象征有其地域性、民族性及时代性,是人们将色彩的共同联想在某些地区、国家、社团群众中加以一般化、普遍化后所形成的特定表情语言等表达方式。如在西方圣诞节的象征色是红色和绿色,红色代表献身、仁爱,绿色代表永生和希望。 人们对色彩的偏好是受心理特点、生理条件、社会地位、历史传统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性格开朗的人、儿童、青少年喜欢明快、鲜艳、偏暖、对比强烈的色彩;性格平静、温和及中年人喜欢含灰、中明度、偏冷、对比适中的色彩。当然,人们对色彩的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情随事迁。,(三)服装配色方法,1. 色彩调和法:就是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的色彩组

16、合情况下,为达到整体的统一、协调,往往加入某一共同要素(明度、纯度、色相),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方法。如基本等量的红色和绿色的搭配会产生很强的对比效果,我们可以同时在色相中加入灰色,灰红与灰绿的搭配要协调得多。利用这种配色方法进行服装配色比较容易成功,但往往缺乏生气。,色彩面积的比例直接影响服装配色的调和性,尤其在对比调和中,色彩主导和从属地位的确立会缓和对比效果和强烈程度。“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一种很美的配色效果,原因就在于色彩面积的“万”与“一”的比例。,2. 色彩面积的比例:,3. 色彩的统一和变化:,服装上的配色要调和又要富有变化,因此,一般在服装上的配色数量不宜过多,承担主要角色的色彩数量越少越好,一般一至二色为宜。这样容易形成明确而统一的色调。若再加上适当的点缀色,统一中求变化则会取得更好的配色效果。,4. 色彩的平衡:,是指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的安定性。如色彩的冷暖平衡、轻重平衡等。一套服装色彩感觉上轻下重有安定感;上重下轻则有运动感、生机感。,5. 色彩的节奏:,是指通过色彩的聚散、重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