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805金融学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一答案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14254432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财经大学805金融学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一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财经大学805金融学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一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财经大学805金融学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一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财经大学805金融学专业基础考研模拟题一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第1页 资料见第二页资料见第二页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科目代码: 805 科目代码: 805 科目名称: 金融学专业基础 科目名称: 金融学专业基础 (评分参考卷) 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 (评分参考卷) 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占优策略均衡: 【参考答案】 : 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

2、采取什么策略, 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 策略。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最简单的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数值例子来分析什么是占优策略均衡。 2、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 【参考答案】 : 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权利质押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在质押式回购交 易中,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 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返还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 逆 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 债券买断式回购,又称开放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

3、债券购买 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与买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卖方再以约定价格从买方买回相等 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它与目前债券市场通行的质押式回购(又称封闭式回购)的主要区 别在于标的券种的所有权归属不同。在质押式回购中,融券方(逆回购方)不拥有标的券种的 所有权,在回购期内,融券方无权对标的债券进行处置。 在买断式交易模式下, 国债回购表现为一前一后两笔事先约定的反向交易, 逆回购方在 期初买入国债后享有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债券的完整权利, 由此国债进行买断式回购后仍可 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对于逆回购方而言,由于在期初融出资金并取得 国债后可以立即卖出, 到期末再偿还所卖国

4、债并取回本金和利息, 因此在买断式回购过程中 进行上述债券和资金的并行操作时, 其交易行为实际上恰好可以拆解为: 一项融入国债后即 行卖出但须按期偿返原券的国债卖空交易, 以及一项融出资金后到期收回本息的资金拆借交 易。因此,买断式回购交易实质上是融券卖空账户和资金拆借账户的并行组合。一个相应的 重要结论是,逆回购方在买断式回购中能以全额资金保证的方式,实施定期偿返原券的国债 卖空交易。 3、卢卡斯批判 【参考答案】 : 卢卡斯是针对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的朴素原理 (当被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 预期的形成 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对计量经济政策评估的批判。由于政策变化(或者说大众对政策预期的 变化) 导

5、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使根据以往数据估算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 姓名: 准考证号: 报考院校: 报考专业: 正确评估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三大错误。第一,不合理性的预期。在凯 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 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 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 人的基本假设。第二,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 给时, 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 但在宏观消费理论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 将来的消费,

6、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 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 第三,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 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凯恩斯主义政策 的有效性是建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结果等因 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 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 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而政 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

7、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 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得这些参数发生改 变,从而使得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米德冲突 【参考答案】 :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还须实现外部 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一般地,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率 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 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 膨胀并

8、存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米德冲突的产生: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内外均衡中的四大目标:外部均衡 为国际收支均衡; 内部均衡为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詹姆斯米德 (JMeade) 认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实现国际收支调节使之均衡的政策,由于固定汇 率制度下,贬值和升值都受到极大限制,因而主要采用开支变更政策,开支变更对上 述中个目标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在国际收支逆差与通货膨胀并存时,减少总需求可 以使二者均衡;在国际收支顺差与就业不足并存时,扩大总需求可以使二者相窜。但 是,对于既有国际收支顺差又存在通货膨胀,或既有国际收支逆差又存在严重失

9、业问 题, 就会发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使开支变更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5、激励相容 【参考答案】 : 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 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 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这一制度安 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 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 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

10、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 函数实现一致化。 参与者理性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一 致,从而使参与者自愿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 说白了就是, 没有人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去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个人的利益和集 体的利益是一致的, 每个人努力为实现自己利益的目标工作, 得到的结果也是集体利益的最 大化。 6、特里芬难题 【参考答案】 : “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 1960 年出版 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 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

11、货币的地位, 但是各国为了 发展国际贸易, 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 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 沉淀, 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 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 一个悖论。”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 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从 1971 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布雷顿森林体 系就开始瓦解。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评价:第一,特里芬难题

12、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 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 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 无论是在一国之内、 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 而特里芬所揭示 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 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 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 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 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第三,在国际货币制度问题上,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在理论上反对金 本位制,在实践上,40 年代初

13、,他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 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不兑现黄金的国际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 。而特里芬在对布雷 顿森林体制提出质疑时。 主要的疑点也集中在黄金与美元的关系上, 他主张黄金的非货币化, 并且明确建议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以逐步替换黄金和美元储备。可见,特 里芬难题实则是在凯恩斯的国际货币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新颖之处不在于理论 基础的创新,而在于他应用这一理论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所进行的独到剖析。尤其可贵的是, 在多数人都对布雷顿森林体制颇多赞誉。同时该体制还处于良好运转的 50 年代。特里芬能 独辟蹊径、切中要害。 二、不定项

14、选择题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每题有 1 个或多个答案,个或多个答案,2 分分10 题,共题,共 20 分分) 答案:答案:1.CD 2.AC 3.AC 4.AC 5.AC 6.ACD 7.AD 8.AC 9.ABCD 10.AB 三、简述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简述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微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是规模报酬递增,还有一个规律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这两 者是否具有逻辑矛盾?试解释之。 【参考答案】 : 不矛盾。 (1)规模报酬的概念:规模报酬论及的是一座工厂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产量如何 变化。规模报酬有三种类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

15、的变化比例。 原因: 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管理更加合理。 规模报酬不变: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 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 规模报酬递减: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 管理效率的下降。 (2)要素报酬的概念:要素报酬是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收益。其具有递减的规律: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 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 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6、(3)结论: 规模报酬和可变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 变化时产量的变化, 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 增加可变要素时 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 模报酬递增的同时,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得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之后, 继续 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将会出现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所以即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可能绵绵报酬递减的现象。 2、试述价格水平变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参考答案】 : 财政收入, 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 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 币资金。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