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14252991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篇2020年季度主题党日辅导宣讲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讲稿1同志们: 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正全国各地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起来。现在就此话题做一宣讲。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生存发展进程中,一直传承着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传说上古时代,炎黄二帝克勤克俭,开疆辟土,而后尧舜禹三王继之。尧以俭朴为美德。据韩非子书上说,尧虽然是部落联盟的大首领,生活却非常节俭,他住的是用参差不齐的杂草盖的小茅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熬的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外面加一件兽皮挡御风寒,家里的器皿都是土碗土钵。人们曾为他这种节俭朴素的作风所感动,叹息说:“恐怕连一个小小的门吏也比尧的生活好

2、得多。”但尧虽克己节俭,对老百姓生活却很关心,当他看到有人忍饥受寒时,他总是尽力资助,并自责说:“是我使得他受苦”。因此尧得到人们极大的敬重,被后人称为“仁君”。另外,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也是我们祖先制订的。尧的女儿将酒敬献给禹帝品尝,禹喝后感觉味道特好,可一问才知,这酒要用很多的粮食酿制,实在太浪费,便下了一道手谕,禁止酿酒,并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但禹的手谕禁酒令未成文,无约束力,终使夏桀“殚民财,为酒池”牛饮亡国;殷商也因纵酒失了天下;纣王终日“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极度奢华而亡国亡身。周王室吸取教训,立下了酒诰,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成文法的禁酒令,酒诰约法三章:一、只

3、有祭祀的时候才可饮酒,平时一律禁止;二、用道德约束饮酒,不能醉,“德将无醉”;三、减少酿酒,节约粮食,聚众饮酒者,抓住必杀。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成为历代禁酒令的典范。中华民族的始祖崇尚节俭,且率先垂范,为千秋万代君臣百姓树立了榜样,节俭之风在古老民族代代相传,历代“先圣”、“先贤”大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左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梁柱子涂上红漆,引起了一些人的异议,认为这是浪费。鲁庄公置之不理,第二年又叫工匠在房子的椽子上雕刻花纹,把房子装饰得十分豪华,这样就引起更多人的不满。大夫御孙晋见鲁庄公,直言相劝说:“下臣曾经听说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从前的君主,他们都很节俭,具有节俭之大德,而大王你却不再节俭,而奢侈起来,这就是在先人的大德之中注了大恶呀!你这么做,不但不能取悦于百姓,反而辱没了先王,损害社稷呀,这是不可以的啊。”庄公听了,十分惭愧,无言以对。大夫御孙的话很有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所有美德中最大的一种美德;而奢侈则是所有罪恶之中最大的一种罪恶。句中的“共”通“宏”,即“大”也。从此可见,古人从礼法和道德的高度来看待节俭和奢侈,这是颇有见地的。一个人从奢侈开始就会走上邪路犯大罪,一个国家从奢不从俭就会走上没路。与左传成书同时代的孔夫子也曾说过:“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一个虽然

5、有志向有抱负却以穿得差吃得差为耻的人,是不值得同他商谈什么的。他认为有志气的人不要计较生活享受,应该具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做人要俭朴,治国也要勤俭,历史的经验,让历代帝王备受切身体验,被思想家作出了深刻的总结。秦始皇造阿房宫,奢靡无度,终于强势不了几年,政权连同宫楼一起被大火烧灭。汉武帝崇尚节俭,强本节用,使大汉政权一度中兴稳固。南朝宋、齐、梁、陈各国统治者都很奢侈,结果都成了短命王朝,隋炀帝也喜好奢华,结果只能是身死国亡。唐太宗勤政节俭,创“贞观之治”。玄宗奢华享乐,致安史之乱,终使爱妃杨玉环命断马隗坡。总结以上历史,唐朝诗人李商隐得出一个道理,警告世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6、”是俭?是奢?关系到家国的成败兴衰啊! 对节俭的重要性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古贤人自然都十分注重勤俭节约。帝王们为了江山稳固,狠抓勤俭节约: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劳动的艰难,农民的辛苦,因此,他比较体恤民情,注意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惜用民力,以便减轻百姓负担,巩固自己的统治。有一次,见一个内侍穿着宫廷发放的新靴子在雨中游玩,朱元璋看见了,把那内侍狠狠训斥了一顿;有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极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问他:“这件衣服化了多少钱?”他回答“五百贯”。朱元璋责怪道:“五百贯,这是一个数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用,你却用来做一件衣裳,如此骄奢,实在是

7、太糟蹋钱财了。”朱元璋自己率先节俭,他说:“所谓俭约,自己若不躬行,怎么能使天下官民效法?”洪武八年改建大内宫殿,他指示左右大臣:“我只要求把宫殿建得安全牢固,不追求华丽,凡是雕饰奇巧,一概不用,只有朴素坚固,才能传之永久。至于宫廷的榭、苑、囿之作,劳民伤财,仅事游观之乐,我是反对建造的。”历经六百多年风雨和几次大劫难,如今南京明故宫遗址,墙基地脚犹在。朱元璋生活朴素,不喜饮酒,吃饭大多以蔬菜就餐。穿着简单,不着装饰。有个官员说南京附近有种很好看的石头,可用来给皇宫里铺地,朱元璋把这个官员痛骂一顿,说他是“败家子。”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后妃也都十分节俭,穿的都是洗过多次的旧衣服,无人敢盛装打扮,

8、惟恐暴殄天物,劳民伤财。朱元璋厉行节约,带来了明初的一度繁荣。清朝雍正皇帝,鉴于父亲康熙帝末年时吏治颓废,奢侈过度,贪污成风,他力戒骄奢,注重节俭,他制订了“养廉银”的制度,节省了开支,使清朝吏治大为改观。纵观历史,有很多兴帝业有作为的帝王都重视节俭,反对奢侈。一些政治思想家们,为了子孙后代大有出息,总是重视对下一代的勤俭教育。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任过宰相,写了不朽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他深知节俭的意义,他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教育文章题目叫训俭示康,题目意思就是教育儿子要节俭。在文中他一方面用自己讲究节约的事例来教育儿子,另一方面又举出当朝的几位官员的事例来劝说儿子。他说,宋真宗时的宰相季沆,

9、住宅简陋,客厅小得仅能容一匹马转身,有人说他房子太小了,不符合宰相官员的身份。李沆笑着说:“房子小不要紧,照样可住人。”另一位官员叫鲁道宗,当过谏官,职位不小,却安贫守拙,十分俭朴。有一次,皇帝派人四处找他,他在一酒店里待客,后来皇帝了解到,因为鲁道宗家里简朴,连一件像样的餐具都没有,不好意思接待客人,只好在酒店招待来宾。还有一位叫张文节,当节度判官,还当过宰相,虽身居要职,生活却节俭。亲近他的人都说:“你俸禄不少,还如此简朴,别人还以为你故意装清廉。”张文节回道:“按我的收入,全家人吃好穿好也毫无问题。但是人之常情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我今天有高俸禄,可以吃好穿好,可以后俸禄没有了,家

10、里人过惯奢侈生活,不会过苦日子,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即使现在有钱,也要节约。”司马光用以上三人例子教育儿子要节俭度日。司马康听了父亲的教导,以张文节三人为榜样厉行节约,后来也当了高官,史书上记载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司马光在文中写到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句子成了历史上的至理名言。晚清时期政治家曾国藩是一代名人,他出将入相,是大清帝国的顶梁柱。他位高权重,却十分重视以俭养德,他不爱财、不敛财,直到去世时,家中仅有一万两银子。这在当时,像他这样的大人物,只这么一点积蓄,是人们万万料想不到的。他教育自己的儿女要为人勤劳节俭,人人自尊自立,以免养尊处优,丧失努力进取的动力。曾国藩在写给弟弟

11、的家书中,说:“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提出的“尚勤俭、除骄逸”是曾氏大家族中治家教子的主导方针。曾氏一门近百年来人才鼎盛,没有出过一个纨绔子弟,这和曾国藩家教的勤俭思想密切相关。中国历史上,以勤俭思想教育人的事例举不胜举,除了上面司马光、曾国藩等“大人物”之外,还有许多文人学士,为了教育后人编写了许多蒙童教育的普及读物,诸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昔时贤文、神童诗、朱子家训等等,在这些读物中,大多含有教人勤劳俭朴的内容。如:“勤有功,戏无益”,“对饮食,勿拣择”,“年方少,勿饮酒”、“若衣服,

12、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这些话,都是教育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节俭思想,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至于在中国民间,从农村到城市,几千年来,勤劳俭朴更是成为人们最突出的好习惯,是最具中国人特色的好本质。过春节,中国人喜欢贴春联,长期以来,经历史淘洗,流行得最久的新春联就是那些有关勤俭持家方面内容的对联。如:“治家上策勤和俭,创业良图读与耕”,这幅对联据说是明朝人写的,至今仍然出现在许多人家的大门上。已600多年了呀!另外,流传在全国各地人民口头上的有关勤俭节约的故

13、事、谚语、俗语等等,那真浩如烟海,多得无法统计呢!勤俭之风,在华夏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盛。勤俭节约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首创先规的炎黄始祖,历经五千多年流传到如今的“现代中国人”,一脉相承。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做人的美德。而铺张浪费,则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是犯罪”,浪费行为是不道德的。法国作家纪德在访苏联归来的文章中写道,他在苏联访问期间,每到一地,官方应酬不断。“宴请几乎天天有,正菜还没有上来之前,仅仅头道凉菜就丰盛得3倍于客人的胃口,6道美味佳肴吃了两个多小时,把你搞得筋疲力尽。多

14、么巨大的浪费呀!”纪德一行只6个人,但每餐都有比客人更多的主人作陪,一桌酒席下来,要化费当地一个工人两年多的工资收入。他记述了一次吃喝的场景后写道:“我不仅厌恶这种大吃大喝,还要谴责这种大吃大喝:这种大吃大喝不仅很荒唐,而且是不道德的,是反社会的!”纪德访问正了人类的养生资源,破坏了许多人的生存的条件,所以勤俭节约体现出一个人心地善良,具有爱心,是做人美德。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使全球人类获取的养生资源人均量越来越少,专家统计,当前全世界有亿的饥饿人口,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在饥饿中死亡,多么可怕的事实。可是地球上的浪费现象仍在继续:非洲是食物浪费的热点地区之一,南非

15、特大城市内罗毕郊外的垃圾场,每天有XX吨固体废弃物,其中大部分是食品,在垃圾场捡垃圾者每天达6000多人,每人每天要捡50公斤的食物垃圾,够当地穷人250人至350人吃一顿饱餐,计算一下,内罗毕垃圾场上每天被丢弃的食物可供多少人吃啊!两百一十万人吃啊!当地的一位厨师说,许多人浪费是缺乏教养,他呼吁:“应该在学校设立用餐礼节课,从小抓起。”不久前,在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宴会,有100位各国环境部长和高级代表团参加,吃的都是在市场上或因“过期”或厨房里“多余”被当作垃圾扔掉的食物。宴会上,高官们在享用这些“垃圾食品”时都说:“大肆浪费食物,从经济、环境或道德角度看都是不应该的。

16、”目前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达13亿吨,想一下亿人的饥饿状况,浪费者,良心何在。勤俭节约是美德呀!至于我国的情况,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倒掉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等食堂每年倒掉的食物可养活3000万人,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55亿公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可至今,我国仍有亿人口在为温饱问题发愁。从地球上获取的人类养生资源应该是全人类共同享用的。肆意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而造成别人饥饿丧生,这不仅是不道德更是犯罪。而节约一点一滴养生资源,积聚起来,就可以使许多人脱离饥饿的痛苦,免去死亡的厄运,可谓是功德无量,勤俭节约是高尚的德行,是做人的美德。 所有道德高尚的人,都是具有勤俭节约美德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视察了山东、安徽等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