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启示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61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教育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陶行知教育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陶行知教育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陶行知教育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陶行知教育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启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教育-启示 作者: 日期: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 黄红云 孙勇黎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他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

2、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陶行知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研究陶行知思想,就是把陶行知思想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更新教育观念,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更好地为边疆民族教育发展服务。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

3、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

4、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

5、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大众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家长制仍未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科书、

6、课程标准及作息安排,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从何谈创新?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

7、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是把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方法如何得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其它的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

8、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老师,这与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方法一脉相承。目前我们临沧市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由于底子薄、层次低,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提高,与内地差距越来越大。亟待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切实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第二、陶行知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

9、,“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

10、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

11、行新的创造。 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出现。一方面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运用高新技术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广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础教育,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因材施教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

12、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成效是成正比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

13、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他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其一,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

14、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他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我们,首先教师要树立创造教育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创造他人和创造自己就更为重要,教学始终是创造活动,而不是刻板的照本宣科,教师必

15、须完成由牺牲者到创造者的转变。正如陶行知所强调的“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育就是促进“变化”,不能促进“变化”的不能算是教育。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陶先生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中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习,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子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得博。”第三,教师要提高教育能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究和批判精神。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