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443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历史上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小题)1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2.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

2、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3.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下的“士”崛起C墨家成员会使用铁梨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经世致用思潮出现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人文主义的萌芽5.当读到 :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

3、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C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7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

4、能事鬼?”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极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8“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9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大一统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强化中央集权10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

5、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11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12“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13.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6、”“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1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5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采用雕版印制而成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16如

7、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17.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1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

8、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9“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表达了A“经世致用”的思想 B“工商皆本”的思想C“独尊儒术”的思想 D“物质第一”的思想20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对英国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英国内阁制形成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取得更多席位D英国两党制形成21.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D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22. 一位著名的美国

9、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2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4“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10、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那么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25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7.“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

11、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28.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29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反映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

12、场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3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不同之处”某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统治者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A. B. C D 3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

13、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A B C D3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33.“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A梭伦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34.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二、非选择题35. (18分)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