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526176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考博笔记) 作者: 日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勇于革命实践和勤于理论探索的结晶,同时与他们的家庭和接受的教育也不可分。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深刻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哲学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主体条件马克思的个体特征 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 (一)家庭。 (二)教育 1、中学教育。年 ,特利尔中学 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 中学毕业论文 2、波恩大学教育。18

2、35年10月1836年6月 (1)学习;(2)参加同乡会,骑马、酗酒、决斗。父亲的责备(3)参加青年作家协会,写诗。 父亲的担忧 3、柏林大学教育。1836年10月1841春:(1)以诗寄情。马克思的情诗; 父亲的担忧(2)刻苦学习,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 (3)参加博士俱乐部,成为明星。 赫斯对马克思的推崇 (4)撰写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附录:父亲对儿子的责备: 散漫的生活方式; 对家人和亲人的不关心; 对女友的责任感不强; 偏离法学专业的泛化的学习; 过于铺张的消费。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 1820年11月28日生于莱茵省巴门市。 恩格斯与马克思比较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

3、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941.3) 列宁:“马克思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撰写博士论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早获得博士学位,以便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由。马克思借探讨亚里士多德以后希腊哲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希腊化时期“自我意识哲学”的当代意义就在于表明了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通过肯定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的意义,因为“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 博

4、士论文总体上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 重视哲学而批判宗教,是个无神论者;突出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在世界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在一些问题上又超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水平: 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青年黑格尔派用自我意识与现实相对立;马克思强调思维与存在、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世界哲学化”与“哲学世界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一)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两个转变”的开始 (1842.04-1842.03)1、马克思思想开始转变的三个主要环节: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

5、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表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自由的出版物是变物质斗争为精神斗争,而且是把斗争的粗糙(cao)物质形式理想化的获得体现的文化。自由的出版物上人民在自己面前的公开忏(chan)悔,而真诚的坦白,大家知道,是可以得救的。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4-75页。主题:从哲学上论证出版自由的合理性主要观点:自由是人所固有的东西,是人类精神的特权,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普遍自由是人的本性,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尤其是带有理性的生物是带着镣铐出生的。 思想进展: 在哲学上,认识到等级

6、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这里论战的不是个别人,而是等级” 在政治上,提出争取人民的普遍自由的目标。 关于林木盗劫法的辩论 辩题:农民上山检树枝是否是盗窃? 思想进展: 在哲学上, 看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林木占有者的物质利益成为立法的最高标准,国家成为林木占有者的工具。 在政治上,自觉维护农民利益。 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看到了社会生活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性“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着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只要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这种

7、客观立场上,我们就不会忽此忽彼地去寻找善意或恶意,而会在初看起来似乎只有人在活动的地方看到客观关系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6页辩题:莱茵报记者关于摩塞尔区农民悲惨处境的通讯是否是歪曲事实、诽谤政府?思想进展: 看到了社会生活的客观必然性:人们以及个别政权的行动不是决定于人的意志,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客观关系所支配。莱茵报上的另两篇文章: 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1842.7)“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喜欢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所有这些,一开始就使哲学同那种与它格格不入的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对立

8、起来。从哲学的整个发展来看,它不是通俗易懂的;它那玄妙的自我深化在门外汉看来正像脱离现实的活动一样稀奇古怪;它被当做一个魔术师,若有其事地念着咒语,因为谁也不懂得他在念什么。”“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已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

9、斯全集第2卷第120121页。)主题:论哲学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1842.9)他一方面指出总汇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是“肤浅的、片面的想象”,同时又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想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不是靠写几篇文章句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以最贫穷的居民阶层的真正利益为基础。指出:“现在一无所有的等级要求占有中等阶级的一部分财产,这是事实,实际曼彻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实。”(同上,131页。)后来,马克思回忆说:“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时候,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有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

10、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必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论。” 主题: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最初态度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还使他与以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后者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了一个自称为自由人的小团体,自由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加区别地、抽象地批判一切,鼓吹彻底的否定,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办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极其反感空洞无物的政治口号,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不再发表他们的文章,并明确要求他们: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

11、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全集第27卷,第436、442443页)2、恩格斯思想开始转变的代表作国内危机 (1)通过对英国各个不同政党的斗争的研究,发现了物质利益对于政党态度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英国,至少在正在争统治权的政党中间,在辉烙党和托利党中间,是从来没有过原则斗争的;它们中间只有物质利益的冲突。(全集1546页) (2)大工业造就了一无所有的强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担负着实现社会变革任务的历史使命 工业虽然可使国家富裕,但同时也造成了急速增长着的赤贫如洗、勉强度日的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消灭不了的。因为他们永远也不能获得稳定的财产。而这个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几乎

12、是一半。商业稍微一停滞就会使这个阶级的大部分人挨饿,大规模的商业危机就会使整个阶级挨饿。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这些人除了起义以外还有什么路可走呢?况且按人数来说,这个阶级已经成了英国最强大的一个阶级,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英国富翁们就该倒霉了。(全集1549页) (3)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无产阶级才能获得解放 恩格斯:在英国,所谓和平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通过暴力消灭现有的反常关系,根本推翻门阀贵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这个革命在英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像英国发生的一切事件一样。 莱茵报时期留下的苦恼的疑问 : 国家是像黑格尔说的那样是理性的现实和自由的保证,还是现实所显

13、示的那样是维护富人利益的工具? 为解决令人烦恼的疑问,马克思从火热的政治斗争舞台又回到平静的书斋,重新研究黑格尔的法哲学。其成果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核心是国家观。而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又是其国家观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的观点:国家是从家庭和市民社会发展而来的,但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目的,家庭和市民社会则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到国家阶段的中介,因此,从本质上说,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在古代,Civil Society,译为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文明社会,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与自然(野蛮)社会相对应。近代的黑格尔在法哲法原理(1821年)中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马克思进一步把市民社会定义为私人利益的体系,指除了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包括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一意识形态关系。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国家一经济一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一市民社会的二分法,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上述观点代表着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反映了2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马克思的批判:用费尔巴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