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2013 年 8 月 19 日,历时十年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这个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对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通用汉字规范表》查看、下载 个简化字、45 个异体字被收录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闫” 等 226 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 ”等 45 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以下 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皙、噁、麽、陞、夥、龢、脩、菉、筦、瞋、勠、耑、袷、剋、徵、絜、蒐、澂、噘、瞭、昇、仝、甦、釐、扞、淼、劄、蹚、迺、祇、堃、邨、藉、喆、椀、阪、凓、乾、甯、犇、氾、叚、祕、谿、吒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喆[zhé];皙[xī];淼[miǎo];堃[kūn] ;陞[shēng];絜[xié][jié] ;仝[tón ɡ];甦 [sū];甯[níng]; 犇[bēn] ;龢[hé] ;邨 [cūn];祕[bì];菉[lù];谿[xī] ;筦[guǎn];澂[chéng];昇[shēng];耑[duān]时 作姓氏人名,[zhuān]时用“ 专” ;釐[xī] 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í]时用“厘”。
二、规范汉字与《通用汉字规范表》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 则包括已被 简化的繁体字、已 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 字” 和乱造的不规范的 简体字和错别字《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经过规范整理的 8105 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三、《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2009 年 8 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 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第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四、《通用汉字规范表》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通用规范汉字表》将所有汉字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 3500 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 3000 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三级字表收字 1605 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据了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整合1955 年以来中国制定的几个主要字表的基础上制定的能够入选一、二级字表的汉字,主要根据其使用频率来确定《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此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将停止使用据中国政府网、浙江教育频道、《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