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498795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2-4-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3江苏兴化联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来源:学科网ZXXKB某种群中BB、Bb和bb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0%、60%、20%,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是50%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答案D2(2013江西瑞金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B共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D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导致生殖隔离答案A3在某动物种群中

2、,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答案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4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解释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

3、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斗争实现的变异是定向的AB来源:学科网C D答案B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下图所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C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有新物种的形成D图中C表示的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答案D解析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就会形成新物种。6(2013上海联考)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

4、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来源:Z#xx#k.Com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7(2012江苏)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 B50%和62.

5、5%C62.5%和50% D50%和100%答案B解析感染锈病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感染锈病后,TT与Tt的比例为20%:60%1:3,因此T的基因频率1/41/23/462.5%。8(2012浙江)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年数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

6、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9(2012济宁)果蝇的体色毛色(G)对黑色(g)为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GG的个体占60%,Gg的个体占30%,gg的个体占10%,则g的基因频率是()A10% B25%C60% D75%答案B解析g的基因频率是(10230)/20025%。10(2013哈大附中联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狼捕食鹿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猫头鹰的灭绝造成鼠的数量激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来源

7、:学,科,网Z,X,X,K答案C11(2012唐山)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12(2013威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

8、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答案D解析A项中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要看具体情况,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中如杂交水稻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故B项叙述错。C项中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在进化理论叙述中不可以说生物具备某种特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种“目的论”的观点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故C项叙述错。农药

9、处理后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因此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产生子代的机会大大增加,故D项叙述正确。二、非选择题13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原因是_。(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进化的实质是_。答案(1)55%45%(2)42.5%32.5%55%45%(3)没有发生进化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10、(4)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14

11、(创新题)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在对b的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 _。(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_,_,_。(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

12、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_。答案(1)种群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上升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基因频率下降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来源:Z_xx_k.Com(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15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据题回答:(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_。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学基础是_。(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 _。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