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484487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通之单选(全) 作者: 日期:单选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2.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3.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的、有意识的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黑格尔4.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桑主要组成部分之一5.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辩证法7.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费尔巴哈8.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9.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

2、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批判的继承11. 把资本主义看成“新的奴役形式”的是:圣西门12.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1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5.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6.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7. 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

3、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19.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内容20.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22.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实践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2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25. 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26.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社会理想27. 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28. 学

4、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9.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30.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2.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3.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4.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35. 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3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

5、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37. 我国的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无外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38.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9.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初”物质40.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1. 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43.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4. 正确说明物

6、质与运动关系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物质不可分45.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6.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47.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48.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49.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50. 把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51.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52. 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

7、系属于:相对和绝对的关系53.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54.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55. 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相对主义诡辩论56.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57. 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主试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58.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9. 农民插秧种稻,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60. 物质生产时间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61.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生产劳动62.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

8、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实践63. 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64.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6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66. 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实践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67.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68.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

9、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6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0.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7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2.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7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

10、物发展的动力75.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76.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77.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78.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79.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80.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81.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83.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

11、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84. 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85.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86.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式,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87. 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88.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

12、项工作89. 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是,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90.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91. 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92.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9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94.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95.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性部分质变

13、96.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辩证法的观点97.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98.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99.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10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10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0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属于:因果联系103.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

14、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104.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105.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严重流失,河床淤积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一果多因106. 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107. 水滴石穿,具有:可能性108.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109.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110. 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相

15、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111.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112. 社会性劳动,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113.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114.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劳动115. 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11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17.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8.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19.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120. 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121.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