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4836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矿+1740煤仓工程作业规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1 页 共 54 页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概 述一、工程名称:+1740 煤仓施工深度 15.3m,坡度为 90,为垂直式, 初次掘进断面为正方形,掘进宽度 1500,长度 1500,小断面到位后再扩大成形。设计支护形式为砌碹,砌碹厚度为 350。煤仓下口为四角锥形,锥体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砌筑混凝土等级为 C20。该工程为+1740 水平开采服务。三、工程量及服务年限:工程量:设计施工长度约 15.3m。服务年限:于采取开采水平服务年限相同。第二节 编写依据一、焦煤公司一矿设计说明书二、焦煤公司一矿采掘工程平面

2、图及井上下对照图三、矿方提供的煤仓施工图四、 煤矿安全规程五、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 5009-94六、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13-90七、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我公司现有的设备、人员。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2 页 共 54 页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水平名称 +1740 工程名称 +1740 煤仓地面标高(m) +1811 井下标高(m) +1740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地面以山地为主,无建筑物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

3、的影响 井下煤仓沿层掘进,但对井筒无影响。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临近无采区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t)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1s),共含煤 11 层,煤层总厚度 22.18m。其中石炭系太原组含可采煤层 3 层,编号为 4、5 及 7 号煤层, 含局部或不可采煤层 3 层,编号为 7 下 、8、9 煤层,含煤系数 4.49%;山西组含可采煤层 2 层,编号为 2、3 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 层,编号为 2 上 、3 上 煤层,含煤系数 9.55%;二叠系石盒子组含局部可采煤层 1 层,编号为 1 煤层,含煤系数 0.08%。矿区含可采煤层 6 层,编号为

4、2、3、4、5、7、8 煤层。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主要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厚度 煤层间距 顶底板岩性煤层编号 最小最大平均 编号最小最大平均 顶板 底板夹矸层数 煤层稳定性对比难易程度 开采情况20.048.782.17粉砂质泥岩 泥岩 中粗粒砂岩 06 较稳定、可采 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30.2810.532.142312.4550.6034.57中粗粒砂岩粉砂岩粉细砂岩中砂岩 09 较稳定、可采 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40.253.451.413420.0047.7730.05泥岩粉砂质泥岩 中、细砂岩 03 稳定、可采 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

5、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3 页 共 54 页50.301.841.00455.2912.528.98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 07不稳定,采区范围内厚度小于0.27m部可采不易对比 无开采 价值70.555.101.925713.0435.1325.97粉砂质泥岩泥岩 中粗粒砂岩 06 较稳定、可采 易对比采深至1850m标高第三节 地质构造蚕特拉井田位于汝箕沟宗别立向斜的西翼,煤系地层东西两端呈北东向,中部近东西走向,总体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 7080,局部近于直立或倒转,线间地层较缓,为 6065。区内构造复杂,断裂是主要的构造形迹,褶皱不发育。一、断

6、层矿区煤系地层中断层发育,仅地表控制的为 75 条,其中延伸长度在1001800m 间的主要断层有 27 条;落差在 50526m 之间,已为钻孔控制的有 11 条(由东向西为:F30、F 26、F 90、F 22、F 24、F 19、F 79、F 15、F 12、F 10、F 8)。矿区断层发育,但规律性较明显,其规律和特点如下:1、走向断层:数量不多,计有 F1、F 3、F 11、F 12、F 15、F 46、F 45 七条。按其性质可分为:走向逆断层:延伸远,落差大,对井田构造具有控制意义,其中 F1 为延伸至小松山的区域性大断层构成含煤地层天然的北介,F 3 位于井田西缘呈北东向展布受

7、 F1 控制,井田内延伸达 7km。F 1、F 3 断层均位于煤系地层底部。F45、F 46 则受 F3 控制,为煤系中的次一级构造,往往使煤层露头缺失,但深部仍有煤层赋存,对煤层破坏并不严重。(2)走向正断层:以 F11、F 12 为主,分布于西部 之间,F 11 位于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4 页 共 54 页线以东,两者是否为同一断裂尚待研究。其中 F12 几乎横贯西区,呈北东东向展布,位于煤系下部,延伸均在 1.5km 以上,落差由西向东递增,由48650m。但对深部煤层的影响不大,仅 F11 下盘深部缺失 8 煤。2、斜交断层

8、:以 NE 向和 NW 向两组为主,个别呈 SN 向或 EW 向(F 5、F 6)。以 NW 向一组最为发育,地表往往呈曲线状延伸,落差较大,一般均在 100m 以上,且变化规律明显,如 F22、F 26 由北东至南西落差急剧增大。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正、逆两种,绝大多数为斜交逆断层,一般均为高角度倾斜,近于岩层倾角,此类断层对深部煤层切割频繁,破坏性大,在地表往往使煤层露头重复。断层的倾角一般在 6878之间,地表处沿走向变化佷大,如F26(4577 ),F 7(4678);地表至深部倾角变化亦较大,如 F8 地表倾角 4550,深部为 71,F 4 断层地表倾角 76,深部倾角为 35。局部断

9、层在地表出现反转现象,如 F10、F 11、F 15。3、伴随一些较大的斜交断层局部产生一系列同向的“边幕式”较小的断层。如 F19 与 F79 的组合, F17 与 F77、F 78 的组合。4、以西,切断煤层露头的小平移断层发育,其延伸长度一般3035m,煤层水平位移一般 1530m。5、煤系上伏石盒子组、石千峰群地层中的断层以 NNE 或近于 SN 的平移断层为主,地面延伸较长,一般在数百米以上,但大多只断到 1 煤层以上,对煤层影响很小。矿区内断层有 15 条,大多为逆断层。多为走向断层,对煤层没有影响,对煤层有不同程度破坏作用的断层有 6 条(F7 、F8、F10、F11、F712、

10、F14 )。现将西区、中区内主要断层的特征列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5 页 共 54 页表于下(表 3-1-1)。主要断层一览表表 3-1-1编号 断层性质 位置 断层特征F1 走向逆断层 横惯矿区北部边界 走向 N60E,向西转为 N30E,倾向北西,全长 2800m 以上,东段可见,西段被第四系覆盖。F3 逆断层 线 15 号孔西北 260 m 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全长 570m。对煤层影响很小。F6 性质不明 线东 100 m 走向北北东,全长 180m。对煤层影响很小。F7 逆断层 线之间 走向近 N85EEW 向,倾向 N,

11、倾角4678,全长 460m,控制可靠。F8 正断层 西起确台沟,北东止于线北 250m走向由近 SN 转向 NNE 向,倾向 E-SEE,倾角:地表 4550,深部为 71,全长 970m,落差 116m,控制可靠。F10 逆断层 西北起于辅 7 线,北止于旱布托沟走向 N45525E, 倾向 SE,倾角 4952,全长 940m,落差 300m 以上,控制可靠。F11 走向逆断层 线北端 走向北东转向南,倾向北转东,全长 650mF12 走向逆断层 之间走向 N60E,倾向 SE,倾角:地表 4285,深部 7077,全长 1800m,落差由 SW 向NE 增大,处落差 350m 以上,S

12、W 端 48m,控制可靠。F13 平移正断层 线西约 170m 处 走向 N15E,倾向 NW,倾角 67,全长160m。F14 逆断层 线 2 号孔北约 20m处 走向 N53E,倾向 SE,倾角 77,全长 530m。F51 逆断层 线东 300m 处 走向近南北,倾向南西西,全长 400m。对煤层无影响。F52 逆断层 线东 150m 处 走向北西转北,倾向西,全长 200m。对煤层无影响。F53 逆断层 线东南端 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全长 400m。对煤层无影响。F66 性质不明 14 号孔北 40m 走向北西,全长 120m。对煤层无影响。F71 逆断层 线东 80m 走向北东转东西

13、,倾向北,呈反 s 形。全长120m。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6 页 共 54 页二、褶 皱区内的褶皱构造主要发育于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呈宽缓的背向斜形式出现,轴向北东。形成时代为侏罗纪末期。此外太古界贺兰山群中发育规模较小的紧闭同斜褶皱、无根褶皱、平卧褶皱等。受褶皱构造影响,部分含煤地层的褶皱转折端煤层有加厚或变薄现象。蚕特拉井田位于汝箕沟宗别立向斜的西翼,褶皱不发育,以断裂构造形迹为主,煤系地层东西两端呈北东向,中部近东西走向,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倾向南东、倾角 7080的单斜,局部近于直立或倒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类型。煤系

14、地层中的褶皱主要有:帽蒲鲁褶皱:位于线F 10 断层之间。由一对背向斜组成,轴向 为N30E, 轴 长 1450m。 向 斜 北 西 翼 陡 ( 80) , 南 东 翼 较 缓 ( 50) 。背斜两翼较对称。在煤系中出露面积约 0.25km2,是区内的主要褶皱。对深部煤层有一定影响。此外,伴随强烈的断裂作用而产生的短轴牵引褶皱在煤系地层中也可见。如 F30 逆断层引起的轴向 N60E,轴长 460m 的牵引向斜;F 6 与 F15、F 12 交叉部位;F 11、F 12 与 F3 交叉处均有牵引褶皱产生。该类褶皱对深部煤层没有影响。三、矿区岩浆岩区域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小面积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出

15、露,辉绿玢岩脉仅分布于贺兰山群中。矿区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现象。第四节 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本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区内沟谷平时干枯无水,山洪暴发始有流水,阿左旗贺兰山焦煤公司一矿+1740 煤仓工程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有限公司第 7 页 共 54 页但区内沟谷发育,且切割较深,排泄条件良好,因此大气降水对矿井开采没有多大影响。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井田内与矿井充水有关的含水层共有 6 层。1、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砂、砂砾及卵石,含水层厚 2.714.49m,水位深度3.635.60m。2、2 号煤层顶板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粗粒砂岩,总厚度 16.851.6m。3、2 号和 3 号煤层之间承压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粒砂岩,总厚度为 4.9745.90m。4、8 号煤层顶板承压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粒砂岩,总厚度 11.8231.83m。5、9 号煤层顶板承压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粒砂岩,总厚度 2.845.17m。6、煤系下伏寒武系承压自由裂隙溶洞含水层:岩性为薄厚层状灰岩,厚约 258m 左右,裂隙、溶洞发育,但未见泉水出露。上述六层含水层,除煤系下伏含水层及第四系孔隙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