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463565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九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2 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聪明杨德修,时代继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思 考,读诗后思考:这首诗写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他到底因何而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杨修之死。,杨修之死,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

2、向。,罗贯中,曹操在当时独霸北方,表面上官居丞相,实以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为了一统天下亲自率军在汉中攻蜀,作为谋士的杨修随军前往。结果曹军久攻不克,进退两难。 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斗争已久,曹操一度有意于立曹植为世子,但此时曹丕已得势。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时间:公元219年夏。地点:阳平关外,背景介绍,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鸡肋( ) 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三忌( ) 叱退( ) 心恶之( ) 佯惊( ) 曹丕( ) 麾军( ) 高阜( ) 拈弓(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竟取匙与众食q( ) 操因疑修zn( )害曹丕。 延弃弓cho( )

3、刀。,讫,谮,绰,li,sh,shu,ch,w,yng,p,hu,f,nin,必答题(男生必答),必答题(女生必答),数犯曹操之忌( )( ) 适庖官进鸡汤( ) 人皆不晓其意( ) 丕如其言(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正逢,屡次,禁忌,明白,依照,认为对,只要,就,3、解释画线部分意义,抢答题,3、翻译下面句子。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整体感知: 杨修因犯何罪被杀?,惑乱军心,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课文

4、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改造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揭发“梦中杀人”,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虽喜笑,而心恶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 愈恶之 梦中耳,知其事,迳来告操 愈恶之,君奉王命而出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丞相嫌园门阔耳 虽称美,心甚忌之,精读课文,杨修恃才放旷从 哪些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生 活 小 事,宫 廷 斗 争,1、改建花园大门,2、分食塞北酥饼,3、点破“梦中杀人”,4、告发曹丕之事,5、教曹植斩门吏,6、为曹植作“答教”,7.鸡肋事件,杨修的形象:根据

5、文中杨修恃才放旷的七件事,分析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以“读了,我认为杨修的人。”为例说一句话。,1.鸡肋事件 2.改建花园大门 3.分食塞北酥饼 4.所谓 “梦中杀人” 5.告发曹丕阴事 6.教曹植斩吏而出 7.为曹植巧作答教,卖弄聪明 才思敏捷洞察敏锐轻率大意果敢大胆谋略不凡 ,曹操的形象:每件事情后曹操心理变化去分析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1.改建花园大门 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2.分食塞北酥饼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3.所谓 “梦中杀人” 操闻而愈恶之 4.告发曹丕阴事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5.教曹植斩吏而出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6.为曹植巧作答教.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 敢欺

6、 我耶?” 有杀修之心斩首示从 7.鸡肋事件 大怒, 斩首示从,多疑奸诈 虚伪残忍 妒才忌能 善于权术 雄才大略 ,合作探究,关于杨修之死,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招杀身之祸。,曹操虚伪狡诈、阴险歹毒,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 以除后患。,内因,外因,杨修何以至死?,补充材料:关于“杨修之死”的不同观点:,(一)、杨修不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专制的体制之中,而曹操又是这种体制下罕见的“雄猜之主”之一。这类人物猜忌心和防范心都是很重的。他们最忌恨的,便是别人猜透他们的心思。别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却不能让别人知

7、道。杨修对曹操的心思洞若观火,而且连将要提问的次序都能猜到,这实在太恐怖了。如果杨修猜出来了却并不说出去,也许还好一点,他又偏要到处张扬。因此,杨修这颗钉子,非拔不可。 选自易中天品三国,补充材料:关于“杨修之死”的不同观点:,(二)、杀杨修的决定大致是在曹操重病期间作出的,目的是剪除曹植的羽翼,以巩固曹丕的统治,所以给了杨修一个“交关诸候”的罪名。而杨修自知他跟曹植的关系太密切,处境十分险恶,但曹操处死他不立曹丕为太子时,而拖到了自己重病之时,这对杨修而言的确是“死之晚也”。由此看来,曹操处死杨修是不得已的,他是为身后国家的安危考虑。 选自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8、侧面) 多次破解破译曹操心思 (正面) 人皆不晓其意。(反衬),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后人诗赞,杨修死足惜乎?,才华横溢,设若杨修被绑赴断头台时,你就在场,唉(哼), 杨修你太 !,学会谦逊待人,张扬而不张狂,杨修如何不死?,讨 论 理 解,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不可恃才傲物,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张扬但不张狂 杨修之死给予的启示,读罢杨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满腹才华的杨修因为个性张狂而招致杀身之祸。假如当初杨修内敛一点,也许命运就将改变。 确实,我们需要个性张扬!张扬,是内心激情火焰的喷发,是智慧灵动的舒张,没有张扬,就感受不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9、的豪迈气概,就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人又不能太张扬!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张狂是要有代价的。杨修之死正应验了“丧身二字傻与狂”。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尺度 张扬而不张狂。 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或墓志铭,或挽联,或打油诗,,撰写碑文,请用你对文章的感悟,自己选择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话。,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思想意蕴:,三国演义通过汉末三国时期百年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提出了“明君仁政”的理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忠义、智勇优秀品格的赞颂,而且有人认为全书贯穿着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两个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到底作者用了什么好办法让他们鲜活起来的呢?,赏读,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一:刻画人物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写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 二:本文还用了典型事例,选材精当,事例短小,展示最关键的细节突出人物特点,书海引航:,重温经典,开阔视野,作业:,1、课外阅读本文节选章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