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的前世今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4633 上传时间:2017-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样板戏”的前世今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样板戏”的前世今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样板戏” 的前世今生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李小龙字号背景评论打印 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文章来源 FT 中文网:http:/ 演出正式开始。这是中国国家京剧院今年在全国巡演京剧红灯记的标准开场。两个小时的演出几乎一切都遵从这出“革命样板戏” 在“文化大革命” 中形成的样板版本,包括开幕前的毛主席语录,只在乐队规模和武打动作方面,因为条件所限有极少的改动。(编者注:此文最上方的照片即为文革时期上演的智取威虎山剧照之一)整场演出充满革命的、斗争的激情,在当今世界,似乎只有朝鲜的革命歌舞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七十四岁的孙元意导演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参加红灯记的导演工作,这次复排,他也参加了

2、。他说,这种“原汁原味” 的演出能让观众进行“双重欣赏,一个是看这个戏,一个是看看当初这个戏是怎么演的。给你对时代的认识,认识咱们中国所走的路。”这次复排的由头,是纪念红灯记首演五十周年。另一出至今仍具影响力的“样板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在今年纪念首演五十周年。中央芭蕾舞团一直以创编这出“中国第一原创芭蕾”而骄傲。红色娘子军最近每年都会有演出,还在 2009 年和 2013 年两次在巴黎登上舞台,获得不少掌声。2014 年,该团纪念首演五十周年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让它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春晚”的节目都要经过反复的政治审查,允许 “样板戏” 出现其中,意味着意识形态部门并不认为

3、红色娘子军的“样板戏”身份有问题。“样板戏”上“春晚” ,这立刻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反对者认为, “样板戏”作为“ 文革”的产物,以这样显眼的方式出现,有为 “文革” 张目之嫌,在近几年极“左” 人士不断欲给“文革” 翻案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尤为不妥。支持者有的认为“样板戏”是水平很高的艺术作品;也有的说 “样板戏 ”所表现的“革命内容”至今仍未过时。这样的争论已经进行了快三十年。随着“文革”的结束,“样板戏”从公众视野消失了有大概十年时间。 1986年前后,它们开始以各种方式重登舞台。这一年,也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京剧名角李维康、耿其昌夫妇和军队歌手刘斌分别唱了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选

4、段。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作家巴金立刻撰文写道: “好些年不听 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 样板戏 ,不止是一段两段,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接连做了几天的噩梦我真害怕一九六六年的惨剧(指“文革 ”)重上舞台。 ”学者王元化、作家张贤亮、邓友梅等也纷纷发言或撰文反对样板戏公演。然而,反对意见没能阻挡“样板戏” 的回归。一开始是演片段,到 1990 年京剧界纪念“ 徽班” 进京二百周年, 红灯记作为 “国粹” 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整本复排。此后,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第二批样板戏中的杜鹃山、平原作战都先后整出重登舞台。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部

5、决定在中小学推广京剧,选出十五个唱段,在音乐课堂教唱,其中有九个是“样板戏” 唱段。文化界的葛剑雄、章诒和、朱大可等人对此群起而攻之。但是,他们的反对没能阻挡这件事。再到近几年,随着“红色经典”这一名词的出现,样板戏自然也就成了“ 红色经典”的一部分,在各种“红色经典”演出中频频出现。而且,在其它题材都越来越受限制的背景下,它们还被改成针对主流大众的影视作品。红灯记、沙家浜被改成了电视连续剧,请了陈道明、许晴等明星主演。智取威虎山被改成 3D 电影,由徐克导演,张涵予、梁家辉和余男主演。谁是“样板戏 ”真正的推手?“样板戏”到底是怎么来的?一般认为, “样板戏”是江青为了给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弄出

6、来的。其实这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正如历史学家高华在他的历史笔记 II中指出的那样,“ 样板戏”真正的推手是毛泽东。毛因 “大跃进”失败退居二线,而后酝酿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最高话语权,“样板戏”的出台是他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重要动作,而江青是在台前运作的操盘手。以下是高华对毛放江青出山这一过程的提炼:“1962 年 8 月,毛泽东在会议上重提阶级斗争。 9 月 29 日,毛携江青接见印尼总统夫人。这是江青在建国后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次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方刊登照片,至此全国人民始知毛主席的夫人是江青。”就在同一个星期,江青就约见中宣部、文化部的正副部长,表达对文艺界政治方向的不满

7、。但她的这第一次出击并没什么反响。于是她将目光转向上海,并在那里找到知音。当时在上海主政的柯庆施擅于揣摩上意,1963 年初,他积极配合江青,组织在报纸上批判文艺中的“糟粕”。同时,江青看中了上海当地创演的沪剧红灯记和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前身),将它们分别推荐给中国京剧院(即后来的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并强势参与了将此剧改为京剧的过程。在推出江青的同时,毛也开始在不同场合批评当时的文艺作品不接近工农兵,不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几次用他一贯生动而又尖刻的语言说,中国的舞台已被“ 死人” (指古人)和 “洋人”控制。1963 年 12 月,他在给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的批示中写到:“许多共产党

8、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此前一个月,在另一个场合,他已经语气尖锐地说,如果文艺部门不能改变舞台上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牛鬼蛇神” 的局面,就要“把它们统统赶下去,不下去,不给它们发工资。”在毛敲响的隆隆战鼓声中,江青扛起了“文艺改革”的大旗,开始统领京剧现代戏的编演和加工。1964 年 6 月到 7 月,全国京剧现代剧观摩演出在北京举行。6 月 23 日,在周恩来主持的各代表团的座谈会上,江青用跟毛一样的腔调,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言论。几天后,毛就表态,说江青“讲得好”。同时,他以看戏的举动,表示对江青的支持。江青认为已经被她加

9、工得比较成熟的戏,他肯定去看。这一年内,他几次观看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芦荡火种,提了一些修改意见,并建议后者改名为沙家浜。此后,江青又领导加工了京剧海港,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组曲沙家浜,毛亦全力支持。他本对西方艺术形式兴趣不大,但是看完红色娘子军还是慷慨地给予赞誉:“革命是成功的,艺术是好的,方向是对的。”“样板戏”到底宣讲了什么?这些又“成功 ”又“好” 的戏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样板戏”的故事涉及到党史的不同阶段:二十年代的农民革命、三十年代的红军、抗日、四十年代内战、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建设时期。它们确如毛泽东所要求的,反映了工农兵的“革命生活”,塑

10、造了一批工农兵英雄形象- 铁路工人、人民公社大队支书、农民武装领袖、指导员、解放军剿匪先锋等等。这些基层党员不但自己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而且都扮演着教育别人的革命带路者的角色。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和杜鹃山里的雷刚本来都因为“受压迫” 而满怀复仇之心,他们在党代表洪常青、柯湘的谆谆教导下,将自己的仇恨融入整个“无产阶级”的仇恨,从而放弃“狭隘的”个人目的,转而投入到 “为人类谋解放”的崇高事业中。在反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海港和龙江颂里,英雄则提醒群众要时刻不忘阶级斗争,并领导大家抓出了阶级敌人。在现实生活中,毛泽东也教育全国人民“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中国的 “文化大

11、革命 “就是在这种“斗争哲学”笼罩下进行了十年不间断的内斗。结果是“ 人性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尊重、友爱、互助没有了,只有猜忌、仇恨、伤害”,学者王元化在八十年代接受上海广播电台采访时说。而“ 样板戏” ,在当时和大字报、标语口号、批斗游街一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样板戏重在表现斗争,而且都是敌我斗争,”王元化说。“既然成千上万的无辜者被打成反革命,那就需要通过斗争哲学,使人大胆怀疑,(让大家感到)满眼都是敌情。”他还说,那些表现 1949 年以前斗争的作品,在当时也有现实意义。台上对日寇、伪军、土匪这些敌人的无情斗争,通过艺术的魔力,使得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坚定无疑地把被诬为“反革

12、命”的无辜者当成敌人残酷、无情地去斗争。王说,“文化大革命 ”使人不再成为人,它使大众异化为兽,在这方面,“样板戏”“ 功不可没”。在群众被异化为兽时,少数人却被美化为神。王元化认为,后面这一点是“样板戏”除斗争哲学之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样板戏”中,英雄们的性格没有任何个人色彩,没有任何缺点,千篇一律地集高大完美、集英勇和机智于一身,一如宗教故事中的神人和先知,是需要被无条件崇拜的人物。但是,被崇拜的英雄们也有他们崇拜的目标,那就是毛主席。他们平时不断用“ 毛泽东思想 ”教育群众、领导群众。当遇到危难时,毛主席就会成为英雄们精神力量和智慧的来源。杜鹃山里,柯湘面临多名队友被捕、奸细猖狂、敌人

13、随时可能进攻的情况下,沉郁地唱道:“面临着胜败存亡,我的心沉重。”然后,她“望长空,”又“ 望长空”音乐突然豁然开朗,因为她“似看到,万山丛中战旗红,毛委员指航程,光辉照耀天地明!想起您,力量倍增,从容镇定”。于是她有了解决方案:“ 依靠党、依靠群众,坚无不摧、战无不胜,定能够力挽狂澜挫匪军,壮志凌云!”沙家浜里,阿庆嫂的情报送不出去,急得“浑身冒火无主张”。在连续问了三个“怎么办 ”之后,她想起了伟大领袖, 东方红的旋律响起,阿庆嫂深情唱道:“毛主席!有您的教导,有群众的智慧,我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到底是毛主席的哪条教导提供了灵感,语焉不详。柯湘只说了个原则性的“依靠党依靠群众 ”,而阿庆

14、嫂,连这个原则都没提,只是想到了“毛主席” 这个概念,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在表演、灯光的处理上,英雄们想起毛主席时都要双目灼灼、面映红光,并伴以表现心潮起伏的深呼吸。他们就是这样像崇拜上帝一样崇拜着毛主席。每出戏的最后,英雄们要么在武装斗争中拯救了人民,要么用自己的牺牲激励了身边人完成他的遗志。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剧里都有英雄慷慨就义的壮丽场面,而且也都被渲染得如同圣徒殉教。毛看过样板戏中的绝大部分,对于里面如此狂热地歌颂他的主题和唱词没有任何意见。他提出的关于剧情的修改意见,都着眼于使之更好地反映他的理论。他看了芦荡火种后,建议改名,要求加强军民关系的戏。他更重要的意见是关于戏的结尾。这出戏的

15、最后一场本来是“”化妆混入给胡司令闹洞房的群众,消灭了敌人。但毛看了之后认为不好,说“要突出武装斗争,强调武装斗争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最后一场要“ 打进去 ”。于是,结尾改成了打入胡府,获得胜利。高华写到:“毛不是一般的来欣赏戏剧,他完全是从政治角度来看戏的。他把戏当成党史来看,明确要求突出以他为首的党的军队和根据地系统,而将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的地下斗争系统放在配合武装斗争的从属的地位。”在毛的这一指示的影响下,所有背景设定在战争时代的“样板戏”的结尾都照此办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英勇潇洒地消灭敌人,一通精彩热闹的武打后,敌人纷纷倒下,众人围绕主角组成一个雕塑造型,亮相落幕。“样板戏”在“文革”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戏通过国家宣传机器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1966 年 12 月 26 日,在毛 73 岁生日这天, 人民日报发表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 样板” 一说由此开始。由于样板戏中的大部分是京剧,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统称为“ 样板戏” 。“样板戏”的标准版本定稿后,进行了大规模公演,并在广播中反复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