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462658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科技成果转化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九章,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点,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1、农业科技成果概念 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试行)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各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包括 物质形态成果 技艺形态成果 知识形态成果,农业科技成果,2、农业科技成果属性,成果先进性 生态区域性 效果不稳定性 应用分散性 商品交易性,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19

2、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可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科技成果由科技部门向生产领域转移,包括: 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成果 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性研究成果,直到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形成生产能力,并获得直接或间接的效益为止 狭义上,是指科研单位在试验场、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应用性、开发性科技成果,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被农民认识、采纳、应用,使其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形成生产能力并取

3、得规模效益 一般地说,农业推广工作所承担的“转化”就是指狭义的转化 ,表现形式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按阶段分,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科技阶段;应用科技现实生产力阶段;科学技术人的内在因素 按系统分,涉及成果产出系统(研究系统) 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统) 成果采纳系统(生产应用系统)三部分 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成果扩散系统和成果采纳系统,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1、转化时间的长周期性 2、转化过程的复杂性 3、转化条件的选择性 4、转化动力的市场性 5、农业成果保密性差,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与机制,一、农业

4、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机制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成果质量 转化系统 农民需求 政策资金,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机制,科、教、推三结合 技、政、物三结合 研发、示范、推广三结合 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 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一)转化现状:三低 贡献率低 转化率低 技术效率低,(二)原因分析,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不足 缺乏有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1、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研体制不顺 成果转化主体不当 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成果转化人员不足,2、对农业科技成

5、果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企业方面的制约 源于农户方面的制约 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3、缺乏有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广体系不完善 农村科技中介未成体系 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第三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与评价,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与评价,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与评价,衡量和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和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转化率 推广度 推广率 推广指数 农业科技贡献率,1、转化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程度通常用转化率来表示 转化率包括:转化周期;转化成果

6、数 转化周期,是指科研成果自鉴定之日起,到生产上普及推广之日止的时间 转化成果数是指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的成果数 转化周期越短,研究成果推广速度越快,则转化率越高。,转化率可用下式表示 R=a0*t/a*t0*100% R转化率; a0实际转化成果数; a研究成果数; t0实际转化周期; t正常转化周期 a0 a, t0 t因为实际转化周期短于正常转化周期,表明成果未达正常转化周期,或者无转化周期,这样的成果推广开来是草率的,不符合推广程序,不应列入转化率的计算。,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40项,实际转化成果为120项。假设正常成果转化周期为4年,实际转化周期10项为3年,50

7、项为5年,60项为6年,问该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多少?,2、推广度,推广度 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实际推广规模指己推广的实际统计数。 应推广规模指某项成果推广时应该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局限规模,推广度在0100之间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项成果在有效推广期内的年推广度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即推广度由低到高,达顶点后又下降,降至为零,即停止推广 依最高推广率的实际推广规模算出的推广度为该成果的年最高推广度 依某年实际推广规模算出的推广度为年推广度 有效推广期内各年推广度的平均称该成果的平均推广度,也就是一般指的某

8、成果的推广度。 各成果推广度的平均值称为群体推广度,3、推广率,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推广率=已推广成果数/总成果数100 例: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20项,已推广的成果为310项,推广率为: 推广率310/62010050,按我国科技部的统计口径,凡一项农业应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度20,则判定该项技术成果已推广。 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或其他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度50,则判定该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已被推广,4、推广指数,推广指数作为同时反映成果推广率和推广度的共同指标,可较全面地反映成果推广状况。推广指数可用下式表示: 推广

9、指数=推广率推广度*100 推广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某单位“十五”期间共取得农业,应用成果(自然科学领域),10,项。假,设这些成果的正常转化周期均为,5,年,每项成果的实际转化周期、年最高推,广度及平均推广度分别为:,成果代号,1,2,3,4,5,6,7,8,9,10,实际转化期(a),5,4,5,5,6,6,6,5,8,8,年最高推广度%,19,22,25,18,35,44,43,12,38,48,平均推广度,%,8,8,16,9,21,38,35,5,24,36,问:该单位“十五”期间的成果转化率、群体推广度、推广率及推广指数各,为多少?,5、农业科技贡献

10、率,科技进步是指能使一定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的所有影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包括各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生产、管理和服务技术的改进。 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称为狭义的科技进步 在狭义科技进步基础上,再包括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则称为广义的科技进步。 一般所指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广义的,广义科技进步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如果用Y表示经济总有效产出量,则有: Y=f(L,M,E,G,t,) 其中,L,M,E,G,分别表示投入的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t表示时间;f表示生产函数关系。 为了简便,一般认为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使经

11、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为科技进步。显然这种广义科技进步把政策、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都包括在科技进步之内了。,于是,公式就简化为: Y=a+M+L Y:产出的年增长速度 M:资金的年增长速度 L:劳动的年增长速度 a:年科技进步速度 :资金的产出弹性(其他条件不变,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 :劳动的产出弹性(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 上式是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推荐的增长速度方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1月2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 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

12、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在正常年景,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 一部分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 一部分来自科技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叫科技进步率 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后的余额 农业科技进步率除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就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 农业科技进步率 =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性耕地增长率 其中,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的产出弹性,在方法中,计算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分别取0.55、

13、0.20和0.25。,“九五”时期农业GDP年增长率 5 26890.67/20340.8615.74% 物质费用年增长率= 5 11105.85/8339.7515.90% 农业劳动力年增长率= 5 32797.5/32334.510.28% 耕地面积年增长率= 5 9212.0/9497.11-0.61%(即年增长率为 -0.61%),根据以上参数,我国“九五”时期: 农业科技进步率= 5.74% - 0.555.90% - 0.200.28% - 0.25 ( -0.61%)= 2.59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592% / 5.74% = 45.16% 物质费用(资金)贡献率=M/Y=0.555.90%/ 5.74% = 56.53% 劳动力贡献率=L/Y= 0.200.28% / 5.74% = 0.98% 耕地面积贡献率=K/y= 0.25 ( -0.61%)/ 5.74% = -2.66%,关于科技进步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广义的,包括了组织管理、规模经营、资源配置技术等因素,不能看出狭义的即单纯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技进步,而且只是会形成产出的科技进步,因而不能看出科学成果、实验室技术等对产出的潜在影响 计算结果是用倒减法求得的,因而常常夸大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份额,因为其它未知要素在计算中都渗透进了科技进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