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459696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贺电范文-贺电范文-贺电格式与范文 作者: 日期:贺电范文-贺电范文 贺电格式与范文 贺电范文一、贺电格式贺电的结构由收报人住址姓名、收报地点、电报内容、附项四部分构成。拍发礼仪电报,要用电信局印制的礼仪电报纸按栏、按格写。收报人住址姓名。先写住址一马路、街道、门牌号码;再写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收报地点。填写省、市、县名,大城市可略写省名。电报内容。先写祝贺的话,再写发报人地址姓名或发报单位地址名称。发报日期时间在电报中反映,电文中可省略。附项。包括发报人签名或盖章、住址、电话 贺电的内容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等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贺电的标题,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正

2、中写“贺电”二字。有的贺电标题也可由 文种名和发电双方名称共同构成,如“国务院致中国体操队的贺电”。有的还用副标题,即 以发电单位、受电单位和文种作为主标题,而用副标题说明内容。 (二)称呼 称呼要写上收电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姓名,是个人的还应在姓名后加上“同志”、“先生” 或职务名称等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加冒号。 (三)正文 贺电的正文要根据内容而定,若发给单位或某一地区庆祝活动的,宜在表示祝贺的同时,对其作出的各种成绩、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以充分肯定,并给以鼓舞,提出希望。一般私人之间的交往,则一般把内容放在祝贺上就可以了。 (四)结尾 贺电结尾要表达热烈的祝贺和祝福之意,有的也提出希望。 (

3、五)落款 即在正文右下方署上发电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写上发电日期。贺电范文二、贺电写作要求文字精简明白。电报是按字数计收费用的,所以电文越简短越好。但精简应以表达清楚、明白为前提。严格按格填写。电报的按字计费是按电报纸上的格子计费,所以要严格认真写,手写字体要端正。数字的写法。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一个数字可以填在一个格子里,并用活号表示。电报挂号的用法。“电报挂号”是一个单位在电讯部门登记后获得的专用号码,使用这个号码,就可以代替单位的地址和名称。关于附项。附项是电文以外的内容,不拍发、不计费。但因具有在电报无法投递或其他意外情况下供电讯部门与发报人联系的作用,所以应如实详细填写。三、贺电注

4、意事项贺电篇幅不能太长,一般用百余字表达祝贺就行了。贺电太长,就与贺信无甚分别了。贺电在用语上要细细斟酌,贺颂要恰如其分。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要合乎情理。贺电要及时、迅速拍发。四、贺电范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全国抗洪军民的慰问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 流域性的大洪水。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政府发挥了 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广大军民以顽强的拼搏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保障了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水库、重要城市和重要交通铁路干

5、线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场抗洪斗争中,我们的党员和干部 经受了考验,我们的人民和军队经受了考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 这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人民和军队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 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受灾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当前,全国的防汛抗洪正处在最关键的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防汛抗洪 第一线的各级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要发挥突击队作用。全国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 要以搞好生产和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洪救灾。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广大军民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再接再励 ,团结奋斗,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