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42457184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工作报告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 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 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 以瑞安最为 正宗 ,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 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她是温州四大地方 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 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 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准 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 报 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 的成功

2、,根据上级部 署,我们就 温州鼓词艺术文化保护 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 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特色与价值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 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 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 的语言、口头文学、 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 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 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 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一)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温州 鼓词又称 瞽词 。解放前,鼓词系盲人

3、操作之业,主要是盲 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解放后, 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 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温州鼓词用瑞 安话说唱 , 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因 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 少,喷口重,快捷温柔, 适于押韵, 便于背诵和记忆。 因此, 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 目故事(唱和念) ,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 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二)流传区域与人群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流传于温州地区,流传于接受温州方言的人群 之中,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

4、艺。因此,有温州人的 地方就有温州鼓词声,温州鼓词的流传区域与人群具有明显 的人种学特征。 过去,以温州市区鹿城、 瓯海、龙湾为中心, 南起苍南、平阳、瑞安,西起泰顺、文成,北至永嘉、乐清 (乃至温岭) ,东到洞头海岛,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 祭祀神佛,犯规处罚等时,都是鼓词的表现地方。现在,温 州鼓词的声音随着温州人的足迹,被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 成为温州人怀乡恋土的特有情结和休闲娱乐的特有方式。(三)曲目题材与内容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 其内容大都跟戏剧内容,可以分神话、历史、武侠、世情、 公案等类,以表现朝庭的忠奸斗争、社会的颂善惩恶、家庭 的悲欢离

5、合和爱情故事为主, 为识字不多的温州民间的百 姓人家所熟悉 。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机与吴 三春、王十朋中状元 、封神榜、九美图、二度梅、 陈十四收妖 、说岳、粉妆楼 双面貌等,都通过 唱和念、鼓琴拍点等激发人们的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 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传播温州人特有伦理道德、 审美情趣、 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着温州特有的人文信息。(四)艺术方式与手段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承受古乐衣钵、融合民间小调,集中了在野文 人与民间艺人的智慧。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扁鼓、三粒 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其中,牛筋琴是伴随温州鼓词而产 生的特有的手工艺品,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温州鼓词艺术表现 特有的

6、现象和手段。牛筋琴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五 种变化,音色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牛筋琴温州鼓词基本 曲调有 太平调 、吟调和大调等,板式变化有 慢板、 流水、紧板 等,由上下腔句组成基本音乐腔调,以四句 为一段,用 七字句 、十字句 的文词格式,有唱有说,以 唱为主,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演唱时,艺人在敲奏四 至六件乐器的同时,还兼扮不同角色,会模仿各种声音,集 说唱表演、音乐表演等于一身,别具特色。(五)曲艺类型与作场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分两种一种叫 平词 ,用于红白喜庆、款待客 人或认错罚词, 唱台 往往在搭在大户人家正堂屋檐下;一 种叫大词,也称 娘娘词 ,用于求神祭杞, 唱台往往搭

7、在庙宇或祠堂中。作场时,鼓词艺人将两张八仙桌合并拢, 在桌台上加放一张木制太师椅,端坐其上;把小方凳特地颠 倒过来,然后把牛筋琴放在其上;将小圆凳颠倒过来,把圆 竹鼓(扁鼓)放在其上;右手拿着棒儿敲打牛筋琴,左手腕 上挂着由三粒板摆动节拍。柔和的琴声、清脆的节板跟唱词 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行当声腔相应和,再现 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口头文学、戏剧表演、音 乐艺术等达到有机融合,令人拍案叫绝。(六)语言艺术和曲本的独特性温州鼓词曲本形式有 折书儿 、小说、部书 等三种, 长于抒情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 汇和民间谚语。其韵文包括 唱句、念句和数板句 三个

8、部分,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 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韵散相间,诗 文合壁。其特色是:说唱故事上一人多角, 善于重复, 倒叙、 伏笔巧妙,将 过去重提 、 未来先说 ,反复叙述,以提醒连场听众记忆,或帮助非连场听众了解故事情节和前因后果; 说唱语言上充分运用温州民间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和 诗文警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运用修辞上常用双关 、对偶、排比 、 重叠 、 夸张等修辞手段,丰富多变; 还大量运用象声词、语气词、感叹词渲染气氛,注重整散结 合,讲究押韵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七)鼓词文化与习俗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长期活跃于雁山瓯水,成为

9、瓯越文化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温州鼓词文艺真实地反映了越闽文化历史渊源 和社会习俗。如温州鼓词中特有的曲目香山反映了温州 作为闽越移民的地情民情与历史, 娘娘词反映了温州作 为荆楚属地的宗教信仰与迷信思想。再如,每逢封山禁赌、 红白喜庆、求神祈福、 违规处罚时, 往往聘请鼓词艺人唱词, 广而告之 ,成为温州地区特有的社会风俗。还有,温州鼓 词较多保留南戏,特别是温州乱弹的声腔和传统曲目故事, 其唱腔音乐、伴奏音乐所构成的音乐体系和说、唱所形成的 曲艺形态,与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共同成为温州特有的民 间艺术文化项目。历史与现状据有关史料考证,温州鼓词在温州一带流传,可能源于 宋代南下的曲子词,明

10、代时融合民间小调与词曲而形成,清 代时流行,民国是濒于灭绝,解放后重新焕发生命,再度发 展。经三百年的发展, 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了南北两派。南 派流行于平阳、 瑞安一带, 风格委婉细腻; 北派流行于温州、 永嘉一带, 风格挺拔刚健。 传统曲目有 双珠江、十美图、 八美图、十二红等。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剧、越剧、梆 子、黄梅戏等戏曲音乐,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戏曲曲牌音乐, 产生了阮(世池) 、丁(凌生) 、陈(志雄)三大流派。阮派 善于吸收民间俗语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子准、吐子清、 道白通俗、唱词婉约,以刻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 姑见长,艺术风格纤细华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 、十 美图等

11、;丁派表演庄重、 唱腔平缓、 道白自然、 用鼓准确, 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艺术风格庄重浑厚,代表曲目有天宝 图、拳打镇关西 等;陈派嗓音高亢清亮、 间色甜美醇厚、 唱腔刚柔相济、音乐可塑性强,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 说唱,艺术风格清丽壮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 、梁 山伯与祝英台等。在长期的发展中,温州鼓词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温州鼓词最初用单皮圆形扁鼓,拿竹筷击节伴奏,说唱吟哦 式韵文曲调比较简单。清光绪年间创造了五弦 牛筋琴 伴奏, 形成特有风格。后经历代艺人演唱实践,发展到九弦、十二 弦、十四弦、二十弦,并加上 4 、7 半音阶,又加上 三 粒板 、小抱月 伴奏。唱 大词 时,还可

12、以在旁边摆上大 鼓、大锣进行敲奏,伴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特色非常鲜明。解 放后,温州鼓词在 双百方针 的鼓舞下,重新焕发生命,取 得了夺目的成果:首先在曲目上推陈出新,改编、创作了一 些新曲目, 如双枪老太婆 、海英上山 、林海雪源 等; 其次在音乐伴奏、声腔板式上进行改革,继续汲取民歌和瓯 剧、京剧、越剧、昆剧的音乐曲调,突破了唱一句奏一段的 刻板程式;三是在演唱方式上有所发展,为适应青年艺人演 唱的特点,加快了节奏、减少了不必要的闲叙、加强了细节 描述、改变了 闭着眼睛 演唱的传统;四是演唱组织进一步 创新,向评弹学习,演唱从单档(一人自弹自唱)演唱,发 展到双档(夫妻双挡或男女双档)演唱和多

13、档(多名艺人合 作)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五是成立了、鼓词艺人协会、 曲艺队等组织,交流、传播和创作曲艺文化,出现了一批鼓 词名师(如 1958 年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受到周总理接 见的的阮世池等)和一些曲目(如 1982 年在全国曲艺优秀 节目观摩演出中获一等奖的智闯龙潭桥等) 。在音乐、 声腔、板式和演唱方式运用上不断改革,曲目内容也不断创 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建筑替代了传统民居,外来 文化装饰替代了传统装饰,年画、皮影、傩戏和地方戏曲等 经典民间文艺日渐式微,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史诗自然流 失,一些民族语言正在消失,珍稀民俗技艺和民间艺术日渐 销声匿迹

14、。民族民间艺术等无形文化遗产的流传和保护深受 挑战。温州鼓词作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得到当地政 府和鼓词艺人的关注和保护,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 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冲击中也正在经受迅速损毁、消失和 流失的严峻考验。一是温州鼓词正在淡出温州人的社会生活, 即使在温州民间也少有大型的鼓词演唱活动,即使在传统节 日中很少听见温州鼓词的亲切声音。二是温州鼓词先有艺人 为数不多,更没有年青人愿意把她作为职业或爱好,继承古 老的鼓词技艺和传播丰富的鼓词文化,鼓词艺术后继无人。 三是温州鼓词的爱好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对她知之甚少, 鼓词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渐渐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空间。 四是温

15、州鼓词曲目的收集、收编、收藏以及整理出版工作, 因人力、资金及版权等因素难以为继,伴奏乐器的生产技艺 也渐渐流失,研究和保护工作力度十分有限。五是瑞安和平 阳两地出现了 温州鼓词之乡 温州鼓词发源地之争,不利于 鼓词文化艺术的保护。六是个别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文化、文 物保护意识不强,不了解温州鼓词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有价值, 鼓词的建档、 展示、 利用、 宣传、艺人培养等工作比较薄弱, 保护力度十分有限。可喜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行商张瑞星录制了 80 多 个版本温州鼓词磁带、88部温州鼓词 VCD曲目;90年代, 瑞安文艺人郑志强编写了鼓词集 ; XX 年,瑞安市文化局组织编印了瑞安鼓

16、词史资料 ;XX 年,瑞安市建立了鼓词 研究办公室,开展了温州鼓词调查研究工作 , 掌握了温州鼓 词保护基本情况、问题和思路。这些,都为温州鼓词艺术文 化保护准备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基础、经验借鉴或者措施导向。对策与建议 现在,我国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 国各地的文化部门、艺术机构或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民 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 民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我市今年也 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开展了温州鼓词等民间 艺术文化普查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申报浙江省民族民 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 ,形势很好。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 生活环境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